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1.長春光華學院;2.吉林藝術學院
根據(jù)先前教育學家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劃分為課堂模擬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包括校內實踐和社會實踐)兩種主要形式:就當下的高校實踐教學形式而言,大體上可以概括為“觀、說、做、讀、寫、走”六個字。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大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在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的修養(yǎng),促進大學生將學得的思想政治教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理論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體系薄弱。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沒有針對性,老師在上課時缺乏具體的授課要求,以致于缺乏具體且可行的具體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高校存在的以上問題就導致了思想政治教學沒有成為高校學生基本教學內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機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如:由于學校教學設備和教學經費的限制,學生在上課時只能觀看相關的影音資料,課下撰寫該影片的觀后感。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可以讓學生以走訪調研、實地參觀等形式深入感悟教學內容的方式,這就導致了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間接地獲得人生經驗。(2)實踐教學手段的泛化。在高校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根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教師們固化在現(xiàn)有教學手段之上,不能很好地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體需求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手段。少數(shù)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存在教學觀念的偏差,認為學生就是實踐的主體,這一活動就應該由學生自己來主導,從而導致學生走向偏差,不能及時得以糾正,實際的教學效果與預期的教學效果背道而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包括機構設置、時政熱點、教學資源、實踐活動、學生作品展示、教學評估、互動平臺在內的七大模塊構成,這七大模塊就構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一級架構。高校的思想政治機構包括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校黨委、校團委等部門;互動平臺包括線上互動和線下互動;教學評估包括教師教學評估和學生學習評估兩大方面等。高校的這些一級機構的下轄領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二級架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三級架構就是 二級架構包含的具體形式和具體內容。三級架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1)整合資源,提高師生的教、學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廣大教師整合了多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足不出戶地吸取其他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學生們可以通過上網(wǎng)來共享教學資源,如:慕課的開設,使學生們接觸到名師的課堂。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查閱整合后的教學大綱、文獻資料、影視資料,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隨時隨地地下載所需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不僅減少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完善了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授課效率。(2)技術創(chuàng)新,打造交互平臺教育信息化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包括整合教育資源、提高網(wǎng)絡參與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內容。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化建設,學校相關工作人員要綜合使用多種先進技術,建立以短信接收信息的手機交互平臺。通過以手機媒體為載體創(chuàng)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教育目的為目標對相關信息進行傳輸,通過短信、手機QQ、微信等形式的應用,將先進的科技手段與思想政治教育互相整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3)以人為本,實現(xiàn)角色轉換。在各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學生成為主導者,教師成為服務者,學生由先前的被動地接受知識改為主動地學習,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三級架構中的互動模塊進行平等的交流,學生可以直接給老師提出教學意見。學生還可以自主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評估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為老師亮出合理的分數(shù)。高校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教育的時效性。
信息化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機遇。但是,當前眾多高校的實踐教學的信息化建設正處于探索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還需要進一步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