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是神秘的,也是多彩的。
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谷雨時節(jié),我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把對貴州的向往和憧憬匆匆裝進行囊。
貴廣高鐵,拉近了貴州與廣東的距離,就像平常走親戚一樣,在廣州吃過早餐,三個多小時就能趕上肇興侗寨的中午飯。
肇興侗寨處于東西縱向的狹長山谷中。我站在西端高處的觀景臺,只見侗寨的房屋蜂擁在一條小溪和一條主街兩旁,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五座高大的鼓樓突兀地點綴其間,像是星空中閃耀的坐標定位。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那風雨橋,一式的長廊閣宇、飛檐亭蓋、雕梁畫棟,它不僅具有遮風避雨、交通聯(lián)系的實用功能,還是人們休憩閑坐、家長里短的好地方。
任何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不能缺少一條河流,至少也有一條小溪。肇興侗寨也沒有例外,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寨中緩緩流過,每隔一段就筑有一個小水壩,流水的每一次跳躍,就像音符的一次婉轉,嘩啦啦地吟唱出一首首抒情的侗歌。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肇慶的侗族大歌更是聲名在外,在央視狗年春晚肇興分會場的表演中,侗寨大歌展現(xiàn)了天籟般的無窮魅力,和諧動聽,讓人驚艷,被譽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斜風細雨,春風拂面,透過依依的楊柳傾聽雛鳥的初試啼音,在環(huán)佩叮當中,看蝴蝶翻飛、蜻蜓嬉戲,那不停轉動著的水車,似乎在運轉著侗寨的春秋。小橋旁,花兒芬芳,碧水流淌,遠遠近近的風雨橋、吊腳樓、鼓樓、戲臺,代代相承,融為一體,正是這些古樸厚重的特色建筑,才凸顯出侗寨的生命越來越豐盈,讓肇興侗寨的意境更加深遠綿長。
走在侗寨斑駁的青石板路上,穿越一條條幽深的巷子,古老的民居顯示了這里飽經(jīng)風霜的滄桑,美得靜謐而純粹,侗族兄弟的巧思妙構不禁令人贊嘆。站在風雨橋上,走在吊腳樓下,捶打侗布的“梆梆”聲或遠或近地傳來,仿佛時光穿越了悠悠歲月。
走進侗寨,看到游客人山人海,我還有點擔心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親眼所見之后,我的擔心實在是杞人憂天,客棧、餐館和本地居民的生活廢水都已通過市政管道進行環(huán)保處理,在旅游業(yè)如此興旺的地方,小溪里的水居然還能夠洗臉、洗菜 ,確實讓人欣慰。肇興侗寨原先是一個“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的偏遠窮山寨,人們以農(nóng)耕為業(yè),面朝黃土背朝天,溫飽尚成問題。如今,肇興侗寨以旅游帶動脫貧致富,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溪,人們的觀念已發(fā)生徹底的改變,愛護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日積月累,已形成一種習慣。
時間的指針指向了晚上,而夜幕卻沒有降臨,整個侗寨張燈結彩,一派節(jié)日氣氛。
來到侗寨的主街,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只見三五成群的人們奔跑著、追逐著,冷不丁將黑色的植物染料涂抹到你的臉上、脖子上、衣服上,沒有任何責備,只有開心的哈哈一笑。整個侗寨是沸騰的,快樂潛伏在每一個角落。
肇興侗寨的山水流轉著歲月的光影,這里的風土人情散發(fā)著迷人的氣息,迷蒙的暮春,我有幸邂逅了一場谷雨節(jié)的狂歡。有景如斯,行走其間,每個人都成了畫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