•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杜甫“新題樂府”的藝術創(chuàng)新

      2018-11-13 11:10馬承五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漢樂府新題樂府詩

      馬承五

      杜甫的“新題樂府”詩,是對傳統(tǒng)樂府的體式開拓和藝術創(chuàng)新,集中代表了杜甫詩歌的創(chuàng)作成就,鮮明體現(xiàn)了杜詩作為“詩史”的思想高度與時代特征,在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漢武帝正式創(chuàng)立樂府官署,樂府作為一種新的詩體也開始了它的發(fā)展(雖然當時“樂府”只是朝廷主管音樂的機構名稱而非詩體名稱,但這種詩歌樣式是伴隨樂府機構而出現(xiàn)的)。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稱當時所采集的“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等民間歌謠,“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而且“可以觀風俗,知薄厚”,對這類被后人稱之為“樂府詩”(或樂府民歌)的基本藝術特征和表現(xiàn)功能作了簡要的評述。漢樂府中的部分民歌,如《戰(zhàn)城南》《東門行》《婦病行》等,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民眾心聲,顯現(xiàn)了樂府詩的本質特征,成為漢樂府中的精髓。因此,“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是漢樂府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也是“樂府詩”的精神內核,更是后世樂府詩、特別是“新題樂府”詩的創(chuàng)作準則。

      基于樂府詩的這種重要特征,我們認為,“新題樂府”首先必須繼承漢樂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精神,否則,就拋棄了樂府詩的本源,喪失了樂府的實質。杜甫的“新題樂府”之所以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并奠定了“新(題)樂府”的創(chuàng)作格局,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充分地顯揚了“漢樂府”的這一創(chuàng)作精神與本質特征。

      杜甫“新題樂府”詩作為唐代出現(xiàn)的新詩體,既具有對傳統(tǒng)樂府詩的繼承性,又表現(xiàn)出藝術形式的開創(chuàng)性。漢末魏初以來,樂府詩開始受到詩人們的喜愛和重視,逐漸地由民間轉移到文人手中,并因之得到迅速發(fā)展。建安、曹魏時,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樂府詩人,繼承了漢樂府的傳統(tǒng),以古題寫時事,創(chuàng)作了一批優(yōu)秀的樂府詩,如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曹植的《泰山梁甫行》,王粲的《七哀》,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等,但從其發(fā)展趨勢看,“上變兩漢質樸之風,下開私家模擬之漸……樂府與社會之關系,始日就衰薄”。樂府詩在六朝至初唐時期形成了創(chuàng)作高潮,但六朝樂府“其風格則儇佻而綺麗,其歌詠之對象,則不外男女相思……幾與社會完全脫離關系,而僅為少數(shù)有閑階級陶情悅耳之艷曲?!倍跆茦犯病安贿^音制調和之事耳,其內容之空虛而日與實際社會相遠如故也?!币虼?,綜觀杜甫以前的樂府詩,大多是“沿襲古題,唱和重復”,即使有自擬詩題者,也很少繼承漢樂府反映現(xiàn)實、關注民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創(chuàng)作精神,故并不屬于被后人確立和認同的“新題樂府”的范疇,筆者認為只能稱作“自擬題目的樂府”。杜甫在寫《兵車行》等作之前,也寫過一些自擬題目的樂府詩,如《飲中八仙歌》《高都護驄馬行》《樂游園歌》等,但我們并不把它們看作“新題樂府”,原因即在于此。因而,杜甫之《兵車行》《麗人行》等作,才是杜甫以至唐代最早的、真正的“新題樂府”。

      什么是“新題”?明人胡震亨說:“新題者,古樂府所無,唐人新制為樂府題者也?!倍鸥Α靶骂}樂府”的“新”,不僅體現(xiàn)在詩題的外在標稱上,更體現(xiàn)在其內在意義上。杜甫在學習、吸收漢樂府的精神實質及藝術形式的同時,結合自己的見聞、感受和體驗,從現(xiàn)實事件中概括生活的本質,自創(chuàng)新題寫時事,體現(xiàn)出全新的思想內容和社會價值?!叭簟薄叭齽e”便是詩人從當時千千萬萬個家庭遭遇的征兵事件中,通過藝術提煉而自創(chuàng)的六個新題,而其本身就十分概括地揭示了現(xiàn)實的本質特征。如以《新安吏》名篇,即以新安小吏與“客”(作者)就征兵一事的對話,展示了社會現(xiàn)狀及民眾苦難。以《新婚別》命題,則以“暮婚晨告別”的女子對被征丈夫的傾心話語,描述了由戰(zhàn)亂造成的人生悲劇。此外,杜甫的其他“新題樂府”的立題也大多與此相同,如《麗人行》以楊氏兄妹的豪奢、淫靡的生活及炙手可熱的權勢自制新題,《悲陳陶》以唐軍兵敗陳陶為表現(xiàn)內容自立新題,《哀江頭》以曲江今昔盛衰對比而自創(chuàng)新題。這些“新題樂府”在創(chuàng)題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從社會生活中提煉主題,創(chuàng)制新題。因此,詩題均表現(xiàn)出鮮明的現(xiàn)實性和強烈的時代感。元稹說:“近代惟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痹谶@里,雖然還沒有直接地、明確地稱杜甫這類作品為“新題樂府”(這一概念當時已為李紳、元稹提出,見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實際上已闡明了杜甫“新題樂府”的創(chuàng)題特點,肯定了其在藝術形式上的開創(chuàng)性成就。到了后來,詩家明確地把杜甫的這類作品稱為“新題樂府”,并指出了其本質屬性。如許學夷云:“自子美則自立新題,自創(chuàng)己格,自敘時事,視諸家紛紛范古者,不能無厭?!鼻迦笋T班云:“杜子美作新題樂府,此是樂府之變……自詠唐時事,以俟采詩者,異于古人,而深得古人之理?!笔╅c章云:“杜不擬古樂府,用新題紀時事,自是創(chuàng)識?!彼螤卧疲骸吧倭陿犯詴r事創(chuàng)新題,如《無家別》……諸作,便成千古絕調?!睆纳厦婵梢郧宄乜闯?,論者均把杜甫“三吏”“三別”等“新題樂府”與“時事”聯(lián)系起來進行評說,這正說明,反映現(xiàn)實政治和重大社會事件應該是“新題樂府”的藝術本質,是繼承漢樂府傳統(tǒng)的鮮明標志。蕭滌非在論及杜甫新樂府時說:“所謂新樂府者,‘因意命題,無所倚傍,受命于兩漢,取足于當時,以耳目當朝廷之采詩,以紙筆代百姓之喉舌者也?!边@既概括了“新(題)樂府”的創(chuàng)題特色,又指出了其與傳統(tǒng)漢樂府的繼承關系,也闡明了新題樂府的社會功能與精神實質。

      有論者認為,杜甫的《兵車行》等“新題樂府”并非是首創(chuàng),因為漢樂府也是“緣事而發(fā)”,也無前代舊題可依。此言誠然。漢樂府的首創(chuàng)之功是不可否認的,但筆者以為,到了杜甫的時代,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樂府古題,許多詩人都以模擬樂府古題為能事(如李白),然杜甫卻不去單純擬作,沿著前人的軌跡亦步亦趨,而是“即事名篇”,努力拓展和開創(chuàng)樂府詩的表現(xiàn)領域與藝術形式。古樂府中有不少反映戰(zhàn)亂或戰(zhàn)爭的古題,如《戰(zhàn)城南》《十五從軍征》《飲馬長城窟行》《蒿里》《七哀》等,但杜甫在表現(xiàn)同一題材時,卻完全不倚憑舊題,而是從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中提煉、創(chuàng)制一批新的樂府題,如《前(后)出塞》(筆者認為,該題雖由古題而來,但已不屬傳統(tǒng)的樂府舊題)《兵車行》《悲陳陶》《洗兵馬》以及“三吏”“三別”等。這些“新題樂府”不僅彰顯了傳統(tǒng)樂府的精神品格,同時還充分體現(xiàn)了樂府詩的新的風貌和內涵。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和研判,杜詩中沒有一首地地道道的樂府古題,全為杜甫自立或創(chuàng)變的樂府新題。這正是杜甫能超越前人、高出時人的地方。因此,杜甫的“即事名篇”與漢樂府的“緣事而發(fā)”,同樣具有對樂府形式的開創(chuàng)之功。正如楊倫所言,“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摹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鄙虻聺撜J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于曹公?!保ā豆旁娫础罚┪覀儎t有理由說:以新題樂府寫時事,肇端于杜甫。這也應該說是符合文學史的實際的。

      杜甫的“新題樂府”不僅發(fā)揚了漢樂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樂府詩的現(xiàn)實精神與思想意義,具有反映生活的典型性和深刻性。杜甫以政治家、史學家的眼光洞察、把握社會,又以詩人的獨特敏銳力和高超表現(xiàn)力審視、描寫社會。他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富于本質特點和典型意義的事件、人物和現(xiàn)象,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局部表現(xiàn)全體,使其“新題樂府”顯示出廣泛的生活面和深刻的思想性。

      杜甫真正創(chuàng)作“新題樂府”是從困居長安的后期開始的。在近十年的困頓生活中,他認識到社會政治的殘酷與黑暗,目睹了統(tǒng)治者的豪奢與腐敗,體驗到了人民的苦難與不幸,創(chuàng)作了一批自立新題、反映時事的優(yōu)秀詩篇,如《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這些作品被后人稱之為“新題樂府”,也是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邁向現(xiàn)實主義道路的標志。“安史之亂”發(fā)生后,他更多地運用這一新的詩歌形式,寫了大批反映戰(zhàn)亂給國家、社會和民眾造成深重苦難的現(xiàn)象的詩篇,如《悲陳陶》《悲青坂》《哀江頭》《哀王孫》《塞蘆子》《洗兵馬》等。特別是在華州任職時寫的組詩“三吏”“三別”,更是代表了杜甫“新題樂府”的最高成就,被譽為杜詩“現(xiàn)實主義的一個光輝的頂點”。

      這六首詩是杜甫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創(chuàng)作的大型組詩。公元758 年,唐肅宗令大將郭子儀和李光弼分別率領眾節(jié)度使討伐安慶緒,但因二人“皆元功,難相臨攝”,卻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領兩軍,“而不立帥”,導致“時王師眾而無統(tǒng),進退相顧望,責功不?!薄=Y果,唐軍先勝后敗,傷亡慘重,“戰(zhàn)馬萬匹,惟存三千,甲仗十萬,遺棄殆盡”,郭子儀退守東京,“諸節(jié)度各潰歸本鎮(zhèn)”。這樣,唐軍急需補充兵員,便強行在全社會征丁拉夫。此時的杜甫正由洛陽返回華州,一路上親自聞見了當時的征兵慘狀,“目擊成詩,若有神使之,遂下千秋之淚”。

      在“三吏”“三別”中,作者從六個不同場景、不同事件、不同人物入手,真實地、本質地展現(xiàn)了“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痛苦,體現(xiàn)了其深厚而復雜的思想情感。他一方面痛恨、譴責統(tǒng)治者強行征兵的罪惡,同情、關注民眾的不幸與苦難:“有吏夜捉人”“二男新戰(zhàn)死”(《石壕吏》),“百萬化為魚”(《潼關吏》),“暮婚晨告別”(《新婚別》),“子孫陣亡盡”“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別》)“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無家別》),鮮明地反映了戰(zhàn)爭與征兵造成的現(xiàn)實的苦難與苦難的現(xiàn)實,真是“天地終無情”(《新安吏》)!另一方面,他又勸勉民眾應征上戰(zhàn)場去平定安史之亂:“送別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垂老別》),并高度贊揚人民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的愛國熱忱與獻身精神:“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石壕吏》),“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別》)。在《新安吏》中,詩人通過與“吏”的一段對話,從多方面展現(xiàn)了“安史之亂”后唐朝廷征兵的真實狀況,讓我們透過一個小小的新安縣,看到了征兵給全社會帶來的慘狀。同時,這首詩幾乎包容了整組詩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思想,顯示出極深厚的現(xiàn)實意義,具有通領六詩的作用。杜甫將之置于組詩之首,有以哉!“三別”的第一篇《新婚別》,詩人選取了一個特殊而又平凡的普通新婚女子,記敘了她與丈夫離別之際的一段獨白,反映了征兵造成的一幕家庭悲劇,“一篇都是婦人語,而公揣摩以發(fā)之”,揭露統(tǒng)治者摧殘起碼的人情、人性和人倫,違背了“新有婚者,期不役政”的“先王之政”。新婚夫婦都逃脫不了這場災難,他人則可想而知,他們的遭遇只不過是無數(shù)個家庭的縮影。我們把漢樂府中的《婦病行》與《新婚別》作一簡單比較不難看出,雖然都反映了現(xiàn)實,都是婦對夫語,但在內容的豐富性、思想的深刻性、人物的生動性、表現(xiàn)生活的廣泛性等方面,前者是遠遠不及后者的。

      “三吏”“三別”這一組詩,充分展現(xiàn)了杜甫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每一首詩均選取既普通又具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生動描述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典型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時代本質。我們從組詩中的不同人物命運與不同事件中,清楚地看到了“安史之亂”給廣大民眾和千萬家庭帶來的災難,更為深刻地認識到社會的黑暗與現(xiàn)實的殘酷。杜甫的這類詩,能站在時代的高度去鳥瞰、把握整個社會,同時又從現(xiàn)實中提煉出典型的人與事,去概括、展現(xiàn)社會的本質特征。雖然詩中所寫的是當時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和極為平凡的人物,但它映射出一個歷史時期的生活畫卷,因而思想內容更為厚重、豐富,現(xiàn)實意義更為深刻、強烈。

      在表現(xiàn)手法上,杜甫的“新題樂府”吸收和運用了古樂府的優(yōu)長,如對話、敘事、語言通俗等,但他又在傳統(tǒng)樂府手法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有所創(chuàng)造,顯示出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性與創(chuàng)新性。

      杜甫的“新題樂府”大都具有敘事的特點。但這種敘事,卻不像漢樂府民歌,只是較為客觀地將事件作簡要的描述,而是將個人的主觀情感、思想傾向、立場態(tài)度寓于敘事之中,使詩歌表現(xiàn)出鮮明的主體意識,體現(xiàn)為敘事與抒情的結合;它也不像一般的敘事文學作品,注重事件、情節(jié)的完整性和故事性,而是選擇一個事件作單線的描寫,以敘事為基本框架,具有詩歌的真實性、客觀性,顯示了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民族特性;而詩中作者的主觀色彩和情感意向又鮮明可感,提高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漢樂府中也有不少帶有敘事性的作品,如《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東光》《平陵東》等篇,形成了漢樂府的一大特征。但這些作品的敘事大多傾向于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其客觀性,作者的主觀色彩較為淡?。ㄟ@與其為民歌有關);二是描寫的事件多為斷面,缺乏相關的延伸,顯得較為單一。如《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不僅描寫不夠集中,且只是平面式的鋪展,傾向性也相對模糊。又如《孤兒行》,沈德潛評曰:“極瑣碎,極古奧。斷續(xù)無端,起落無跡。淚痕血點,結掇而成?!彪m有褒揚,但也指出了其在記事上存在的不足。再如《平陵東》,不管所寫為何人,敘事也過于簡略和單一,事件缺少起因、過程和結果,末句“歸告我家賣黃犢”,或以為是“賣小牛來湊足應交的錢”(余冠英語),或解釋為“言欲賣牛買刀,以死救之也”(蕭滌非語),都不過是論者的想象與補充,而不是詩歌本身的敘事。這正是我國早期詩歌敘事的方式與特點。

      杜甫“新題樂府”的敘事,多以某一事件為中心,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而逐步展開,敘事具有相對的完整性和一定的變化性?!叭簟薄叭齽e”六首詩,“各舉一事為言”。在“三吏”中,圍繞中心事件的敘事主體明顯,詩人在詩中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xiàn),而是作為事件的參與者,通過與“吏”的對白,推動事件的發(fā)展,很少正面發(fā)表議論,近似于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展開敘事。如《石壕吏》,以詩人所見所聞為視角,以“有吏夜捉人”為中心事件,以由暮—夜—天明為敘事的時間構架,以老婦的“啼”“致詞”及“從吏夜歸”和老翁的“逾墻走”及詩人“獨與老翁別”為敘事的基本線索,描寫了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全過程?!叭齽e”中不僅詩人并沒有直接出場,且敘事主體呈隱現(xiàn)狀態(tài),沒有正面出現(xiàn),而完全是通過“新婚女子”“年邁老嫗”“獨身男子”的自白,采用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敘事。如《無家別》,“首言亂后歸鄉(xiāng),景情并敘”,下則“言歸而無家”,寫故里之殘破荒涼,接著“說暫歸旋役之苦”,最后“言無家又別”。全詩雖為無家男子之自敘,然敘事層次清晰、條理井然、有始有終。這些事情,都是詩中人物(包括杜甫)親身經(jīng)歷過或正在發(fā)生的,因而,整個敘事過程更為真實感人,而作者的愛憎也在人物的遭遇和命運中得到顯現(xiàn)。詩人的傾向不是“特別地說出”,而是通過敘事,“讓它自己從場面和情節(jié)中流露出來”。這種敘事方式,較之漢樂府中同類作品,可以說前進了一大步。它不僅是杜甫“新題樂府”的重要表現(xiàn)特征,而且形成了我國古典敘事詩的一種類型、一種民族傳統(tǒng)。

      杜甫的“新題樂府”既以敘事為中心,那么,在敘事過程中就必然會有人物的活動,因而,人物描寫也就成為“新題樂府”的重要方面。當然,這里所說的人物描寫,不同于小說、戲劇、影視文學及長篇敘事詩,它不強調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變化性,也不注重形象的完整性、豐富性,而只是突出詩中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思想、某一性格側面,通過人物的某一特征去揭示主題?!叭簟笔歉饕砸幌聦有±艏捌浠顒訛橹行?,集中敘述他們在征兵中的言行,使我們深刻地了解和認識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與統(tǒng)治者的本性?!叭齽e”則是以三個普通民眾及其遭遇為中心,著重表現(xiàn)他們的不幸命運、情感特征和心理活動,從而展示廣大人民所經(jīng)受的苦難?!缎禄閯e》中的女子,便是一位感情真切細膩而又深明大義的女性形象。詩人準確地把握了結婚僅一天的新嫁娘的身份、地位和口吻,以個性化的語言描寫了她的無奈、痛苦與怨恨,正如高步瀛所言:“瑣瑣以陳,字字凄惋,所謂發(fā)乎情也?!蓖瑫r,她又以“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的行為和“與君永相望”的誓言,勉勵丈夫“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表現(xiàn)了她的愛國精神與高尚品德,“侃侃而道,字字激憤,所謂止乎禮義”。詩歌生動地展現(xiàn)了這位女子的內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真實而動人。

      樂府,來源于民歌,因而語言通俗生動是其本色。杜甫的“新題樂府”繼承了漢樂府的語言特色,大量學習、吸收、提煉、運用民間口語、俗語、諺語,使詩歌語言既活潑、多樣,顯示出鮮明的民間色彩,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又生動、準確,最適合描寫和反映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叭簟薄叭齽e”的語言,從整體而言,口語化、通俗化是其基本特色,如“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新安吏》),“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潼關吏》),“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石壕吏》),“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新婚別》),“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垂老別》),“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無家別》),等等,皆明白如話,自然通俗。另外,詩人經(jīng)常在詩歌的兩句中采用詞語對舉的方法,構成大致相稱的句式形態(tài),如前舉之“肥男”與“瘦男”“大城”與“小城”和“結發(fā)為君妻(‘君妻一本作‘妻子),席不暖君床”(《新婚別》)“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無家別》)。這種用法在《石壕吏》中尤為突出,在《石壕吏》中,詩人共用了四組這樣的句式:“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這種句式在前代樂府中也時有所見,如《公無渡河》中“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江南》中“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陌上?!分小案咄淅纾z者忘其鋤”。杜甫學習了樂府詩的這一語言表達方式,大量運用在“新題樂府”中。“三吏”“三別”六首詩有五首出現(xiàn)了這種句式,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詩人的有意識的行為。它既保持了傳統(tǒng)樂府民歌的語言本色,又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表現(xiàn)力。在《新婚別》中,詩人不僅采用了較多的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全詩“‘君字凡七見”,“頻頻呼君,幾于一聲一淚”。這一獨特語詞在詩歌獨特語境中的反復運用,不僅大大豐富了人物形象的情感內涵,而且使全詩敘事嚴謹,詩意貫通。前人曾這樣稱贊杜甫:“憐渠直道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元稹《酬李甫見贈十首》),“欲知子美高人處,只把尋常話做詩”(房皞《讀杜詩》),這里的“當時語”“尋常話”,正道出了杜甫“新題樂府”的一大語言特色。

      此外,“三吏”“三別”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浦起龍云:“‘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純托送者行者之詞。”“三吏”主要運用主客對話或對答的形式;“三別”則以獨白、自述為敘事方式。且三首又各不相同,《新婚別》是妻對夫語,《垂老別》是夫對妻語,《無家別》是無人對語(或曰對詩人語、對他人語)。在用韻方面,“三吏”較為自由,可任意換韻(以“平水韻”為準),如《新安吏》中大多用下平聲“八庚”韻,又間用“九青”的韻(丁、俜)。蕭滌非先生認為“三吏除《新安吏》外俱換韻”,如依“平水韻”,該詩則屬換韻;《潼關吏》首二句用上聲“十九皓”韻,余則雜用上平聲“六魚”“七虞”的韻;《石壕吏》用韻更自由且平仄轉換互用?!叭齽e”每首詩均一韻到底,《新婚別》用下平聲“七陽”韻,《垂老別》用上平聲“十四寒”韻,《無家別》用上平聲“八齊”韻,無換韻現(xiàn)象。這樣,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變化多姿,用韻形式豐富多彩,增強了詩歌的表達效果,使其“新題樂府”詩在藝術表現(xiàn)上顯示出新的體貌。

      杜甫在繼承和發(fā)揚漢樂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大膽突破了舊有的樂府形式和創(chuàng)作規(guī)范,創(chuàng)制了“新題樂府”這一新的文學樣式,開拓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道路。杜甫以后的詩人從杜甫的藝術實踐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杜甫的一批“新題樂府”為后人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光輝的范例。中唐元稹、白居易等人宣稱:“予少時與友人樂天、李公垂輩,謂是(指杜甫的《兵車行》《麗人行》等)為當,遂不復擬賦古題?!笨梢姡鸥Φ摹靶骂}樂府”對他們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在樂府詩方面的文學宗旨和創(chuàng)作方向。中唐時期“新(題)樂府”詩創(chuàng)作高潮的出現(xiàn),可以說直接源于杜甫的“新題樂府”。馮班云:“杜子美創(chuàng)為新題樂府,至元、白而盛?!薄霸?、自之后,此體紛紛而作?!睆亩纬闪酥袊糯姼鑴?chuàng)作的一種新的傳統(tǒng)、新的范式、新的走向。

      (選自《杜甫研究學刊》)

      猜你喜歡
      漢樂府新題樂府詩
      “一元一次方程”新題展示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樂府詩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從音樂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樂府詩集》與李白樂府的經(jīng)典確認分析
      新題速遞
      新題速遞
      漢樂府與杜甫的平民化書寫
      新題展(圓錐曲線)
      沁源县| 公主岭市| 涿州市| 韶山市| 雅江县| 通城县| 通河县| 华阴市| 越西县| 延寿县| 长泰县| 灵璧县| 吉木萨尔县| 高唐县| 女性| 泰州市| 丽江市| 武义县| 茶陵县| 甘谷县| 香河县| 永安市| 蒙自县| 汪清县| 台北市| 喀喇沁旗| 临城县| 农安县| 乐安县| 枝江市| 蓬安县| 汉阴县| 高邑县| 玛纳斯县| 共和县| 荔波县| 罗平县| 射洪县| 临沂市| 沛县|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