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小米
我已經(jīng)記不得有多久沒走路了。一提起要去哪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去呀?坐出租車還是公交車?或者讓誰的車來接我啊?”
幾年前我所在的報社搬遷,離家其實很近了,出門就能看見那幢高聳的樓,步行不需要30分鐘。我卻從沒走過,一次都沒有,不騎自行車時,我就打出租車。出租車往高架路上嗖地飛過去,只要五分鐘。
我開始重新走路是在“非典”時期,一時間,公交車和出租車都不被信任了,只有走路最安全。
打車從高架路上走,步行從高架路下走。高架路下邊是穿城而過的京杭大運河,是楊柳岸青草地,早晨剛剛修剪過的草坪有草木的芳香,傍晚的水面折射出陽光的氣息。
高架路上邊四通八達,像8字,像6字,像旋渦,像天梯;高架路下邊亦很玄妙,它隨時有曲折的階梯放下來,仿佛迷宮,我以前全然不知。
于是每天上下班,我可以根據(jù)需要走不一樣的路:淋不著雨的路,陽光沐浴的路,有賣花女守候的路,順道去農(nóng)貿(mào)市場的路,時間緊時走最近的路,反之則以最悠閑的步態(tài)走最美麗的那條路。
因為走路,購鞋的標(biāo)準(zhǔn)也變了。以前是看質(zhì)地、款式、價格,導(dǎo)致有的鞋穿著根本就不能走路;現(xiàn)在的第一標(biāo)準(zhǔn)是舒適,知道長著腳是為了走路,也就知道穿鞋是為了讓腳舒適。
如果以上講的是走路的意想得到的好處,那么還有完全意想不到的— —我寫了篇揭露性報道,許多人,包括最親近的人和許久沒聯(lián)絡(luò)的人前來說情。但我覺得這件事必須報道,否則我便喪失了起碼的原則和良心。
在見報前一天,我被一位曾經(jīng)很要好的朋友拉去一個飯局,坐下我才知道,這個看來極其奢華的飯局是為了那則報道所設(shè)。朋友不知就里,也是被利用。
他們是用轎車把我載去的,開了大半個小時,來到山水園林間,一個十分幽僻的地方。他們沒想到我竟然拔腿就走,我并不遵循以前的習(xí)慣動作,走到門口就四處張望有沒有車,而是拔腿就走。
我走得那么快,像飛一樣。等他們醒悟我并非上洗手間而是不辭而別,追出來,我已經(jīng)走出了他們的視線。
走出約兩千米后,我遇到了車。我為自己重新學(xué)會走路而得意— —我掙脫了鞋的桎梏、車的桎梏、路的桎梏,重獲自由。
如果我想去哪里,再也無須考慮怎么去,我可以拔腿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