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姬
在新材料作文時代,學生所面對的作文材料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敘事類感性材料,如,“探險與蝴蝶”;一類是論述類理性材料,如,“青春與不朽” “沙漠與自由”等。理性材料一般包含核心話題,如,“青春”“自由”等;而對感性材料,學生會也提煉出核心觀點,如,從“探險與蝴蝶”中可以提煉出“人與自然”“細節(jié)”等關鍵詞。一段材料都會圍繞某一個核心話題或某一組核心關系展開,學生能準確提煉并把握住核心話題即完成了審題的過程,而高考作文常常淡化審材,不會在審材上設置太高門檻或太大限定。那么,接下來如何確定立意,進而如何展現(xiàn)立意,這是學生作文高下之分的首要分水嶺。
一、巧加限定,具體處顯獨特
面對核心話題較為寬泛、限定較少的材料作文時,不妨嘗試著在這個核心話題上巧加限定語,讓立意在扣住原有話題的基礎上更具體、更集中。話題是名詞性的,可加定語,如,話題“關系”,可具體為“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家園的關系”“文藝與觀眾、相愛相殺的關系”;話題是動詞性的,可加賓語,如,話題“等”,可具體為“懷著希望,等來美好”“滿懷空想,等來一事無成”。話題是動賓式的,可加主語,可加定語,如,話題“刪除細節(jié)”,可具體為“刪除細致的生活方式”“刪除細小的審美情趣”“民族文化刪除細密的內(nèi)涵”等。在寬泛的話題上加限定語,可以使立意切入口小,具針對性,更易于展現(xiàn)觀點的獨特個性,好的選題也更能寫出深度。
二、以小見大,細微處見深刻
清人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言:“陳平佐漢,志見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廁鼠。推微知著,固智士之相機;搜間傳神,亦文家之妙用也。但必得其神志所在,則知圖畫名家,頰上妙工增毫。”記敘文寫作常常講究以小見大,推微知著,這個小,既是寫作創(chuàng)意的濃縮和生發(fā),也是寫作者匠心獨具的安排,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chǎn)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兑住は缔o上》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這段文字認為言不盡意,暗示了形象思維,“象”式思維優(yōu)于概念思維。其實,議論文中象式思維的運用同樣能在論證過程中起到見微知著、層層深入的效果。這里的象,可以是一種物象,可以是一個人物,可以是一個細節(jié),甚至可以是一句名言。但議論文中象的運用不同于記敘文,無須承載情感,襯托人物,揭示主旨,常常用于論證的突破口或論證思路的引領串聯(lián),于細微處顯獨特深刻。當然,象遠遠不止這些,它可以是一個場景、一副畫面、一個動物……明朝祝允明曰:“不知天地間,物物有一種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蕩如,不可形容也?!睅е臒崆轶w悟生活,萬物總能在某一特定境況下與生命、情感、思考契合無間。
三、妙設由頭,開篇處呈智慧
何永康老師曾說:“在你無法把常理說出新意的情勢下,巧妙地、恰當?shù)剡\用由頭,是中學生寫作議論文的一種訣竅?!备呖甲魑脑u分細則也明確提出:能運用一個獨特的由頭,進行層層深入的品評,語言智慧、犀利,可視為一類卷賦分,特別優(yōu)秀的可至滿分。妙設由頭,能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激發(fā)閱讀期待與興趣。何為“由頭”?“由”者,源也;“頭”者,始也?!坝深^”就是引發(fā)議論的“話頭”,它要求寫作者精心構思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開頭,由此引發(fā)議論。“由頭”的種類多樣多變,可以是啟人深思的客觀事物、自然現(xiàn)象,可以是當前社會的一個熱點、一種潮流,可以是文藝經(jīng)典中的一個人物、一個片段,可以是富有內(nèi)蘊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可以是有沖擊感的一個鏡頭、一副畫面,等等。其實,由頭的選擇很有講究,該例是否能與題目發(fā)生關系并能引出一個獨特、深刻的觀點,該例是否能深入到社會、文化、人性、人生等層面,是否熟悉該例并占有較豐富的相關資料,這都是選好一個由頭的關鍵。而對由頭的生發(fā)也很有技巧,善于就由頭展開聯(lián)想,可以朝相似或相反的方向去聯(lián)想,善于對由頭進行分析,能就由頭說開去,也要能收回來。以由頭開篇,要對由頭進行分析,找準一個小、深、新的角度,以此立論,布局全文,忌諱就事論事,文章的主體部分應放得開,有所發(fā)散,有所生發(fā),文末還應收得攏。
面對社會中紛繁的現(xiàn)象,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一篇議論文,觀點是否新穎,立意是否高遠,關鍵在于寫作者的視角是否獨特而富有個性。從一定程度上講,角度可以決定文章的成敗,平時常訓練多角度考慮問題,慢慢就能學會找到一個問題、一種現(xiàn)象、一個事件的最佳“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