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 楊源育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都在全面貫徹“以讀為本”的方針,力圖構(gòu)建書聲瑯瑯的課堂。在《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各學段均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朗讀訓練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占據(jù)著主要地位,然而,要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得到穩(wěn)步提高,使教師善于指導朗讀,學生自己學會朗讀,是那么困難,但又那么重要。
如何處理好朗讀訓練出現(xiàn)的問題,扎實開展朗讀訓練,推進閱讀教學?以下筆者就根據(jù)自己幾年來教與學的實踐以及參與各類語文研討活動的心得提出幾點看法:
在許多的閱讀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在不知不覺中與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錯位,淡化了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無指導地讀、無指導地練充斥著語文課堂?!耙詫W生為本”并非“唯學生是從”,如果學生愛怎么讀就怎么讀,怎么讀就怎么對,那還要教師做什么?
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注重示范朗讀,引領深入感悟,指導學生讀準、讀好,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教師無論是解讀文本還是朗讀技巧,都普遍高于學生,當學生感悟不深,朗讀不到位時,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可以采用范讀引導。誠如有人請教臺灣著名教授王財貴怎樣教語文,他說:“跟我讀!”筆者認為,這句話指出了教師主導地位的重要性。教師的范讀直觀、形象、生動地教學生讀好,是教學“從扶到放”原則的起步,也是學生學好朗讀的起步。
此外,教師還可以靈活運用各種語言(含肢體語言)進行渲染引領,以教師的感悟帶動學生的感悟,“拉”學生一把。如:上《丑小鴨》一課時,學生朗讀“周圍的幾只天鵝起飛了,丑小鴨也張開寬闊的翅膀,向遠方發(fā)出‘嗚——嗚——’的鳴叫,跟著自己的同伴,飛向高高的天空。”一句時,雖然讀出了高興的感覺,但“嗚——嗚——”的鳴叫顯得很一般,感受不到丑小鴨激動的心情,于是教師做了以下的品讀引導:
師:(高興地說)同學們,丑小鴨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它是多么高興!請讀——
生齊:嗚——嗚——(鳴叫比較高昂)。
師:(激動地說)它終于不再孤單,擁有這么多美麗的同伴,它是多么激動,請再讀——
生齊:嗚——嗚——(學生鳴叫更加高昂)。
師:(異常興奮帶有動作地說)它做夢也不敢想,現(xiàn)在,它飛上高空,飛翔在云端!請接著讀——
生齊:嗚——嗚——(鳴叫十分激昂,不少同學作展翅狀)。
這一片段中,教師調(diào)動一切手段,將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融入飽含激情的引導語言中,一步一步推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師、學生、文本三方和諧對話中,充分體現(xiàn)了自身的主導作用,升華了朗讀的情感,最終達到朗讀教學的一次小高潮。
不同的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導”演不同的教學流程,“導”發(fā)學生對解讀的不同評價,“導”引不同的價值取向,“導”出不同的語文課堂效果。如一位老師教學《晏子使楚》時,引導學生朗讀晏子對楚靈王的三次反駁話語時,讓學生試想自己為晏子,自己和國家遭到侮辱,心里會感到生氣甚至憤怒,所以應當讀得一次比一次更氣憤,以至于有的學生在朗讀晏子的最后一句話時,表現(xiàn)出怒不可遏的樣子。顯然這是教師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導致學生讀偏,讀反了。晏子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沉著冷靜,能言善辯,又豈會被楚王三兩句的嘲諷激怒而失態(tài)?
準確地解讀文本,是有效指導朗讀,上好閱讀課教學的前提。教師可以從作者、學生、教師教學三個角度一步一步深入研讀文本,把握其語言特點及人文內(nèi)涵。文本的解讀,忌淺——淺嘗輒止;忌搬——搬教參,搬別人;忌偏——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當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時,教師如不知所措,不加引導,或者“強導”“誤導”,不僅會偏離課堂教學的方向,浪費教學時間,還會造成教學效率的無效和負效。如上述《晏子使楚》一課中,教師可以拓展文本,通過人物簡介等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歷史人物,通過范讀、情境再現(xiàn)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出外交家的沉著、大度、幽默、睿智,使學生明白正確的閱讀方向,充分讀準,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機智。
簡單重復、一成不變的教學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課堂四十分鐘內(nèi),學生一遍遍地朗讀,形式單一,又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興趣索然,趨于機械化,這樣的課堂是“高耗低效”的。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培養(yǎng)學生朗讀方法的意識的緣故。教師應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朗讀形式與方法,開展充滿趣味性、參與性、競爭性的朗讀活動,并在朗讀過程中滲透方法,指導解決問題。
分角色朗讀法:這是多數(shù)語文教師常用的方法,適用于各年段閱讀教學。指導時如果能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體驗人物內(nèi)心世界,就更能讀出感情。例如:假如你是蘇珊(課文《蘇珊的帽子》);假如你是意大利的愛國少年(課文《意大利愛國少年》);假如你是鳥爸爸(課文《一只小鳥》),你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再試著讀好相關的語句。
表演法:有些文本語言形象、生動,有的情節(jié)性強,可采用表演法,通過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輔助表達情感。如北師大版教材《一片樹葉》中的“摘、掐、捋”等動詞的意思就可以通過表演表達出來。
想象法:在朗讀前讓學生讀文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在大腦中轉(zhuǎn)化為形象的畫面,再通過朗讀把這種畫面描述出來。如于永正老師教學《驚弓之鳥》中“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時,先讓學生“過電影”,說說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調(diào)把這種情景“描述”出來。
此外還有如:強調(diào)法——引導學生讀懂并關注重點詞語,在朗讀時用恰當?shù)姆椒ㄟM行強調(diào);比較法——旨在比較中鑒別并體悟方法,可以是生生比較,也可以是師生比較,還可以是對同一個人的幾種讀法進行比較,在比較中討論為什么好,好在哪里,互相借鑒學習。
朗讀是一門學問,是一種語言藝術,更是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在教學中,朗讀訓練就像是一盞燈,它會始終指引著學生進行自覺訓練,并努力引導他們走向一個更高的臺階。正確指導學生朗讀,提高朗讀質(zhì)量,是一項長期而又細致的工作,教師要處理好朗讀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更要做好朗讀訓練的指導,這樣才能讓閱讀教學有聲有色,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朗讀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朗讀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