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青山中心學校 孫 麗
生本教育和傳統(tǒng)的師本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們兩者著重的對象不同。生本是以學生為本,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孩子是核心,一切的教學計劃都是圍繞著孩子自身展開的,挖掘、發(fā)現(xiàn)孩子們自身的優(yōu)點特征并將其發(fā)揮出來成為教師們教學的重中之重。相較于之前的以老師傳授的內容為核心的師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一大進步與提升,是更切合當代實際,更適合培養(yǎng)當代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
大家都知道,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是教育核心所在,教育孩子們學好語文知識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個人分析能力,還能提高孩子們對本國傳統(tǒng)理念知識的認知水平,學好小學語文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這門學科中,閱讀又占了很大的比重,它是學好小學語文的核心部分,因此,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成為教師們必須攻克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生本教育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們首先應該調整態(tài)度,不再按照師本教育環(huán)境下的以教師自己的教學為核心,填鴨式地教授孩子們相關語文知識,而是把孩子們放在首位,教師們更多地是引導孩子們學習閱讀,讓孩子們主導教學工作的開展,閱讀教學更應該貫徹這一理念。教師們在教授相關閱讀知識,如關鍵詞的剖析、句式分析、語段理解時,應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帶領孩子們自主進行閱讀學習,加深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教師在教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時,由于古代詩詞詞簡意深,小學生因為見識了解能力尚待開發(fā),沒法對詩詞的整體含義進行準確全面的把控,在閱讀時往往可能注重了表面詩詞的意思而忽略了詩詞的深層含義。這個時候,教師們就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引導孩子們自主思考,對詩詞中蘊含的深層情感和內涵進行進一步的斟酌思考,在帶領孩子們初步了解了詩詞各個句子的表層含義后,向孩子們展示規(guī)范的朗讀示范,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等工具作為輔助,將詩中所蘊含的各種情感,如對山東兄弟的思念之情等通過視頻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孩子們自己去感悟并加以表述,幫助孩子們提高自主分析閱讀的能力。在生本教育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訓練的教學,教師們應該突出強化自身的引導能力,將孩子們放在主體地位,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閱讀能力。
小學時代的教育對剛離開幼兒園教育進入小學的小學生來說是尤為關鍵的,在這一階段,教師們如果能培養(yǎng)孩子們正確的閱讀學習習慣和能力,將對孩子們將來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幫助。因此,教學環(huán)境的建立也是教師們開展教學前應該注重的一大關鍵所在。教師們在對孩子們進行深入閱讀訓練之前,應該善于了解每個孩子的不同學習狀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建立一個貼近孩子們自身特征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得以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提高學習的興致,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閱讀的學習當中去。比如,老師們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之前,可以搜集一些和西沙群島有關的旅游指南等介紹性的小文章,先讓孩子們進行開放性的閱讀,讓孩子們在學習文章之前先從這些介紹中了解到西沙群島的魅力所在,并在孩子們初步閱讀后組織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最終得出每組對閱讀后的西沙群島有什么了解,講述一下他們現(xiàn)在心中的西沙群島是什么樣的,自由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此之后,再讓孩子們進行文章的閱讀,對文章的了解會更加深入。當然,單單這樣使用其他文本輔助教學還是不夠的,教師們在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輔助教學時,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第一,構建與所學內容有關的實際情境,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所在,營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氛圍,引導孩子們主動融入課堂,主動汲取相關語文閱讀知識。第二,老師們在教授時要注重提問和反問式的情景教學,通過一系列的問題的拋出來引發(fā)孩子們的思考,讓孩子們獨立自主地進行思考性的閱讀,更加有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尚待開發(fā),在對文章進行閱讀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教師們應該融入孩子們的學習,實時了解孩子們的學習閱讀進程,以便在孩子們遇到閱讀問題的第一時間給予相應的幫助與引導。比如,在教授《荷花》一文時,教師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工具,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等幫助孩子們建立荷花的概念,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和荷花相關的知識,再對此文章進行閱讀也會更加方便有效。
總之,生本教育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對于當今要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社會形式來說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強化教師們的引導能力,帶領孩子們自主表達、自主閱讀,培養(yǎng)全方位的閱讀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