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思/中國專利信息中心
筆者在7年多的專利文摘翻譯實踐中發(fā)現(xiàn),目前中藥專利摘要翻譯人員具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的只占少數(shù),對于中藥材的英譯也沒有提出統(tǒng)一的標準,有的采用英文名進行翻譯,有的采用拉丁文翻譯,有的混雜拉丁文和英語,即使全部采用拉丁文進行翻譯也存在格式不準確的問題,導致中藥材的英譯混亂、質(zhì)量良莠不齊,嚴重時甚至影響到整個摘要的準確性,而混亂的譯名也不利于人們窮盡檢索專利。因此,筆者認為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中確定的中藥材拉丁名命名規(guī)則及格式來翻譯中藥材,實現(xiàn)中藥材英譯的規(guī)范化,保證中藥材翻譯的準確性。
拉丁語是醫(yī)藥界的國際通用科技用語,其現(xiàn)在雖已淪為死語,但有讀音簡便、語法嚴謹、詞匯豐富、構(gòu)詞簡單、詞義明確的特點,是創(chuàng)造新的科技詞匯的重要源泉。
根據(jù)《中國藥典》,在2010年以前中藥材的拉丁命名都采用藥用部位+藥物基源的方式,其它有關詞典和教科書等也是采用此類命名方式;而從2010版《中國藥典》起,中藥材都采用日本式的命名方式。本文以2015版《中國藥典》為準,簡要概述中藥材拉丁名命名規(guī)則及格式。中藥材按其來源可分為植物類藥材、動物類藥材、礦物類藥材,下面具體闡述。
植物類和動物類中藥材的拉丁名通常包括藥物基源和藥用部位,還可包括附加詞,其中藥物基源采用名詞單數(shù)屬格形式,藥用部位采用名詞單數(shù)主格形式,附加詞只在必要時加、用以說明藥物的特性、炮制方法等。拉丁名稱的命名原則是準確、簡便,即在確保準確無誤的情況下力求簡便,以利操作,故大多數(shù)中藥材僅采用屬名,如果僅用屬名表達不清,則需屬名和種名同用。來源相同的同一中藥材,包含多個不同的藥用部位時,用連詞et或seu并列。如鹿角Cervi Cornu、蟾酥Bufonis Venenum、苦 參Sophorae fl avescentis Radix、白 扁 豆 Lablab Semen Album、白 前Cynanchi stauntonii Rhizoma et Radix。
常用的動、植物藥用部位拉丁文有:結(jié)石Calculus、背甲Carapax、毒液Venenum、角 Cornu、藤莖 Caulis、樹皮Cortex、花 Flos、葉 Folium、果實 Fructus、全草 Herba、根 Radix、根莖 Rhizoma、種子 Semen、花粉 Pollen、鱗莖 Bulbus、小枝 Ramulus、油 Oleum、樹脂 Resina。
礦物類藥材拉丁名稱多采用藥材的原礦物的拉丁名,亦可采用原礦物所含主要化學成分的拉丁名,如有特殊說明,亦可設附加詞,多為形容詞,以說明藥物的性質(zhì)、特征等。如赭石Haematitum、磁石 Magnetitum、煅石膏Gypsum Ustum。
來源于低等植物如藻類和真菌類、植物干燥浸出物、某些完整動物以及動植物的分泌物藥材的拉丁名,可舍去藥用部位,直接用屬名或種名,如海藻Sargassum、茯苓Poria、冬蟲夏草Cordyceps、海 龍 Syngnathus。 由 于 習慣用法,有部分藥材拉丁名與植物的屬名或種名無關系的,如牡丹皮Moutan Cortex。
2015版藥典中中藥材的拉丁文名全部采用大寫字母表示,不過筆者認為摘要翻譯中可不沿用全部大寫的形式,一來查找到的動植物拉丁學名大多不是全部大寫,轉(zhuǎn)換過來較為麻煩;二來英語行文中不習慣全部大寫,不利于質(zhì)檢人員檢查;三來大小寫的區(qū)別并不影響對該詞的正確檢索。在翻譯過程中,能在藥典中找到的中藥材,采用藥典中確定的拉丁名;對于不能查到現(xiàn)成拉丁名的藥材,需自己查找動植物或礦物的拉丁名,確認藥用部位,按拉丁文規(guī)則對詞尾進行一定變形,形成正確的中藥材名。礦物類中藥材找到拉丁名即可。
一般動植物的拉丁學名=屬名+種名+命名人,如果光用屬名就能對應唯一的中藥材,將查找到的屬名變?yōu)閷俑裥问?,再加上相應藥用部位;如果屬名不能對應唯一的中藥材,將查找到的屬名和種名變?yōu)閷俑裥问?,再加上藥用部位,其中屬名大寫,種名小寫;如需對藥材的特性、炮制方法等進行說明,則在藥用部位后再加上形容詞。如鬧羊花的拉丁學名為Rhododendron molle G.Don,藥用部位為干燥花,其中藥材名為Rhododendri mollis Flos。動植物類拉丁學名可參照《Flora of China》、《中國動物志》等權(quán)威專著,較為權(quán)威的網(wǎng)站有藥品標準查詢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世家、百度百科等。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對同一中藥材的命名不同,有多個別名;而別名亦存在相互交疊的現(xiàn)象,同一個別名可能是不同種藥物。中國藥典里也不能窮盡收錄,所收載的藥材的拉丁學名有一定的滯后性。需借助各種知識和手段來判斷文摘中所用的到底是哪一種,對于不具備專業(yè)背景的翻譯人員來說是一大難題,而這個難題只能依賴翻譯人員不斷加深知識積累,在日積月累的翻譯中提升這方面的辨識能力和翻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