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戲劇與影視學,江蘇 南京 210000)
《讓子彈飛》是一部典型的黑色鬧劇,講述了一個被娛樂化的匪事傳奇的故事。眾星拱月、血腥兇險,還有諸多的隱喻懸念。這一次,姜文將他的野心藏匿于喜劇的外衣之下,娛樂化的效果顯而易見,賺得了口碑,也贏得了票房。
這部電影中,有著很多的細節(jié),一如姜文之前的作品,要么天真有趣,令人不禁發(fā)笑,要么深刻無比,讓人回味無窮。影片開頭的一個橋段:馬拉火車。很多觀眾對這一節(jié)不是很理解,火車為何需要馬來拉,其實最初的鐵路設計就是為馬車設計的,當時礦上附近皆是如此,只是后來有了蒸汽機才有了我們認識中的火車,而姜文在這里用了這樣的設計,既是為了迎合劇情的需要,又加入了自己的隱喻。那時的人們思想雖有陳舊但是仍舊想要跟上時代的潮流,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中想要用超越先進的念頭,這種表現(xiàn)更具有視覺沖擊力。
對于姜文來說,他的電影中有很標志的民族主義風格。影片中出現(xiàn)了多次的鐵血十八星旗,上面的紅色與黑色代表的是血與鐵,而十八個圓點就是代表著當時的十八個省,它也是武昌起義的旗幟。電影中的縣城為什么叫“鵝城”,是因為雞、鴨之類與鵝相比雖都是家禽,但是雞、鴨需要主人的飼養(yǎng),但是鵝卻不需要,它只需要一些草,放養(yǎng)即可,但最后還是有與雞、鴨一樣被宰殺的結局。這就是好比在鵝城的那些民眾,沒有得到這里的管理者應有的庇佑,反而受到無盡的剝削,最后還免不了被屠殺的命運,這是姜文對專權的一種娛樂化表達。
對于姜文來說,他的電影很有文學中的流派之說,比如電影《鬼子來了》就是一種現(xiàn)實主義,《太陽照常升起》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到了《讓子彈飛》是具有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他的英雄,懂得大義;能夠改變社會、能夠創(chuàng)造歷史。所以,他電影中的張麻子,是一個拿了錢也要給窮人,并且還要除掉惡霸黃四郎的人。不過,在他的電影里,英雄是理智的,所以才有了六子剖腹取涼粉的橋段,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人性的弱點,想成為英雄,就必須有把生命當做代價的勇氣。
從根源上說,英雄主義的本質就是一種雄性沖動,這里說的是原始中的求勝欲望,比如電影中的打架,正義之說只是由頭,更多的是姜文骨子里想表達的“男子氣概”。而這種氣概的另一種表達就是對于異性的追求,這不僅僅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的性驅使,而是一種對異性的美好向往,從姜文的前期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能捕捉到這一點,電影中特寫鏡頭對準女主的胸部,甚至是男人的偷窺細節(jié)。
姜文的英雄主義是需要女人,也正是女人才能表達得如此動人,他鏡頭下的周韻是能讓張麻子充滿感情的存在,能讓這個人英雄得真實,所以電影中花姐說,“我也想跟你們一起去發(fā)錢,聽他們笑”,這種能讓找到共鳴的話語,就能讓一個英雄勇敢為之拼搏。
《讓子彈飛》是姜文用嘴隱晦的話語講述了中國那個專權專制即將消失的動蕩年代,電影用娛樂詼諧的方式,把一部完整的專制歷史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子彈雖然血腥,但是更為血腥的是中國的專制制度。影片劇情充滿了克制的情緒。胡萬是殺害六子的兇手,張麻子是土匪出身,是他認為的英雄出身,在找到兇手的第一時間沒有殺掉兇手,而是選擇聽從師爺?shù)母嬲],撤出碉樓,他在克制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導演姜文的克制。
正是這種克制,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制度對人性的剝削。張麻子是成熟了,但是卻不能真性情,無法快意恩仇。所以電影的首尾很是巧妙,幾乎是完美的對應。我們在開頭的時候,看到一群土匪來截殺火車,說動手就動手,有殺氣也有銳氣,一身江湖氣,但是結尾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群落寞的歸隱者,他們報了仇,卻丟了豪氣,找了目標,卻發(fā)現(xiàn)是一個杳無可能的夢。同樣的是長亭古道,同樣的是鐵軌火車,但是卻只有無盡的落寞,一場笑點密集的喜劇,到頭來卻是無法哭出來的悲劇。
所以,《讓子彈飛》是一部娛樂化下的有著高度思想的歷史性大片,它的背后是理性的沉思。一個專制到極點的王朝是由開創(chuàng)盛世王朝,到盛極而衰,再到最后的沒落,但是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沒有看到這些環(huán)節(jié),只有后面少許的戰(zhàn)亂和民不聊生的群像,全片所有的表達都在極端的劇情沖突上,看似沒有關聯(lián)的表達,但是每一個篇章都是對于以黃四郎為代表的極權專制的仇恨,“子彈”是飛向誰,也是不言而喻的。電影的結尾,在一聲巨大的爆炸中,黃四郎死了,但是是真的死了么?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沒有見到黃四郎的尸骨,還有張麻子一群人瀟灑離去,是真的離開還是尋找下一個鵝城,像張麻子這樣的人還有多少。
整體來看,姜文的這部《讓子彈飛》是成功的,雖然與之前的幾部作品敘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在情感的表達、影片的娛樂手法上都有著一派相承的感覺,都是用強烈的情感作為氛圍基調,不同的是鏡頭上的運用和人物形象的刻畫,值得我們去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