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賀清
摘要:宋代是我國自陶瓷成功燒制以來,設計藝術體系成熟的一個時代。當時出現(xiàn)了許多舉世聞名的窯如五大名窯:定、汝、宮、哥、鈞,也制作出了琳瑯滿目的代表性瓷器,制瓷的技術工藝與陶瓷的藝術設計都處于登峰造極之水準,西方學者贊嘆其為“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而宋代當時主流的哲學思想—理學,是影響宋瓷藝術設計的重要因素。在宋代以“存天理,滅人欲”為核心的理學思想統(tǒng)治下,宋代陶瓷藝術設計的功能、審美達到了相當程度的高度結合。文章從理學思想的角度出發(fā),結合當時的代表器型對宋代陶瓷的功能、造型、創(chuàng)意這些方面的設計進行探討,以指明主流的哲學思想對一個時代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宋代 理學思想 陶瓷設計
引言
宋朝建立后,當朝政府政策上主張重文輕武,同時文學中理學思想盛行,暫時穩(wěn)定的社會狀態(tài)使百姓得以修生養(yǎng)息,周邊列國也處于積貧積弱的階段,種種情形促使宋代商業(yè)比前代更為發(fā)達,對外貿(mào)易也日益頻繁。經(jīng)濟的繁榮進一步促使了手工業(yè)產(chǎn)品設計的大發(fā)展,特別是陶瓷設計水平的極大提高,無論是功能設計還是造型設計、創(chuàng)意設計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而宋代的主流哲學思想——理學,其作為儒家哲學思想的特殊形式,可稱為道學,其所主要討論的內(nèi)容為義理、性命之學,故稱為理學,是取佛、儒、道三教精華,集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該思想體系對趙宋王朝那個時代的設計理念起了重大的影響,并投映在陶瓷的設計發(fā)展上,揭開了中國設計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
一、宋代理學主要思想--
宋代與東漢隋唐時相比,儒學與佛、道家的互動及所受影響較多,宋代的一些知識分子——北宋雙程、南宋朱熏在吸收、借鑒部分佛、道家的理念思想后,凝聚為體大思精的理學系統(tǒng)。理學思想以“理”為萬事萬物的本源,將其視稱為天理,并認為事物的變化皆源于理,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至,現(xiàn)在看來,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范疇。同時還闡述了天人關系等問題,堅持天人相與的命題。在認識論層面以格物致知為基本的命題概念,較為重視精致的先驗論及認識論,講求窮理。其核心思想為“存天理,滅人欲”,使宋代的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響。
宋真宗曾下詔“近代以來,屬辭多弊,奢靡滋甚,浮艷相高,忘祖述之大猷,競雕刻之小巧”;告誡“今后屬文之士,有辭涉浮華,玷于名教者,必加朝典,庶復古風?!蔽娜藢W士們也提出去浮華,重樸實的文學觀念,宋代理學思想充斥在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思想和文人學士的創(chuàng)作觀念中。當時的趙宋王朝崇尚去華返樸的生活傳統(tǒng),政府限制使用珍惜材料,而文人士大夫作為宋代官府手工業(yè)設計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受上層階級影響而形成了宋代質樸典雅而又實用性強的設計趨向,自然而然地也體現(xiàn)在平民百姓乃至匠人的工作生活中。因而在這種理學思潮下,宋代的藝術設計便逐漸擯棄繁瑣的裝飾以及奢華的材料向典雅而功能優(yōu)先的方向靠攏。在手工藝行當中能夠體現(xiàn)這種樸實端莊而又功能極佳的宋代設計作品有許多,但由于瓷成本低廉的而又美學價值極高,其設計能夠較大程度體現(xiàn)出理學思想的精髓,因此對宋代發(fā)展最為巔峰的陶瓷設計來進行探討。
二、宋代理學思想下的陶瓷設計
自東漢末年陶瓷的正式興起以來,陶瓷經(jīng)過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各個朝代的沖洗,迅速發(fā)展并在宋代達到了目前被大部分人所認可的最高水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玄學當?shù)朗沟锰沾呻m然開始發(fā)展但其藝術設計主要是為造型和裝飾而服務,并且陶瓷以作為裝飾品為主要職能,到了隋唐五代時期陶瓷的藝術設計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裝飾設計上。到了宋代,這個朝代之所以其被稱是“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是因為在理學思想的影響下,不再拘泥于陶瓷的外形與裝飾上的新奇百怪,奢華富麗,而是以功能為主輔以樸素典雅的設計觀為主,這種設計出來的陶瓷不但實用,同時造價低,大眾化,也有高雅的外形與裝飾,就算是+一世紀的當下也非常符合現(xiàn)代人的設計觀與審美觀,是永不過時的陶瓷制品。
(一)理學思想中的時代精神
理學思想是時代的產(chǎn)物,宋代的理學思想蘊含著時代精神,這些精神體現(xiàn)在當時的陶瓷設計之中。著名哲學家張立文教授概括了理學思想中的七種精神,即:(1)求理精神;(2)主體精神;(3)憂患精神;(4)力行精神;(5)求實精神;(6)道德精神;(7)兼容精神。其中的主體精神對陶瓷的設計理念及瓷器形態(tài)反映較為突出,而其他精神則對設計者的觀念有著相當影響。
理學的主體精神,是一種文化群體精神,它以中華民族于現(xiàn)實中的生存為根基。它強調(diào)人與自然之間相互共存、和諧相處,關心文化道統(tǒng)是否不斷傳承、生生不息。而研究理學的學者則在形而上學層面上,將人的道德、倫理和價值之存在升華,把人視為世間萬事萬物的價值承載主體,從而證實儒學中的“天地之性人為貴”理念,彰顯其“以天下為己任,以天地為己心”的情懷。而理學的力行精神是理學家是一種通過投身于當時社會大潮,實現(xiàn)自身理想價值的精神體現(xiàn)。兼容精神是指宋代理學思想兼收并蓄了佛家、老子思想中的有價值的理論學說及思維方法,是一種具有極大開放包容性的兼容精神。
(二)理學思想時代精神在陶瓷設計中的反映
在宋朝注重文化、自然、人的品格品質之間相互聯(lián)系與影響的潮流下,陶瓷設計在注重器物自身的品質也就是功能同時,也沒忽視表現(xiàn)其文化底蘊,因此陶瓷的造型設計或是釉色肌理極富文人墨氣、包涵崇尚自然含蓄的審美觀。宋代時候的青瓷因其似脂玉般瑩潤透亮的澄青色以及無過多紋飾卻似有的肌理受到廣泛歡迎,時至今日仍是釉色設計中的翹楚典范,當時這種符合理學思想并表現(xiàn)其主體精神的設計與宋人“我盂不野亦不文,渾然美璞含天真”的審美情感是極為符合的。除此外這般以主體精神為中心的理學時代精神在宋代陶瓷功能、造型、創(chuàng)意的方方面面中也得以展現(xiàn)。
1.功能設計前提下的實用創(chuàng)新
宋代理學以討論天道性命為中心,其理不是簡單的指道理、理論或者義理,它是一種存在于萬物的理,宋代儒者依據(jù)先秦儒者“成德之教”之弘規(guī),對其弘揚的“心性之學”正涵一“道德的形上學”的充分完成正是大致意義上的理學思想。簡單來說就是它由儒學的道德學說即孔子的中庸思想——“質勝則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進一步轉為形為上的形式,不是虛無飄渺的道德觀念,而是與自然界的萬物聯(lián)系在一起,心性上的道獲得圓滿也即是萬物之理。而心性上的道在美學上藝術設計上的表示便是功能的主導即儒學中的“質”。
宋代陶瓷設計在理學思想主體精神的影響下,其整體設計以功能實用為大前提,也就是一個陶瓷器的產(chǎn)出首先須具有實際的作用,能證實自身存在的價值,不追求虛浮奢華。宋代陶瓷品種——梅瓶和玉壺春瓶作為時代潮流中極具代表性的新器形,兩者皆為倒盛美酒的酒具,它們的設計以功能角度作為出發(fā)點。梅瓶又稱經(jīng)瓶,因其口徑狹小,僅能插入梅枝而得“梅瓶”之名,造型上有寬沿、小口、瓶肩瘦削、瓶身細長的特征,順勢呈現(xiàn)出挺拔修長、弧度飽滿、雍容大方的形態(tài)。實際上梅瓶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到了宋朝,設計者為了使瓶子的酒量盡可能增加,在設計時把最寬徑網(wǎng)上提高,在使得形態(tài)美仍存的情況下,實用性大大增加。同時設計者為了保持梅瓶的穩(wěn)定性增加了器胎的厚度如加厚底座來支持中心,所以梅瓶具有渾圓厚重的特點以作為儲酒器使用(如圖1)。而玉壺春瓶有別于梅瓶的則是瓶口向外翻,頸部較為細長,下部主體寬徑較大以便熱酒和斟酒,頸部逐漸收緊而瓶口又漸寬與腹部漸闊的瓶身形成一種流暢自然的相反弧度,凸顯了宋代皇室及文人追求天然質樸的審美觀(如圖2)。梅瓶和玉壺春瓶作為酒具它們不同的功能設計,反映了設計者受當時的理學思想影響對實用器具實現(xiàn)的多樣性設計——形式美與功能美的高水平結合。
2.質樸典雅的造型設計
在理學思想影響下,宋人不再像唐朝時那樣崇尚繁縟的裝飾與造型,而是將重心轉到了日常器皿的實際功用上,其陶瓷的造型設計在功能實現(xiàn)的基礎上以自然天成之美為核心,設計創(chuàng)作出造型與功能完美結合的用具。而比較經(jīng)典的一個例子便是定窯出產(chǎn)的白釉童子誦經(jīng)壺(如圖3)。其在具有突出的藝術價值同時實用性也極強,其壺體形為—正襟危坐的童子,手中捧著一卷經(jīng)書,雙目微微睜開,仿佛聚精會神地在誦讀。童子的頭頂發(fā)束設計塑造成蓮花形狀,中開有一圓孔,用作注水的壺口,而壺嘴巧妙地設置在了壺體童子所捧經(jīng)書的上端。壺座與童子臀部相連,似童子安靜地端坐于石墩之上,從造型設計上分析,其壺體的容量增加的同時,壺體的重心也得到了穩(wěn)定。以供握持的彎形壺把隱藏在童子的背部與壺座鑲連,實用價值不受影響且整體依舊美觀,突出了設計者的水平之高,同時也體現(xiàn)設計者在制作過程中投身社會洪流實現(xiàn)自身理想價值的力行精神。
3.文化思想背景下的創(chuàng)意設計
宋代理學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哲學思想,其融合了佛、儒、道三位一體思想,形成特殊形式的體系,是時代精神中兼容精神的體現(xiàn)。設計理念得以形成的前提核心,創(chuàng)意源于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根據(jù)馬克思哲學可知政治、文化與藝術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政治與當時歷史文化中所蘊含的正是當時的主流思想——理學。從西漢開始,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為代表對皇室鞏固封建統(tǒng)治、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開始彰顯較大作用。而后的北宋、南宋,在宋王朝統(tǒng)治過程中,繁雜的典章制度的出現(xiàn)與制定,絕大部分提取自儒禮思想,遵循“遵其文,擇其器”,從中取其精髓。宋王朝統(tǒng)治者提倡尊重儒家學術思想并禮教孔子,將其作為治國齊天下、鞏固封建王朝統(tǒng)治政權的指導思想,且儒家思想精華融入在了理學思想中。以琮式瓶為例(如圖4),它是宋代創(chuàng)意設計的典范,它的出現(xiàn)證實宋代統(tǒng)治者已將“堯舜之典”,“夏商之禮”宋代理學的擬古思想灌輸?shù)焦俑G的陶瓷創(chuàng)意設計中,貫徹了兼容精神的開放包容性。琮式瓶是官窯仿照周代玉琮并加以變化而燒制的特殊瓶式,整體造型比例均勻、規(guī)矩嚴謹、大氣典雅,體現(xiàn)了“承天象地,天圓地方”的文化內(nèi)涵和象征寓意,設計者將器物的材質創(chuàng)意與理學文化完美結合了起來,給人以莊重、含蓄、古雅的美感。該類型的宋代陶瓷設計體現(xiàn)了官窯瓷繼承創(chuàng)新的設計內(nèi)涵,跳離了物質美觀實用的層面賦予了宋瓷內(nèi)在的精神價值。
三、對現(xiàn)代陶瓷設計的啟示
宋代理學思想無疑在那個時代的設計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但理學卻不僅僅限于宋代,思想不斷濃縮的同時也是源遠流長的。只要它符合一個時代的形勢和價值取向,那么它便會再次出現(xiàn)或換種姿態(tài)來影響這個時代的設計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理學是儒家思想的傳遞,理學將儒學思想廣泛傳播并使其生活化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代的陶瓷脫離了舊時的純手工制作早早轉為了流水線生產(chǎn),但功能與形式依舊是永恒不變的命題,因此理學思想也依舊活躍在現(xiàn)在,給予我們的設計師們不管是設計陶瓷或是設計其他產(chǎn)品以啟示與靈感。
(一)緊密跟隨當代主流思想的腳步
宋代理學除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核心以外,孔子的“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包含在其中,它所代表的和諧的自然觀、功能美與形式美兼具的設計藝術在現(xiàn)在看來也依舊流行。但當時的設計更多是緊扣時代背景下的理學思想,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清淡雅致的形式外觀與統(tǒng)治者及其統(tǒng)治下百姓的審美需求極其吻合。基于時下開放的觀念以及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背景下多樣性文化的交融,當代人們的審美取向也趨于復雜化、多樣化、個性化。隨著社會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看重精神層面的享受,對于現(xiàn)代的陶瓷設計來說,需要緊密跟隨當代主流思想的腳步,致力于形式上的個性創(chuàng)新,以引導或滿足大眾的審美需要。
(二)登上現(xiàn)代技術的高度實現(xiàn)設計
功能作為設計過程中最基礎的出發(fā)點,現(xiàn)代的陶瓷設計與宋代陶瓷設計的功能方面差別在于所運用的技術,宋代陶瓷的設計制作技術只能依賴工匠的純手工制作,功能方面受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在現(xiàn)代,完全可以登上現(xiàn)代技術的高度對陶瓷功能設計方面進行完善升級,例如,現(xiàn)在流行的低溫共燒陶瓷技術,以及與傳統(tǒng)陶瓷構成成分不同的碳化硅陶瓷等。如此這般現(xiàn)代的陶瓷設計在技術與外觀上取得進步,達成陶瓷設計功能形式的改革。
結語
梅堯臣曾提出“作詩無古今,唯有平淡難”的文學觀,反對錯彩鏤金,雕章鏤句,推重恬澹而含蓄、平易近人而雋永之風,側面放映了當時藝術設計的風格發(fā)展。同時歐陽在《古瓦礫》詩云“磚瓦礫微物,得廁筆墨間;于物用有宜,不記丑與妍.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fā)墨,不及瓦礫頑。乃知物雖賤,當用價難攀……”,這些詩句雖是對理學下的文學觀的展現(xiàn),仍可以套用在設計產(chǎn)品上,即該首先滿足人們的實用目的,外觀則在簡約大氣基礎上適當修飾。由此可見,宋代的手工藝制造與設計重視產(chǎn)品設計的功能,推崇渾然天成、自然之美的審美觀念,其時代主導下的理學思想對于宋代一個時代甚至往后一段時間的設計理念形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