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玲/廣州工商學院
二語習得指的是學習者在自然或指導地情況下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二語習得涉及的因素較多,包括環(huán)境,語言輸入,學習者的年齡,動機,需求,個性等。在諸多的因素中,就重要性而言,語言輸入是第一位的,它指的是,學習者在自身語言學習過程中所聽到或接收的,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其作為學習對象的一種語言內容。斯蒂芬.克拉申1985年在其著作《輸入假說:理論與啟示》中歸納出學習與習得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jiān)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等五個系列假說,其中“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是克拉申習得理論中的核心部分??死暾J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他現(xiàn)有的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習得者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理解時,才能產(chǎn)生習得。這一假說與過去的外語教學法的理論大相徑庭。以前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家提倡先學句子結構然后再運用這些句型去交際。他們認為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流暢準確說外語的能力。而克拉申認為,語言習得是通過接收大量可理解輸入而產(chǎn)生的。克拉申認為,感受性語言行為如聽力和閱讀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只要提供足夠數(shù)量的可理解語言輸入,其他包括語言技巧的提高和語法知識的獲得就會隨之產(chǎn)生??死暾J為第二語言習得的實現(xiàn),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習得者必須接受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二是習得者在情感上必須對輸入采取開放、接受的態(tài)度??衫斫獾妮斎爰由系颓楦羞^濾程度、低焦慮環(huán)境,就一定能習得第二語言。
2018年3月,我們對廣州工商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本科生進行了一次關于大學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研究,對2017級不同專業(yè)2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200份問卷中,回收196份,有效率為98%,問卷調查涉及學生英語學習習慣以及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態(tài)度兩大方面。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1)目前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2)每天除課堂外花在英語(聽力與閱讀)的時間;(3)除了課堂教學外獲取英語(聽力與閱讀)的渠道;(4)是否喜歡觀看英語電影;(5)是否喜歡模仿英語電影或錄音里的語音語調等)來看,66%學生的第二語言輸入全部都來自于一周四節(jié)的課堂學習,包括課本的閱讀與聽力,老師的講解和習題的練習,課外付出的時間為零;另外34%的學生會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取英語的輸入,其中,27%的學生會不定期觀看英語電影電視劇,但其中只有9%的學生會模仿電影中的語音語調,其余的學生只是欣賞影視作品,追求其帶來的感官享受,而并沒有將其有意識地作為擴大英語輸入量的手段;還有11%的學生平時有閱讀英語文章和聽英語聽力的習慣(與看電影的31%的學生有重疊),但每天平均投入的時間不到1小時。這組數(shù)據(jù)表明廣州工商學院的大部分學生在英語習得中所獲取的語言輸入量,無論是在時間還是數(shù)量上,對于二語習得來說遠遠不夠的,也間接表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語言學習習慣,不具備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和較強的自學能力,對英語的學習完全依賴老師的課堂輸入。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擴大英語輸入量,已經(jīng)成為我們教師丞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問卷的后5題是關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與認知的調查,題目包括“你學習英語的最大動力是什么;大學英語學習中感到自己英語學習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時什么;英語閱讀過程中遇到超過5%的生詞量會放棄閱讀還是會繼續(xù),是否認同自己英語學習方法,是否對英語學習有信心”。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1)學生能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對英語學習最直接的動力來自于各種英語考試,包括期末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2)英語學習過程中他們自信心不足,興趣缺乏,大部分學生在初高中英語底子薄弱,學習英語時遇到困難習慣退縮,容易緊張。(3)學生普遍感覺學習一門語言,僅靠課內學習,所學內容有限,對自己英語學習的方法有不滿,但對于改變,卻又不知如何下手,導致對語言學習投入不夠,收效甚微,而這又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的下降,成為惡性循環(huán)。
針對這次調查中學生所反映出來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作為老師,筆者認為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針對學生參差不齊的英語程度,我們要利用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絡與現(xiàn)今豐富的英文圖書,給學生介紹豐富的閱讀與視聽材料。除此之外,根據(jù)克拉申理論,二語習得中,除了足夠的輸入量之外,語言輸入的內容必須具有可理解性、有趣性及相關性,(Krashen.S.D.1985)。所以在幫學生選擇語言材料時,我們還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所掌握的詞匯量,要使得介紹的材料便于理解,還得考慮學生的興趣,盡量選擇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材料,如時尚、旅游、愛情、擇業(yè)、偶像等等,也可介紹與當時英語課堂所教內容相關的主題,以及與他們的專業(yè)方向相關的內容,只有這樣,所介紹的材料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有可操作性與持續(xù)性。我們也不能為了單純地追求閱讀數(shù)量,而介紹遠遠低于他們理解能力的材料,那他們即使花了時間但對提高英語閱讀水平也沒有太大的幫助,但也不能一味追求“質量”,介紹生澀難懂的材料,那將很容易將挫敗學生的學習興趣。(2)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如QQ群,微信群建立起與學生的聯(lián)系,及時地掌握學生學習的難點與困惑,提供必要的幫助,也可讓學生自己建立起英語學習小組,協(xié)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學習目標,讓他們感覺自己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并不孤單,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3)充分利用新媒體--網(wǎng)絡所提供的豐富資源,如一些英語學習網(wǎng)站,APP等。“90后”大學生作為新媒體的主要用戶群之一,他們不但能熟練使用各種網(wǎng)絡資源,并且十分依賴、喜歡這種方式,而新媒體的運用又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了他們的視野、思維空間和學習陣地。與英語閱讀相關的APP如Seed、愛洋蔥閱讀、CHINA DAILY等;與聽力相關的APP有:唐僧英語、每日英語聽力、朗易思聽等,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習慣以及能力來挑選自己喜歡的英語材料,而這些可下載到手機里的APP也便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老師也可利用APP里的打卡功能,每日檢查學習學習進度,督促學生堅持學習。
克拉申語言輸入理論證明,語言習得過程中輸入量對語言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也證明了現(xiàn)在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其語言輸入量有很大的關系,在擁有豐富的語言資料的今天,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生動、易操作的網(wǎng)絡英語資源,努力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主動學習能力,養(yǎng)成可持續(xù)性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