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倩
江蘇省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
語文知識不僅是學生交流的工具,同時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與傳播媒介,因此長期以來語文都是必學、必考的科目。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味主張死記硬背,最終的教學效果自然就達不到預期。不僅令師生耽誤了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也使學生逐漸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由此可見,對師生互動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語文一直給學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不僅由于其大量背誦記憶的內容,而且也與機械呆板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悟到語文的魅力就成了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主觀想法為得到尊重,因此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就差強人意。而師生互動更加注重雙方的溝通交流,借助啟發(fā)和教學相長來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參與討論和思考的積極性也將有效地提高,為此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便利。
傳統(tǒng)語文課堂大多是單向的知識傳授,教師向學生灌輸而學生則被動接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能靠題海戰(zhàn)術來鞏固,雖然在短期內也能起的不錯的成效,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足課后遺忘率也會不斷上升。偶有教師利用簡單的課堂提問來促進互動,然而“懂了嗎?”,“對不對”等封閉式的提問方法實際上并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互動。而在當下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當起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存疑時給予適當?shù)狞c撥。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不斷進步,教學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改善。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師生關系嚴重不對等,這也導致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往往出現(xiàn)偏差。一方面是在地位懸殊,學生對教師有一種天生的敬畏感,因此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往往不愿意參與其中;另一方面是知識儲備的差距,學生對教師、標準答案以及課本當作權威而逐漸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這種師生關系下,互動環(huán)節(jié)就流于形式,教師的意見占據(jù)主動地位而學生疏于思考全盤接收。亦或者是部分小學生自尊心較強,在互動中害怕出錯而受到了同學的嬉笑,因此也往往選擇三緘其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緊張的師生關系造成的,學生在互動中未能真正發(fā)散思維。因此,要提高互動教學的時效性協(xié)調師生關系是第一要務。
由于我國師生互動教學起步較晚,因此理論研究和實踐措施仍存在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在互動形式上,仍不免落入形式單一、內容乏味的尷尬境地。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均采用提問的形式來互動。但提問的質量卻參差不齊,部分問題缺乏教學意義對學生的啟發(fā)作用微乎其微。抑或是語文教師從課后題、輔導書摘錄的問題,這就導致互動內容千篇一律。未能結合學生的個性化思想和語文基礎,這樣提出的問題自然也就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隨著電教手段的不斷成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也不乏教師利用多媒體來促進互動。不過目前多數(shù)教師不熟悉多媒體的操作流程,而且在前期課件制作中對備課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也給這種方法的普及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實際上對于師生關系教育界不少人都存在嚴重的誤解,大部分認為嚴師出高徒,在教學中以不茍言笑的形象對學生嚴格要求。這種做法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十分不利,而且也極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因此,筆者建議要想實現(xiàn)有效地師生互動就必須先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首先,在日常的交流溝通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足夠的尊重。比如在提問過程中,若是學生回答正確則通過手勢與微笑來鼓勵;而一旦學生的部分觀點不正確也不應懲罰,而需要及時找出錯因并糾正問題。此外,既要做良師也要做益友。教師應該于學生打成一片,參與他們的小組討論中并適當?shù)挠枰砸龑?。這要求教師發(fā)揚“生本理念”,注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不斷設計出更優(yōu)質的教學方案。
針對目前師生互動形式單一的問題,教師還必須集思廣益提出更多、更有效的互動手段。同時將這些辦法靈活運用到教學中,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比如在學習《什么是幸?!罚ㄈ私贪嫘W四年級上)這篇課文時,筆者并沒有開門見山的開始講課,而是向同學們提問“什么是幸福?”。同學們立刻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每天都吃好吃的,有的說每天和同學們一起玩,大家爭先恐后的發(fā)言說著各自的觀點。這時筆者才讓學生仔細默讀課文,了解三位主人公的幸福,才知道幸福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服務別人。不少同學為先前的幼稚回答感到慚愧,并表示要在此后多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不僅通過互動使課堂更加有趣,而且還讓學生了解了幸福的本質。
綜上所述,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師生互動必將成為教學領域的必然趨勢。然而現(xiàn)階段師生關系不協(xié)調、互動形式單一,缺乏深層互動的問題普遍存在,筆者建議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推陳出新總結出更卓有成效的互動手段,為提高教學效果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