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麗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署前路小學)
“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倍∮袑捓蠋熥钤缣岢鲎x寫結合,強調“讀中學寫,以寫促讀”的思想。教學實踐表明,讀寫訓練是落實語言文字訓練、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如何通過讀寫結合達到有效訓練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朱作仁在其著述的《閱讀心理》中,曾把閱讀定義為“一種從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并指出這種“意義”,不但指閱讀材料里說的“是什么”,對于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達”的。筆者認為,教學中要以課文為載體,潛心鉆研文本,準確把握文本特點,多關注語言形式,引導學生揭開文本表達的奧妙,學習運用課文中的表達方式,巧妙借鑒,將寫作技巧貫穿于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遷移、化用到自己的寫作中,為己所用。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中如何探究文本表達,實現讀寫有效訓練,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
我們的課文大多是經典之作,在教學時,我們只要緊緊依托文本資源,抓住契機,適時、適量地進行經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和遷移,就能使學生初步感知優(yōu)秀文本的寫作手法,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文體美的熏陶。當這種仿寫應用在習作訓練上,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必定有所提高。
句子是課文的基本構件,是閱讀教學的著力點,對那些用詞準確、描述生動、形式特殊的句子進行仿寫,是引導學生積累詞句、錘煉語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常捕捉文中佳句,及時加以揣摩、仿造,引導學生從仿寫中發(fā)現和掌握各種句子的詞語搭配關系以及句式的特點,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
如在課文《白楊》中,父親介紹白楊的話是全文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樣的關聯(lián)詞語,一氣呵成地刻畫了戈壁上的白楊樹的外在特點及白楊樹的奉獻精神。我引導學生根據句式聯(lián)系生活說出了不同的句子,贊揚了老師、醫(yī)生、工人、戰(zhàn)士、警察等勞動者的奉獻精神,并掌握了這些關聯(lián)詞語的用法。再如課文《祖父的園子》中,作者寫她在祖父的園子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用“愿意……就……”這樣的句式寫出了一大段表達她自由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我讓學生模仿此句式寫一段樹林里小動物的生活情景,學生通過想象把小動物的生活寫得自由自在、快樂無比。
典型句式的遷移練習不但實現了對課文經典語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學生在模仿中產生出自己獨特的語言,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成功,提升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小學教材中有很多課文的結構段很有特色,可以用來仿寫。從段落的仿寫中讓學生了解先總寫后分述、先分述后總寫、并列段式等段的構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寫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一段,作者采用了先總寫后分述的方法。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這段話的結構特點,讓學生知道這段話是采用先總寫后分寫的寫法來寫的,然后引導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也寫一段話。有的寫“爸爸開車技術真好”,有的寫“哥哥足球踢得特別棒”,有的寫“下課了,操場上特別熱鬧”。我發(fā)現經過多次類似的小練筆,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如《再見了,親人》一文的作者是以志愿軍對前來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在構段方面很有特點。我指導學生模仿此段的表達方式寫一段朝鮮人民對將要離別的志愿軍戰(zhàn)士說的話,同樣以祈使句開頭,以反問句結束,中間展開想象寫出一件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通過寫作練習,學生進一步領悟了這樣的開頭結尾可以直抒胸臆,表達感情更強烈,中間寫事例更感人。同時對句式及構段方式有了更好的把握。如此進行形式多樣的寫段訓練,模仿加創(chuàng)造,日積月累,自見功效。
課文里不乏精彩篇章,這些好文章在布局謀篇方面都有某一點值得學習,如有的文章思路流暢清晰,有的文章結構安排得當,有的文章示范了材料如何取舍,有的文章教會我們如何安排敘事順序等。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會抓住這些特點,注重以文本的章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通過對文本進行分析、理解和仿寫,訓練學生構思成文,把讀落實到“寫”上,從而使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進而循序漸進地掌握寫作技能。
如《彩色的非洲》一文在篇章布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開頭結尾照應,直接抒發(fā)作者對非洲風情文化的贊美之情。在學生領悟了本文的表達特點后,筆者就指導學生模仿此篇結構寫自己喜愛的一處風景或一種動物,他們很有興趣地用這種表達方式把自己熟悉的內容寫出來,做到首尾呼應,過渡自然,出現了多篇佳作。
由此可見,教學時只要教師善于抓住讀寫結合點進行練筆,孩子就會有話說,有東西寫,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借鑒作者的布局謀篇之訣竅,提高了寫作技能。
小學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都是極好的范文,課文中值得關注的語言形式特點有很多,有些是不為注意的。筆者在教學中深入鉆研文本,抓住文本語言形式特點,引導學生揣摩、品味、體會,并學以致用。
中高年段的學生對人物正面描寫的方法,即抓住人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的描寫方法及作用大都能細心體會領悟,并能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但對人物的側面描寫及其作用還領悟運用不夠。于是筆者指導學生運用正面描寫的同時還加強了側面描寫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側面描寫配合正面描寫共同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好處。側面描寫生動感人,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深入人心,能以較少的筆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中我花了大量時間引導學生學習有關王熙鳳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正面描寫,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學習體會作家塑造王熙鳳的另一個藝術手法,即人物的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寫,與正面描寫共同完成了對王熙鳳性格特征的刻畫。學完課文,學生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寫法有了更深的領悟,運用到寫作中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本單元習作中,同學們能正面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并根據選材選擇合適的描寫方法,還會用側面描寫。如一位同學寫《最美“小畫家”》,正面描寫這位同學畫畫時的動作神態(tài)及效果,側面描寫觀看同學的神態(tài)及贊嘆聲,使這位堪稱“小畫家”的同學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大家腦海里。一位同學寫《魔方“大師”》抓住“大師”嫻熟的動作和專注的神態(tài)進行正面描寫,還抓住圍觀同學驚訝贊嘆的神態(tài)及“我”敬佩的心理活動進行側面描寫,使這位“大師”“奇”的特點鮮明突出。
間接抒情能將抽象的感情表現得具體形象,便于讀者接受和理解;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無窮,耐人尋味。如《小橋流水人家》一文表達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思念之情,有兩處句子直接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并通過描寫家鄉(xiāng)的景物和回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這就是間接抒情。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和細細品味作者描寫家鄉(xiāng)美景的句子和回憶童年一件件趣事的句子,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就是從優(yōu)美的描寫中和娓娓的敘述中表達出來的,并逐步領悟這種表達方式的好處。
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細細體會這些間接抒情的好處,并指導學生以這種表達方式寫《我的家鄉(xiāng)》《我的母?!?。寫《我的家鄉(xiāng)》時,學生能選取幾處美景和一兩個生活場景或一兩件趣事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寫《我的母?!窌r,學生能抓住母校的最美麗的景點細致描寫,還能選取校園活動及課間游戲等有趣的場景來寫,運用了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描寫景色很美,而且字里行間充滿真情實感。
說明文的教學,要使學生不僅了解文章的內容,還要明白文本具體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如《鯨》一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品析作者是如何把鯨的特點介紹清楚的,之后再通過讀讀畫畫,找出文本中使用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語句進行品析,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教授《新型玻璃》一文時,筆者也是著重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說明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在學生掌握了說明方法之后,運用遷移方法,讀寫結合,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把自己設計的新型玻璃介紹給大家,取得了良好效果??梢姡瑢W生通過了解文本運用的說明方法,并通過實踐性學習,已經提升了運用語言的表達能力。
此外,還有許多寫作方法,筆者立足文本,結合閱讀教學指導學生習作,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書籍,品味佳作的表達方式,有效提高了寫作能力。我們需要在教學中多思考,多琢磨,汲取文本寫作精華,巧妙運用,扎實有效訓練,并不斷探索,讀寫結合必將能提高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