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孫嬋嬋,張民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shù)學院,天津300457)
葡萄汁味美可口,而且含有多酚類化合物、類黃酮、白藜蘆醇、鞣質(zh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生理活性物質(zhì),營養(yǎng)價值較高[1]。目前成為愈加受人關(guān)注的一種保健飲品,被許多科學家稱為“植物奶”[2]。生產(chǎn)澄清葡萄汁,一般要通過澄清和過濾[3]。澄清工藝不僅要除去新鮮榨出汁的全部懸浮物(包括種子、果皮、果肉顆粒等),而且還需去除容易產(chǎn)生沉淀的膠粒(酒石酸、果膠、多酚類物質(zhì)等)[4]。常用的澄清方法有皂土吸附等物理方法,果膠酶、蛋白酶等生物方法,明膠-單寧和殼聚糖等化學方法等[5]。但是經(jīng)澄清劑處理后,葡萄汁中色素損失嚴重,嚴重影響了產(chǎn)品的感觀。
紅曲色素是紅曲霉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重要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是一類聚酮類化合物,包含多種色素,是一種混合色素[6]。紅曲色素主要被分為三大類色素,即:紅色素、黃色素、橙色素。紅曲色素作為一種天然食品色素,具有色澤自然、耐熱、穩(wěn)定性好、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因此被長期廣泛應用在食品產(chǎn)業(yè)中,尤其是肉制品、腐乳、果汁、果醬等相關(guān)食品產(chǎn)業(yè)[7]。除了作為重要的天然食品色素、著色劑、發(fā)色劑等,紅曲色素還具有一系列生物活性,如抗突變、抗癌變、抑制菌活性、潛在的減肥特性等[8]。
該文以維多利亞葡萄為原料,分別以榨汁率和褐變程度為指標,研究榨汁工藝(普通榨汁以及維生素C處理榨汁)。以透光率T680為指標,探究殼聚糖、皂土、明膠以及果膠酶的澄清效果。采用紅曲色素作為食用色素應用在澄清型葡萄汁的生產(chǎn)中,力求達到不降低葡萄汁透光率的前提下,提高其色澤和營養(yǎng)價值。通過以上研究為澄清型葡萄汁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理論依據(jù)。
維多利亞葡萄:市售;果膠酶(活力單位5000U/mL):諾維信公司;皂土(膨潤土):山東煙臺帝伯仕自釀機有限公司產(chǎn)品;明膠:湖南省金龍明膠有限公司產(chǎn)品;殼聚糖:河南潤城化工產(chǎn)品有限公司產(chǎn)品;維生素C:河北維爾康制藥有限公司產(chǎn)品;紅曲色素:廣州市天旭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
SKG1345榨汁機:廣東佛山艾詩凱奇電氣有限公司;alpha-1503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譜元儀器有限公司;SY-2-4恒溫水浴鍋:天津歐諾儀器儀表有限公司;pvq/1tc無線溫度記錄器:法國TMI-ORION公司;PH400 pH計:安萊立思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3.1 測試項目與方法
1.3.1.1 葡萄汁成分的測定
總糖的測定:苯酚硫酸法[9];可滴定酸的測定:NaOH滴定法;金屬離子的測定:按照GB 710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飲料》中規(guī)定進行測定;單寧的檢測[10]:酒精變性法;pH值:采用pH計測定;葡萄汁澄清度的測定[1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
1.3.1.2 榨汁率的測定
榨汁率按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W0為葡萄質(zhì)量(包括梗,皮和籽),g;W1為所得葡萄濁汁的總質(zhì)量,g。
1.3.1.3 葡萄汁色度的測定
色度指標的測定[12]: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波長520 nm和420 nm下分別測定其吸光度(A),520 nm為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長,A420為褐變的強度,A420/A520為褐變指數(shù),表示褐變程度與花色苷含量的關(guān)系。
1.3.1.4 風味的品評
對葡萄汁的煮熟味進行品評,用“+”表示葡萄汁具有煮熟味,用“-”表示不具有煮熟味,以“+”的多少表示該風味的強弱程度。取6個燒杯,分別置于35、40、45、50、55、60 ℃,放置 20 min,待葡萄汁冷卻至室溫后,進行風味品評。
1.3.2 澄清型葡萄汁加工工藝流程
原料→清洗、去?!ブ吻濉x心過濾→去除酒石→調(diào)配→精濾→裝罐→殺菌→冷卻→成品1.3.2.1 榨汁工藝
采用榨汁機勻速投料榨汁。采用兩種榨汁工藝:普通榨汁和VC處理榨汁工藝。VC添加量分別為0.10、0.20、0.30、0.40、0.50 g/L。分別以褐變指數(shù)和榨汁率為指標,選擇最佳榨汁工藝。
1.3.2.2 澄清劑及添加量的研究
分別采用殼聚糖、皂土、明膠以及果膠酶進行澄清處理,以透光率T680為指標,選擇最合適的澄清劑。
單因素試驗:
1)不同澄清劑對澄清效果的影響。殼聚糖的添加量分別為0.60、1.20、1.80 g/L;皂土的添加量分別為0.30、0.90、1.50 g/L;明膠的添加量分別為 0.60、1.20、1.80 g/L;果膠酶的添加量分別為 0.04、0.08、0.12、0.16 g/L,將各樣品置于35℃,反應1 h。
2)果膠酶酶解條件的優(yōu)化。根據(jù)以上試驗結(jié)果選擇一定的果膠酶添加量,置于一定溫度下分別酶解25、30、35、40、45 min。過濾后,以透光率為指標,選擇適宜的時間。
1.3.2.3 去除酒石
酒石沉淀是葡萄酒和葡萄汁生產(chǎn)中最常見的問題,因此去除酒石工藝非常重要,直接影響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本文采用兩種方法:自然沉降法和皂土去除酒石法。
1.3.2.4 紅曲色素添加量的確定
在葡萄汁中分別添加 20、50、80、110、140 mg/kg紅曲色素(以液體培養(yǎng)品為準),以葡萄汁的680 nm處透光率和色澤的感官評價結(jié)果為評價指標,確定紅曲色素的添加量。
感官評分標準:9分制。色澤鮮艷,無肉眼可見色素沉淀7分~9分;色澤較深,無肉眼可見色素沉淀或色澤稍淡4分~6分;色澤較深且出現(xiàn)肉眼可見色素沉淀物或色澤極淡1分~3分;色澤過深,并可見較多色素沉淀物0分。
1.3.3 殺菌
按照以上工藝條件制備得到的澄清型葡萄汁的pH值為3.82±0.03,由此判定葡萄汁屬于酸性食品。對于酸性食品殺菌過程中對象菌的選擇,實際生產(chǎn)多選用酵母菌和霉菌,而葡萄汁在未進行殺菌處理的情況下發(fā)生變質(zhì)體現(xiàn)在上部長出霉菌,并出現(xiàn)食品發(fā)酵的氣味。由于霉菌的殺死需要更高的殺菌溫度,因此,殺菌過程的對象菌選擇為霉菌[13]。霉菌在常溫下殺菌(100℃),Z 值為 8℃,D90℃=1 min~2 min,選擇 D100℃=1 min,霉菌的熱致死條件為70℃。將以上條件作為前提,進行殺菌曲線的測定和殺菌條件的確定。
每項測定均進行3次平行試驗,結(jié)果以“平均值±SD”的形式呈現(xiàn)。對結(jié)果進行方差分析和鄧肯氏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時認為數(shù)據(jù)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葡萄果實的總糖、可滴定酸、pH值、砷、銅、鐵、鉛、錫、鋅等的含量進行測定,各指標的測定設兩次重復,每次重復平行測定3次,取平均值,結(jié)果見表1。
表1 葡萄成分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grape composition
采用兩種榨汁工藝榨取葡萄汁,所得葡萄清汁的褐變指數(shù)和榨汁率如下表2所示。
表2 不同榨汁工藝對葡萄汁榨汁率和褐變指數(shù)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queezing techniques on juice yield and browning index of grape juice
由表2可知,VC護色榨汁可顯著提高維多利亞葡萄的榨汁率??芾蚱嫉萚14]的研究證實,這是因為VC添加后,不僅有護色作用,還可降低葡萄營養(yǎng)成分的損失,因此可以提高葡萄的榨汁率。但隨著VC添加量增加至0.30 g/L~0.50 g/L,榨汁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當添加量增加至0.40 g/L時,樣品的褐變指數(shù)降低至0.29,此時葡萄汁色素已經(jīng)可以遮掩褐變,不會影響視覺感官。同時隨著VC含量的增加,褐變指數(shù)降低不顯著。因此選擇VC護色榨汁的添加量為0.40 g/L。
對樣品進行風味品評,根據(jù)品評結(jié)果選定樣品的熱加工溫度范圍,測定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風味品評結(jié)果Table 3 Flavor evaluation results
由表3可知,當加熱溫度增加至45℃時,葡萄清汁出現(xiàn)煮熟味。本著產(chǎn)品風味最佳的原則,選擇酶解澄清溫度為40℃。
2.4.1 不同澄清劑對澄清效果的影響
在榨取的葡萄濁汁中,添加澄清劑。不同添加量的澄清劑處理后,樣品的透光率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添加量的澄清劑對澄清效果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clarifying agent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n the clarification
由表4可知,整體上果膠酶的澄清效果>皂土>殼聚糖>明膠。同時當果膠酶添加0.08 g/L時,透光率達到(83.6±0.8)%,繼續(xù)增加果膠酶添加量,葡萄汁的透光率沒有顯著增加。因此選擇澄清劑為果膠酶,添加量為0.08 g/L。
2.4.2 果膠酶酶解工藝的優(yōu)化
本著葡萄汁風味最佳的原則,選擇果膠酶酶解溫度為40℃,添加量為0.08 g/L,分別酶解一定時間。所得各樣品的透光率如圖1所示[15]。
由圖1可以看出,當反應時間為40 min時樣品的透光率達到(82.6±1.5)%。增加反應時間,透光率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選擇加熱反應時間為40 min。
圖1 酶解時間對葡萄汁透光率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enzymolysis time on the transmittance of grape juice
去除酒石的兩種方法:方法一,低溫(4℃)貯藏自然去除酒石。分別于 12、24、36、48、54 小時后過濾掉沉淀后,殺菌后常溫放置72小時后稱重沉淀質(zhì)量,結(jié)果匯總?cè)鐖D2(a)所示。方法二,皂土去除酒石。分別加入0.20、0.40、0.60、0.80、1.00 g/L 的皂土,然后將其置于4 ℃冰箱。分別于放置 1.5、3、4.5、6、7.5小時后過濾掉沉淀后殺菌,常溫放置72小時后稱重沉淀質(zhì)量,結(jié)果匯總?cè)鐖D2(b)所示。添加相同的皂土,置于室溫放置相同時間后,殺菌后常溫保存72小時后稱重沉淀質(zhì)量,結(jié)果匯總?cè)鐖D2(c)所示。
圖2 不同去除酒石方法效果展示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removal of tartar on grape juice
酒石酸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低溫更利于酒石酸的沉淀。由圖2可以看出,常溫放置54小時后,仍有沉淀出現(xiàn)。但是4℃放置48小時后,樣品狀態(tài)澄清穩(wěn)定。由圖2可以看出,低溫下加入0.60 g/L以上的皂土,放置7.5 h即可達到所需效果。
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選擇去除酒石工藝為:低溫自然沉降48 h以上,加入0.60 g/L皂土低溫放置4.5 h以上或者加入0.80 g/L皂土,常溫放置7.5 h以上。3種去除酒石工藝均能獲得良好的去除酒石的效果。但是皂土處理的葡萄汁,其透光率顯著增加至(93.8±2.7)%,因此本文最終采用添加0.60 g/L皂土,低溫(4℃)放置4.5 h工藝去除酒石。
在葡萄汁中分別添加 20、50、80、110、140 mg/kg的,以葡萄汁的680 nm處透光率和色澤的感官評價結(jié)果為評價指標,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圖3 紅曲色素添加量對葡萄汁透光率T680和色澤感官評分的影響Fig.3 Effect of Monascus pigment addition on T680and col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grape juice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紅曲色素添加量的增加,葡萄汁的色澤感官評分呈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其中添加量為80 mg/kg評分最高。紅曲色素在堿性和中性水溶液中具有較好的溶解性,但是當pH值低于4.0時,溶解性較差[16]。隨著添加量超過80 mg/kg并繼續(xù)增大時,部分紅曲色素不可溶形成色素沉淀。隨著添加量的增大,葡萄汁的透光率逐漸降低。綜合二者的結(jié)果,最后確定紅曲色素的添加量為80 mg/kg。
采用120 mL容量的玻璃瓶作為殺菌容器。殺菌曲線的測定采用無線溫度記錄器pvq/1tc測定。葡萄汁的pH值為3.84,因此為酸性食品。酸性食品中殺菌對象為霉菌,殺菌方法為常壓煮沸殺菌即可[17]。查閱書籍可知,霉菌的D100=1 min,因此F安=6D=6 min。選擇沸水煮沸殺菌,測定殺菌曲線如圖4所示。
樣品升溫至具有殺菌效果需要3 min,升溫完成后,分別殺菌 7、8、10、15 min。由圖4可知,當殺菌 7 min時,F(xiàn)=2.39 min(圖4a);殺菌 8 min 時,F(xiàn)=3.75 min(圖4b)。顯然殺菌 7 min~8 min 時,F(xiàn)<F安,未達到所需殺菌效果。殺菌10 min時,F(xiàn)=6.64 min(圖4c)。殺菌15 min時,F(xiàn)=16 min。F 遠遠大于 F安(6 min),說明此時殺菌過度。顯然殺菌10 min時,F(xiàn)最接近所需要的F安。因此確定滅菌公式為3′-10′/100℃(葡萄汁的初始溫為27℃)。
圖4 殺菌曲線Fig.4 Sterilization curves
榨汁過程中VC的添加量為0.40 g/L時,葡萄汁的褐變指數(shù)顯著降低至(0.29±0.03),榨汁率顯著提高至(75.68±1.72)%。當果膠酶的添加量為0.08 g/L時,葡萄汁的透光率最高,為(82.6±1.5)%。
采用加入0.60 g/L的皂土(膨潤土)進行吸附酒石處理,于4℃放置4.5 h。此時葡萄汁的透光率達到(93.8±2.7)%,且放置72小時后未見明顯沉淀。
紅曲色素添加量為80 mg/kg時,葡萄汁的透光率高且色澤感官評分最高。
采用該文工藝生產(chǎn)的葡萄汁的pH值為(3.82±0.03),屬于酸性食品范疇,采用霉菌為殺菌對象,確定滅菌公式為3′-10′/100℃(葡萄汁的初始溫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