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以及中考中,明清時期的文言文占據(jù)了較大的比重。明清時期的散文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很實用,既能讀懂又能獲得在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技能。本文介紹了明清時期的散文的特點,并提出了合理利用明清散文的優(yōu)點,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篇幅;內(nèi)容;形式;風格;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1-069-1
在初中階段的古典文學中,明清時期的散文是非常奪目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些明清散文各具風格,趣味性強,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是學生初中階段獲取知識,積累文言詞匯,是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豐富情感體驗的重要載體。
一、明清散文的特點
明清散文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所以能成為文言教學的范本。
1.短小精悍,凝練傳神
選入教材的這些明清散文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篇幅短小精悍,語言凝練傳神。學生在初一、初二這兩個學年內(nèi),文言文的解讀能力較低,不適合學習篇幅過長的文言文,而這些明清散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易懂,正好符合初一、初二學生學習。如初一上學期第二單元中的《幼時記趣》,沈復用258個字生動講述了其幼小時的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三件趣事,“觀蚊如鶴”,“神游叢林”,“鞭打蛤蟆”。短小的篇幅卻內(nèi)含豐富,對孩子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2.文質(zhì)兼美,審美價值高
明清散文的另一特點就是“文質(zhì)兼美”,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
例如在《于園》一文中,語言表達十分傳神,極有表現(xiàn)力。如“四圍灌木蒙叢”中的“蒙叢”一詞,就寫出灌木叢生覆蓋地面的狀態(tài)。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螄纏”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寫磊石而成的溝壑盤旋而下的形狀。
3.風格自由多樣,趣味性強
選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明清散文的風格自由多樣,有敘事性的散文,如《幼時記趣》;有說理性的序言,如《送東陽馬生序》;有寫景散文,如《于園》;有說明事物特征的散文,如《核舟記》;有描寫生動場景的散文,如《口技》。
二、合理利用明清散文的優(yōu)點,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明清散文的這些優(yōu)點,使其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較為重要的地位。合理利用這些散文,讓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利用篇幅短小精悍的優(yōu)點,促進閱讀的開展
初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還較差,較長的文本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索味,艱深難懂。明清散文短小精悍的篇幅,符合初中生認知的程度和特點。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教材上所選的這些篇目,教師可以適當引進篇幅短小的明清散文,讓學生當堂進行閱讀,作為日常教學的一種補充和調(diào)劑,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所帶來的審美體驗。
如《幼時記趣》學完之后,教師可引進沈復《浮生六記》中的其他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可選《閑情記趣》中沈復和妻子制作昆蟲標本的趣事,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和借助工具書自行進行翻譯,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基本讀懂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概括事件,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2.利用文質(zhì)兼美的特性,示范學生寫作
明清散文文質(zhì)兼美的特點,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這些散文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從中學習寫作的技法,古為今用是提升寫作能力的好方法。
如《幼時記趣》中的生動的想象描寫,《口技》中的正面?zhèn)让嫦嘟Y合的場面描寫,《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宋濂語重心長的自我講述,《核舟記》中條理清晰的事物介紹;《于園》中抓住景物特點對景物進行細致的描繪。以上這些都是在現(xiàn)實寫作教學中經(jīng)常要用到的,這些篇目中的生動凝練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繪,清晰合理的結構都是初中學生可以進行模仿寫作的,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3.利用多樣的文學樣式,加深對當時社會文化的了解
散文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會受到一定的社會思潮的影響。所以明清散文的風格多樣,不僅讓學生有新奇獨特的感受,還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和社會文化以及文化特征。
如《幼時記趣》中,沈復通過講述自己幼時的趣事,讓我們看到了他視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更看到了作者幼小心靈中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凜然正氣。也看到了一位清代文人身上回憶舊事的閑情雅致。
《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對于自己求學經(jīng)歷的講述,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學而優(yōu)則仕”的社會現(xiàn)象,這也是當時科舉制度盛行的一種表現(xiàn)。
蘇教版這些明清散文為學生提供了了解當時明清社會的窗口,讓學生在學習和積累社會文化知識的同時,也產(chǎn)生對祖國古代文學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學習蘇教版中的明清散文,對于初中生而言,既能豐富社會文化知識,又能通過其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明清散文,并可以補充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明清散文,讓學生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獲得美的體驗和享受。
(作者系蘇州大學文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