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邢樓鎮(zhèn)思田小學 王 玲
一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離不開教育,只有教育出對國家發(fā)展做出偉大貢獻的人才,國家才會一直走在發(fā)展的道路上。而在現(xiàn)如今的教育中,大部分教師還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把知識復制給學生,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學生的感受。所以就提出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如今教育事業(yè)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要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感思想,這樣才能確保一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部分教師雖然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逐漸轉變自己的觀念,但是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做到情感教育。如果對學生的態(tài)度太多溫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如果態(tài)度太過嚴厲,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多的心理負擔。說明教師還是沒有認清情感教育的本質,只是通過簡單的教學形式的轉變來完成情感教育,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語文課程就是一門需要開口說話的課程,這樣才能在日積月累的實踐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許多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語文時,對語文課程不夠重視,認為語文每個人天生都會,不需要后期學習。在語文課堂中,學生不是在睡覺就是聊天,完全忽視了課堂的紀律。許多學生由于自身原因,不喜歡開口說話,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自信心不足、張口就結巴、害怕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等等。
許多小學生都有這樣的體驗:一上課就會感覺氣氛特別安靜,甚至不敢大聲呼吸,這樣就會帶給學生很大的心理負擔。每一門課程都是需要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只有在溝通中才能找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所以在課堂中所營造的氣氛就比較嚴肅,學生的心理得不到放松,長期在壓力大的學習氛圍下也學不到知識。
語文學科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和前提,它不僅匯集了工具、知識、能力和文學欣賞等,還是一門重要的思想教育學科。語文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進步的,它不僅包含人類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能夠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進行熏陶。一篇語文課文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還有著對道德思想的批判,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將語文課文上的優(yōu)勢全部發(fā)揮出來,在教材中要善于挖掘其中蘊藏的情感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情感切入點,為學生灌輸更多的積極思想情感和道德素質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受到課文中的情感熏陶,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人格。
例如教師在教授《升國旗》這篇課文時,就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的閱讀,了解課文中所表達的含義。讓學生了解到升國旗的重要意義,作為中國人就要有強烈的愛國精神。讓學生通過課文中情感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明白作為中國人就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
情感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也是最鮮活和最靈性的特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最基礎的階段,能夠通過情感產(chǎn)生歡樂,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開展。學生在欣賞語文課文的時候,能夠產(chǎn)生愉悅感,能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帶動學生的行為。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就要將語文課文上的美展示出來。教師可以通過課文中的人文蘊意,讓學生獲得藝術的熏陶,感染學生的心靈,促使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動力。
例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授《憫農(nóng)》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反復的閱讀,為學生講解這首詩詞的含義,其中流露著農(nóng)民在烈日當空的農(nóng)田下辛辛苦苦地耕作,最終才能夠換來豐厚的收獲,體現(xiàn)出了詩人對農(nóng)民真摯的同情之心,教育學生今后要愛惜糧食。教師讓學生對詩句進行反復閱讀,將學生帶入詩詞的意境中,體會到課文的人文蘊意。
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感覺、直覺、聯(lián)想和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領域其中的情感。通過課文中語言材料的感受,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來感受語言的魅力,進而體驗文章的語言行為,領悟其中隱藏的豐富內涵。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也是教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調控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可以促使學生收獲豐富的情感和美。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促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