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交鋒和博弈:一種話語的上升
      ——關于“當代文學”(1978-1982)解釋權的場域觀察

      2018-11-19 15:12:35
      新東方 2018年4期
      關鍵詞:文代會文藝報文藝界

      李 云

      1978年傷痕文學產生以來,在“近三年”文學的看法上,文藝界產生了某種分化:對之支持贊賞的一方,如周揚、陳荒煤、馮牧等人被稱為“思想解放派”或“惜春派”;而相對的,反對批評的一方,如林默涵、劉白羽等人則被視為“保守派”或“偏左派”。梳理爭論的發(fā)展脈絡,這種分歧與對立其實并不僅限于對于“近三年”文學,事實上也涉及到對于“十七年”文藝的看法。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藝界對于“當代文學”的解釋眾說紛紜,并轉化為持續(xù)不斷地隱性較量或直接沖突。在此過程中,一種關于“當代文學”的主流權威話語逐漸得以被合法地確立下來并轉換成為文學史敘述。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布爾迪厄對社會學界的觀察:“由于社會學家所提出的關于社會世界的表征(Representation)被賦予了科學的權威,因此,不管他們愿不愿意,也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都卷入到符號斗爭之中,這種符號斗爭涉及到其他從事符號生產的專家,他們都謀求確立有關社會世界的觀點和劃分的合法原則?!雹倨ぐ枴げ紶柕隙?科學的社會用途——寫給科學場的臨床社會學[M].劉成富,張艷,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21.而所謂“合法”的一重含義是指其勝出的關鍵因素必然有賴于某種評判機制發(fā)揮效應,因為“內部斗爭在某種程度上由外部制約來仲裁”②皮埃爾·布迪厄.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M].劉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301.,而外部制約往往指向的是政治邏輯。同時,從某種“相對自主性”角度出發(fā),“合法”的另一重含義又“意味著在交往、認識和批評等工具在場的狀態(tài)下,它不難得到承認、生效”①皮埃爾·布爾迪厄.科學之科學與反觀性[M].陳圣生,涂釋文,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8.。因此,筆者所關注的就是依據這二重含義,著眼于考察場域的斗爭過程以及各種資本與資源的占位與配置,進而揭示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關于“當代文學”的一種話語的上升。

      一、政治力學的視角

      1978年5月召開的中國文聯三屆全委第三次擴大會議的《決議》指出:“會議決定在明年適當的時候,召開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總結建國以來文藝戰(zhàn)線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討論新時期文藝工作的任務和計劃,修改文聯和各協(xié)會章程,選舉文聯和各協(xié)會新的領導機構。”②文藝界撥亂反正的一次盛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擴大會議文件發(fā)言集[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24.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作為文藝界萬眾矚目的第一次盛會,第四次文代會對文藝界尤其是正處于分歧之中的領導階層而言顯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首先,它涉及到雙方爭論的核心,即“總結建國以來文藝戰(zhàn)線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在這樣權威的會議上發(fā)布的對此問題的陳述必然會帶有某種“蓋棺定論”的性質,成為“重新塑造理解社會變化的敘述眼光和意義結構”。其次,它涉及到對當前和未來文藝界發(fā)展趨勢的規(guī)劃以及文藝組織機構權力的重新分配和集結。因此,如同任何一次文代會一樣,它并不僅僅局限于文藝本身。

      此前,雙方論爭中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就是互相指認對方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對“惜春派”而言,“偏左派”對“十七年”教條式的理解,無疑是“極‘左’線的余毒”,這與伊格爾頓在評述本雅明的歷史觀念時的說法頗為相似:“只有通過過去和現在的徹底斷裂,通過被他們相互偏離所淘空的空間,才有可能將前者與后者猛烈地掛上鉤。任何試圖直接而溫和地復原過去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只會無奈地淪為過去的同謀。”③特里·伊格爾頓.沃爾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評[M].郭國良,陸漢臻,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56.而對于“偏左派”而言,“惜春派”無疑在搞“非毛化”和“自由化”。也就是說,雙方都在努力為自己爭取政治正確性,而所謂“政治正確性”的標準其實取決于政治形勢和風向。如果分歧中的哪一派占據了第四次文代會的發(fā)言權,就意味其受到意識形態(tài)部門的認可而占據了文藝界的主導地位,也就理所當然地擁有了對“當代文學”解釋的絕對權威。

      起初第四次文代會有一個籌備組,其實就是之前的恢復文聯各協(xié)籌備組——組長為林默涵,副組長為張光年、馮牧(兼秘書長)。不過,局面很快發(fā)生了變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兼宣傳部長。作為“思想解放”的重要推動人物,胡耀邦的出現對于“惜春派”的意義不言而喻。首先就是增設周揚為文代會籌備組成員。周揚復出之后,在原籌備小組之上,成立自己擔任組長的籌備領導小組,籌備小組組長林默涵在領導小組中擔任副組長。這使第四次文代會的籌備工作在結構和力量上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預示著文代會的重中之重,即總報告的起草也將隨之發(fā)生變化。不久,根據胡耀邦的指示,林默涵負責的報告由周揚接手。對于已排印的林版報告,周揚閱后對很多地方進行了批注和質疑,如報告的第一部分在回顧社會主義文學的發(fā)展時認為:“三十年的文藝發(fā)展史證明,毛澤東同志為我們黨制定的發(fā)現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yè)的路線和基本方針,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是完全正確的。在黨的領導下,在毛澤東同志和他的親密戰(zhàn)友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我們找到了文學藝術和文藝工作者與億萬人民群眾真正結合起來的唯一正確的道路?!雹傩鞈c全.風雨送春歸——新時期文壇思想解放運動紀事[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192.對于“真正結合”和“唯一正確”的表述,周揚并不完全認可。平心而論,林版報告在總結三十年的文藝經驗中未必缺乏對于歷史的反思,在講到新時期文藝的狀況時實際上也說出某種事實,但為什么沒有得到周揚的肯定,問題的關鍵其實在于歷史語境的變化。這種語境即是以毛澤東的逝世作為一個轉折點,中國政治結束了革命時代而轉向新的現代化模式。第四次文代會就是在一種強大的“改革共識”之下,試圖將文學發(fā)展的重心轉移到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相適應的軌道上來,在此基礎上,其實也就設定了評判文藝界人士“保守”與“進步”的標準。

      起草小組改為由周揚負責,林默涵、馮牧和陳荒煤主持,在對林版報告修改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下,重新起草一份新報告。報告提綱設想與林版報告明顯出現了差異,在“對三十年如何估計”上,周揚認為:“十七年并沒有一條左的路線,有主席、總理在。但我們從領導思想的角度講,有過左的錯誤,也有過右的錯誤,左的錯誤是更多的?!痹凇皩Ξ斍拔乃囆蝿莸墓烙嫛鄙?,周揚認為:“文藝工作的新氣象,還不能說是文藝復興,但預示了這種復興。不但突破了‘四人幫’,也突破了十七年。應該充分地加以肯定。第一肯定,第二引導?!雹谛鞈c全.風雨送春歸——新時期文壇思想解放運動紀事[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208-209.這些說法無疑是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主導政治方向保持了相當的一致。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提綱的所有想法和具體細節(jié)都代表了所謂“惜春派”的觀點并能得到完整而確切的落實,事實上報告的最終成形是綜合多方意見相互妥協(xié)權衡的產物,但是相對于林版報告,它無疑更大程度上地將天平傾向了“惜春派”。更為重要的是,第四次文代會基本是由彼時代表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胡耀邦來推動的,這意味著文代會并不是一個自主性的會議,它必須在中宣部的領導下來進行,宣傳和配合黨的文藝政策和任務。在整個過程中,胡耀邦始終對周揚委以重任,陳荒煤與馮牧等人亦在報告的起草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這使得他們的意見因為符合政治權威話語而具有更大的合法性并通過文代會在文藝界傳播推廣而成為主導性的話語力量。

      鑒于第四次文代會的特殊意義,可以說周揚等人占據了上風,但是由于與政治邏輯的緊密依附,爭斗并不僅止于此。徐慶全對兩派從1979年到1984年間的沖突和爭論按年份進行了一個系統(tǒng)梳理,清楚地展示了雙方在政治局勢的不斷變遷之下持續(xù)博弈的過程。不難看出,僅僅依據政治尺度,我們其實很難判斷哪種話語在文學史寫作中占據支配地位,因此,我們的視角還應該兼顧到文藝界內部。因為任何場域的最終格局更多可能倚賴于場域內部的自主機制。

      二、個人聲望與隱性團體

      布爾迪厄科在對科學場權力運作的考察中曾指出:“科學場中存在著兩種權力形式,它們與兩種科學資本是一致的:一方面,是一種人們所稱的‘世俗權力’(或‘政治權力’),這是一種制度的或制度化的權力。這種權力與科學機構、實驗室或行政部門的領導者,以及各種分類會和評審委員會等下屬機構所占據的優(yōu)勢位置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種權力與作用于生產資料(合同、聲譽、崗位等)以及再生產資料(任命權和任職權)的權力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它是一種特殊的權力,一種或多或少獨立于制度化的權力的‘個人聲望’。這種個人聲望幾乎完全建立在所有同行或他們中最神圣的那一部分人認可基礎之上的。這種認可并不具體,也沒有制度化(尤其是,那些通過互相尊重的關系而聯系在一起的‘隱性團體’)?!雹倨ぐ枴げ紶柕隙?科學的社會用途——寫給科學場的臨床社會學[M].劉成富,張艷,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38.這個觀察對于新時期初期的文藝界也是適用的。

      如果從世俗權力的角度來看,兩派均為文藝界高層:“偏左派”一方,林默涵1977年恢復工作為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78年擔任全國文聯及各協(xié)會籌備組組長,1979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1982年擔任文化部顧問,1983年任文化部藝術委員會主任,1984年任全國藝術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副組長。劉白羽20世紀70年代以來歷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部長。“惜春派”一方,周揚復出后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中宣部主管文藝的副部長、文聯主席,陳荒煤和馮牧分別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和《文藝報》主編以及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副書記兼書記處常務書記??梢哉f雙方所擁有的權力資本不相伯仲,而真正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則是由個人威望、重要媒介以及相應的圈子所構成的象征資本。

      首先應該提到的還是周揚,作為中國當代文學舉足輕重的人物,周揚的地位自不待言,同時卻又充滿爭議。爭議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他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巨大轉變。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十七年”,周揚被認為是“文藝界的沙皇”,親自推動了數次文學批判和運動。在親身經歷了巨大災難之后,在不同的場合,周揚對于過去的錯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道歉,其“十七年”時期的矛盾處境和復出以來的真誠姿態(tài)是贏得文藝界大多數人諒解和尊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作為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的馬克思主義批評家,周揚在對于當代文藝的反思的基礎上,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屢次突破禁區(qū),重建了在文藝界的威望。他1979年的報告《三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高度評價了當時正在進行的思想解放運動,尤其是1983年在《關于馬克思主義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中涉及社會主義社會中“異化”問題,使周揚面臨了巨大的壓力,但也打開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更深入的討論空間。除了這些反省、清理工作,周揚對文藝界的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也基本持開明態(tài)度,極力保護,比如對于“《苦戀》事件”,周揚始終主張事態(tài)不要擴大化。正是由于以上諸多因素,周揚重返文壇后,在很多方面,其個人聲望甚至遠遠超出了“十七年”。這在第四次作代會上可以看得很清楚。盡管當時,周揚已經臥病在床,會議宣讀了周揚由人代擬的祝賀電話之后,贏得了長達2分鐘的熱烈掌聲,364位代表簽名表達對于周揚的慰問②顧驤.晚年周揚[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124-125.,其在新時期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再來看馮牧,劉錫誠對馮牧有這樣一段描述:“在‘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這一偉大時代洪流中,奮勇當先,用全副心血為中國新時期文學,為思想解放運動‘鼓與呼’,以前所未有的勇氣與‘左’的思潮進行斗爭,把被顛倒了的歷史重新顛倒過來,是一個富有鮮明性格和學者風范的文藝評論家。新時期以來,他熱情扶持一大批新起的作家如張潔、諶容、劉心武、李陀等走上文壇,培養(yǎng)和帶起了以《文藝報》為核心的一批文學評論家活躍于文壇,在新時期的主戰(zhàn)場上劈荊斬棘?!雹蹌㈠a誠.文壇舊事[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100.這段描述概括了馮牧在新時期的主要活動,其中涉及到與其個人聲望相聯系的一個重要資源就是馮牧所掌握的媒介——《文藝報》。正是圍繞以馮牧為主編④另一主編為孔羅蓀,限于本文的關注重心,在此主要考查馮牧在《文藝報》的活動。的《文藝報》,組成了以編輯、評論家和青年作家為主的一個在新時期異常活躍的圈子,這個圈子的存在又反過來推動和印證馮牧在新時期文藝界的地位。創(chuàng)刊于1949年9月25日的《文藝報》,長期以來作為中國文聯和作協(xié)的機關刊物而存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生成和發(fā)展有著無可替代的影響。《文藝報》于1978年1月復刊,在某種程度上延續(xù)了它過去的功能,但復刊后的《文藝報》又顯示出了與過去不同的一些特點。對此,《文藝報》編輯閻綱充滿激情的回憶更易將我們帶回那個火熱的歷史現場:“它既是敢于弄潮的參謀部,又是對外開放的文藝沙龍,不少中青年批評家來這兒做客神聊,聊著聊著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有了。我們的主編馮牧,同時領導的另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部門——文化部理論政策研究室就在馬路的對面,江曉天、顧驤、劉夢溪、鄭伯農、李興葉等一幫筆桿子,像一家人似的,經常走動,言必“思想解放”,語多“文壇動向”,激昂慷慨,捶胸頓足。”①閻綱.從《人民文學》的爭奪到《文藝報》的復刊[J].文藝爭鳴,2009(10).顯而易見,《文藝報》這種活躍的局面與馮牧開明和寬松的編輯方針是有很大關系的。如果說閻綱的回憶更多為我們勾勒出集結在《文藝報》工作場所內的一批評論家的活動,那么這種類似的情形亦通過一些作者的回憶擴展到了以馮牧的私人領域為中心的文藝交游,也就更為突顯了馮牧的意義。楊匡滿說:“馮牧交友多,年輕朋友多,培養(yǎng)的青年作家多。他單身一人,常常足不出戶可什么消息都知道。他那里總是高朋滿座,政界、文學界、戲劇界,老、中、青都有,還常出現對他有好感,追他的女性?!雹跅羁餄M.我和馮牧[J].鴨綠江(上半月),2006(7).不難看出,以馮牧為中心顯然形成了一個“文人圈子”。這個批評和作者群體相互交集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進行著新的時期新的文學嘗試,但卻一度被指責為與《文藝報》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地位和功能不符,是只捧青年作家的“同仁刊物”。但這并不有損馮牧的聲譽,反而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馮牧在思想解放潮流中對新時期文學的促進作用。

      同馮牧一樣,陳荒煤在復出后不僅為作家作品平反落實政策而多方奔走,還為傷痕文學的發(fā)展推波助瀾。例如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發(fā)表以后,面對天津方面對蔣子龍指責,他任主編的《文學評論》和《工人日報》聯合召開座談會,他在會上力挺蔣子龍,蔣子龍在“荒煤文藝生涯60年研討會”上發(fā)言,主要內容就是回顧陳荒煤對他在困難時刻的支持③劉錫誠.文壇舊事[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97.。除此之外,他的個人聲望還建立在出色的領導才能和低調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上,朱寨對此有過回憶:“十年混戰(zhàn),攪亂了人際關系,有些人事糾葛,還牽涉到他以往的熟人和學生,他都秉公處理,一一解開了那些亂麻般的糾葛,恢復了一個學術團體的正常機制,果斷地投入了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思想斗爭激流?!雹苤煺?伴隨著時代的行吟——記荒煤同志[J].中國作家,1992(6).

      不能不提及的還有周揚與陳荒煤、馮牧之間作為淵源已久的上下級、師生輩,以及陳荒煤與馮牧之間的深厚友誼等種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因此也被視作是所謂“惜春派”的一個派別或團體。由于對文藝的共同看法,導致他們在很多問題和事件上的表態(tài)采取了相同的姿態(tài)和立場,不僅贏得了文藝界大部分人包括當時文藝界最具權威的夏衍、張光年等人的理解與支持,同時還與政治集團內部的開明領導取得了一致。與之相對的是,被稱之為“偏左派”的林默涵和劉白羽等人同樣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亦并非缺乏擁躉,而且其所堅持的觀點在今天回過頭來看未嘗沒有合理性,但是在一個強調新舊斷裂的年代,他們明顯地被建構為僵化落后、不識時務的“落伍者”“保守派”。批評家曾鎮(zhèn)南就表示在當時由于坊間傳說對林默涵產生了“左”的印象,直到后來閱讀了林默涵的文集才覺得問題可能并不是想象中那樣簡單①曾鎮(zhèn)南.了解他,學習他——記林默涵同志[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4(1).。

      但在當時,“惜春派”無可爭議地獲得了文藝界廣泛的認同。如果聯系到文學史的編寫,我們需要追問的是“惜春派”及其觀點是否也能夠得到當代文學史編寫者的認同?

      三、“惜春派”與當代文學史的編寫

      盡管學術場與文學場分屬不同的場域,但在“學院”制度還不十分完善的情況之下,二者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一個可以切入的視點就是其共同的主體歸屬。

      眾所周知,十年浩劫期間首當其沖的就是教育戰(zhàn)線和文藝戰(zhàn)線的知識分子。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作為綱領性文件,它要求全黨“高舉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大旗,徹底揭露那批反黨當社會主義的所謂‘學術權威’的資產階級反動立場,徹底批判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奪取在這些文化領域中的領導權。”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知識分子飽受沖擊。20世紀70年代末期,正是繼教育領域的“兩個估計”被徹底推翻以后,文藝領域的“文藝黑線”專政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澄清。與此同時,伴隨著鄧小平的復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提出,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知識分子的地位得以重新呈現。然而,知識分子問題并不僅僅表現為十年浩劫時期的悲劇,實際上聯系著整個左翼思潮最為激進的部分,甚至可以上溯到延安時期甚至更早的20世紀30年代。當思想解放運動持續(xù)深入的時候,對這些問題的歷史淵源及成因的深入探討,實際觸及到了知識分子問題更為深層的根源。在“五一六”通知中,有一個關鍵的術語就是“領導權”。自延安整風以來,知識分子不斷被整肅的重要原因即出自與“工農兵”結合的必要,通過不斷地將自身的資產階級因素剝離消解,才有真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分子的可能性,最終實現由工農兵奪取文化的“領導權”。因此,陶東風指出:“在一定意義上說,整個‘思想解放’就是一個精英化運動”,其意圖在于“對‘民粹主義’(工農兵崇拜)的否定,恢復知識分子的社會文化地位。”②陶東風.精英化—去精英化與文學經典建構機制的轉換[J].文藝研究,2007(12).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正視知識分子問題就必然涉及對民粹主義和精英主義相互博弈的深遠歷史脈絡的梳理和反思,而對此的不同看法也正是文藝界的“偏左派”和“惜春派”的又一重大分歧,僅以“《簡報》事件”為例即可說明。

      曾在北京文藝界掀起軒然大波的文化部電影局1979年5月18日編印的《電影工作簡報》中《北影廠學習鄧小平同志重要講話中所提出的一些意見》一文稱:“有的同志說,現在有個說法,強調‘寫作家熟悉的’。其實質是反對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文藝創(chuàng)作還是要有領導,題材還是需要平衡?,F在有一種新潮頭,就是專寫教師和知識分子,寫工農兵的少了。工農兵誰來寫?現在許多劇本和其他作品,多是寫愛情、傷痕一類。這樣下去,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不是也會被否定了嗎?”③劉錫誠.文壇舊事[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124.這篇《簡報》作為“偏左派”的代表言論很快得到了“惜春派”的回應,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理論政策研究室針對《簡報》舉行了座談會并在《文藝思想動態(tài)》13期上發(fā)表了紀要,認為自解放以來,知識分子中的許多人也來自工農兵,因此在文學作品中表現知識分子并不背離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這種分歧顯然與大部分知識分子的歷史記憶和社會心理息息相關,很容易牽動知識分子敏感的神經,如“《簡報》事件”之后,不少知識分子就認為這是文藝界的“一股寒流”。顯然“惜春派”及其觀點更符合時代的主流趨勢,因而更能夠引起包括當代文學史編寫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共鳴。相應地,“惜春派”對于當代文學的解釋和敘述更容易被接納為文學史編寫的主流話語。

      當然,除了梳理知識分子主體普遍的社會心理之外,“惜春派”與當代文學史編寫更為直接的聯系還在于“惜春派”的代表人物從不同的方面介入了當代文學史的寫作,因此也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其自身觀點對文學史的滲透。周揚作為20世紀60年文科教材編選工作的領軍人物,使很多知識分子記憶猶新,更樹立了周揚在文科教材編選方面不可撼動的權威地位。陳荒煤對于當代文學學科的促進功不可沒:1979年,高等學校中文系的教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研究員在上海成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籌備組的時候就曾得到他的鼓勵和首肯①劉錫誠.文壇舊事[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91.。另據王平凡回憶:“荒煤同志到文學研究所后,在撥亂反正的同時,把科研工作列為首要任務。1979年2月,他受院領導委托,召開了‘全國文學學科規(guī)劃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制定了文學研究所當年工作規(guī)劃和以后八年的工作規(guī)劃。1980年,全所在學習貫徹第四次文代會精神的過程中,在原來制定的八年規(guī)劃的基礎上,又提出了‘1981—1990年’的十年科研規(guī)劃,并確定了重點研究著述項目?!雹谕跗椒?沙汀、荒煤對文學研究所建設和發(fā)展的貢獻[C]//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歲月熔金——文學研究所50年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67.除此之外,他更直接參與了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的指導和審閱工作。馮牧亦對自己擔任顧問的教材《中國當代文學》付出了大量心血,1979年7月12日至19日《中國當代文學》審稿會在武昌舉行,馮牧從北京專程前去參加會議。在聽取大家的發(fā)言以后,他就編寫該書的指導思想,如何總結三十二年來社會主義文學事業(yè)的基本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怎樣敘述十年動亂時期的文學,怎樣寫好新時期的文學,以及如何反映文學運動和文學發(fā)展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斗爭,如何評價分析作家作品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據此,與會人員又繼續(xù)對教材的編寫和修改工作針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一些重大問題,發(fā)表了意見并修改了編寫大綱,擬訂了修改方案③④黃濟華.《中國當代文學》審稿會在武昌舉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82(5).④馮牧.關于中國當代文學教材的編寫問題——在華中師院《中國當代文學》教材審稿會上的講話[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82(6).。

      可以說,“惜春派”的觀點實際已經成為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當代文學史寫作的基奠性話語。

      猜你喜歡
      文代會文藝報文藝界
      “賣藝黃家”文藝界黃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9:00
      “賣藝黃家”文藝界黃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6:52
      《文藝報》70周年精選文叢出版
      牡丹(2021年3期)2021-02-22 07:44:25
      西藏文藝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論《文藝報》對“十七年”文學批評的建構
      西部論叢(2018年10期)2018-10-25 10:33:20
      黔南文藝界3-4月大事記
      夜郎文學(2017年2期)2017-09-26 06:29:42
      第十屆全國文代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次文代會、九次作代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中華詩詞(2017年1期)2017-07-21 13:49:54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會剪影
      含笑花(2016年2期)2016-03-18 07:25:08
      文藝報面向全國作家征訂函
      福建文學(2012年11期)2012-12-18 21:25:01
      霍林郭勒市| 新兴县| 大埔县| 宁阳县| 吴桥县| 灌云县| 攀枝花市| 衡阳市| 克东县| 柳林县| 鄂托克前旗| 二手房| 南溪县| 象州县| 蒙自县| 汶上县| 长葛市| 雷山县| 张家口市| 谷城县| 丹棱县| 石阡县| 台南县| 南宫市| 滨州市| 嘉祥县| 建平县| 淮滨县| 阳西县| 年辖:市辖区| 察哈| 绥滨县| 松原市| 南乐县| 高雄县| 保靖县| 淮滨县| 河东区| 阿拉尔市| 景宁|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