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文精神指的是人們對于生活中事物的感受能力,是一種與內(nèi)心深處道德價值觀相關聯(lián)的精神品格,因此,為了讓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文感受力,教師就需要注重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的灌輸。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一、立足語文教材本身,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語文教材本身入手,由于初中語文教材上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教育部門精挑細選而選定的,每一篇文章無論是相關語文知識點還是其中的價值取向都是十分適合學生的認知觀念的,既能夠讓學生學習到相關語文知識點,又能對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立足語文課文本身,進行人文精神教育資源的挖掘。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就對于課文進行深入解讀,發(fā)掘文章中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所涉及的語文知識點的過程中也進一步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引導。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藤野先生》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在為學生解決了生詞、生字以及語法問題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熟讀課文,用心去感受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情感,在上課時教師為學生播放處決中國人的影片;魯迅先生自己已然看不下去而自己的中國同學卻無動于衷,讓學生仔細體會這一段中魯迅先生的情緒和想法,并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么當時的日本對于中國人是這樣的一種態(tài)度?教師可針對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簡答的介紹,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思想,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情感,使得學生從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也感受到強烈的人文情感,對文章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觸。
二、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寫作教學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時候,教師也需要從對寫作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角度進行。寫作評判標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是否在文章中表達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就應當引導學生多多進行對事物的觀察和認知,將自己的感受以及情感寫到作文中來,讓學生能夠?qū)⒆约旱那楦型暾乇磉_出來,當學生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以后,往往能夠?qū)懗龈猩疃群透腥玖Φ奈恼?,文章本身也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對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有著很大的好處。
為了強化學生的人文感受能力,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自由的寫作范圍,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本身,讓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確立自己最想表達的主題和題目,從而有利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性格進行完整的展現(xiàn),教師要對學生的寫作練習保持鼓勵的態(tài)度,遇到文筆比較好或者是觀點犀利、新穎的作品,教師更是要給予大力的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贊賞與期待,這對于刺激學生主動進行人文感受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讓學生真正地學會用作文表達自己的情感,提升作文質(zhì)量。
三、開辟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僅僅憑借初中課堂教學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yǎng)還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初中生們能夠接觸到世界的途徑還比較少,對于很多事情的理解又能夠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及視野,最好的途徑就是讓學生多多閱讀書籍,利用豐富的書籍積攢知識。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閱讀課外書籍,積累素材,只有學生閱讀足夠多的課外書籍,才可能具有比較廣闊的視野,從而感受文章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對于文學世界有所了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人文精神的感受。通過大量的課外書籍閱讀,學生往往能夠更加準確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和作者之間形成共鳴,提升自身人文精神。
教師可以每個月為學生推薦一部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和體會,為了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文章內(nèi)涵的感受,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寫讀后感的任務,然后在語文課堂上專門設置一定的時候為學生進行書籍講解?!稖匪鱽啔v險記》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典型的美國式幽默,學生悶在閱讀文章以后對于主人公湯姆的樂觀、正直、善良以及勇敢的品格大加贊賞,并在生活實際中也注意提升自身思想品格,而《神秘島》這本書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人們自強不息、不向命運屈服的美好品德,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感受到文學世界的魅力還能夠從中汲取營養(yǎng),完善自身人文素養(yǎng)。這樣就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與成長。
王乃婷,吉林四平市第九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