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省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李銀玲
頭癬、甲癬、手足癬等,雖然不是大病,但帶給患者的困擾卻不小。其中,最為常見的要數(shù)足癬了,它令人困擾的地方就是總會反復發(fā)作?,F(xiàn)在門診就醫(yī)的患者中很多都有10余年足癬病史,他們都用過很多種藥膏,有中藥有西藥,但是還會經(jīng)常復發(fā)。
足癬甚至還可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fā)感染。由于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fā)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冬季病情多好轉,表現(xiàn)為皮膚開裂。常見足癬有水皰型、糜爛型、鱗屑角化型。
為什么足癬這么易于發(fā)作呢?先了解一下它的病因。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在我國,足癬的發(fā)病率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內分泌的變化,引起皮膚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癬。肥胖者因趾間潮濕,汗液浸漬易患足癬。足部皮膚受外傷,破壞了皮膚的防御功能,也是誘發(fā)足癬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導致物質代謝紊亂,皮膚含糖量增加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癬。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皮膚正常菌群失調,也會增加足癬的易感性。足癬的發(fā)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wèi)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
所以,治療足癬除了常用的抗真菌藥物以外,還要加強預防:注意清潔,保持皮膚干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勤換襪子;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干凈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于吸水通氣;勿吃容易引發(fā)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fā)多汗,加重足癬;因足癬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所以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fā)感染。
網(wǎng)上的一些小妙方,如鹽水、食醋、艾葉泡腳,生大蒜、風油精擦腳等是有一定療效的,但應該適度,適量,否則會引起接觸性皮炎等不良反應。大家一定注意,不要夸大偏方的療效,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