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玲
內容摘要:對于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中年級學生而言,寫故事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尋找意義、參與生活的方式。教學時,教師可以不拘內容,提供思路,在續(xù)寫、改寫、創(chuàng)寫的形式中提供適合的思路與方法,激發(fā)言說欲望,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方法 思路 變化 元素 聯系 中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始階段,我們常常感受到學生作文時的苦惱。執(zhí)教三年級,卻意外發(fā)現孩子們對寫故事充滿著由衷的熱情和積極的向往。和以往咬著筆桿無從下手完全不同,學生的筆下如有神助。有人說,故事與游戲是上帝賜給兒童最美好的禮物,的確如此:
首先,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如果要用一種文體來形容兒童的生活,那簡直非故事莫屬。每天都會發(fā)生許許多多有趣的事,充滿感性,蘸滿情緒。孩子不會用理性思辨政論體分析生活,也不會用真知灼見散文體表現生活,他們最擅長繪聲繪色的講述生活,表達情緒,遺忘丑陋,放大美好,這不就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嗎?
其次,故事是兒童尋找意義的方式。故事就像火種,在我們的心中燃燒,它會影響我們人格的形成。市面上那么多睡前故事,繪本故事,爸爸媽媽講故事,不是正好說明兒童故事閱讀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我們自己也有經驗,如果臨時去代課,你給孩子們朗讀一段故事,他們一定會非常開心。孩子們與故事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他們都愛聽故事。
再次,故事是兒童參與生活的方式。每個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常常不知不覺把自己代入其中,變成了故事中的某個角色,甚至有時候,他們還會創(chuàng)造性地想,如果是我,我才不會這么傻呢,我會……“過家家”是小孩子們熱衷的游戲,即使到了信息化時代,孩子們依然在電子產品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扮演著各種角色,“表演”的因子潛伏在每個兒童心里,只等喚醒。
課標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夠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故事是最基本的敘事形式,可以說是一切敘事文學的母體。如果學生能夠在故事寫作中起步,就會降低難度,順利入門。
觀察身邊的兒童,他們總是用主觀的方式感受世界,他們的想象力沒有拘束,呈現一種天然噴薄的狀態(tài),雖然生活不能按照他們的想象進行,但是如果把這股力量引向寫作,將發(fā)揮出巨大的力量。
怎么寫呢?攤開一張白紙,然后輕輕地說,開始吧——多半,孩子會用茫然的眼神看著你,久久不移。就像衛(wèi)星,沒有火箭推送它到固定軌道,它就不能正常運行;孩子的故事思維還沒有完全開啟,他就無法自如寫作。
如何快速開啟孩子的故事思維呢?——不拘內容,提供思路。孩子并不缺乏想象的能力,也不缺乏有趣的素材,他們只是不擅長在短時間內點亮庫存資源,迅速形成聚合。教師如果能在宏觀上予以方法指導,思路引領,就能讓學生茅塞頓開,思如泉涌。好似臺球桌上的母球,一球動,全盤活。
故事寫作訓練,一般采用續(xù)寫、改寫、創(chuàng)寫三種形式,由扶而放,層層遞進。讓孩子有內容可寫,享受寫作的自由和成就感,是故事寫作的基礎。思想的閘門一旦打開,語言的洪流就勢不可擋。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獨立地寫出自己心中的故事,在方法的點撥上,我做了幾點嘗試:
一.續(xù)寫——老樹發(fā)新芽,“變化”出新招
續(xù)寫故事,原來的故事角色、人物關系已經連接好了,我們需要加入一點變化,來啟動一個新故事。可能會從哪些方面產生變化呢?一般會有兩個方向:第一種是“正因反果”,結果已經是好的,可是好結果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產生了新問題;第二種是“老因新果”,雖然有了圓滿的結局,但是出現反復又有了新麻煩。
《黑眼睛的大紅魚》是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生活在深海中的一群小紅魚,因為弱小被虎頭鯊吃掉,后來在一條名叫小黑的小魚的帶領下,組成一條大紅魚,嚇跑大鯊魚的故事。主題非常鮮明:團結力量大。習作要求:續(xù)寫《黑眼睛的大紅魚》。
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本體故事的資源。首先,主要人物確定:小黑VS大鯊魚。其次,基礎事件確定:因為弱小,小紅魚被大鯊魚吃掉;因為團結,大鯊魚被小紅魚嚇跑。
接下來,故事應該怎么寫呢?
本體故事結尾處說:黑眼睛的大紅魚在充滿陽光的早晨游,中午游,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大鯊魚被嚇跑了。
我們追問:然后呢?變化會從何處發(fā)生,從而引發(fā)一個新故事?
可以設想:他們不可能永遠這么無憂無慮,這樣故事就不好看了,他們一定會遇到新困難,新問題,新挑戰(zhàn)。他們可能會遇到來自小紅魚內部的困難,也可能會遇到來自外部的困難。
還可以設想:小紅魚和大鯊魚的關系永遠都是敵對的嗎?會不會發(fā)生什么事,讓二者的關系發(fā)生改變呢?
圍繞一個“變”字,你還能想出怎樣的情節(jié)走向呢?
經此指導,孩子們的思路瞬間開啟,他們腦中靈感的碎片一下組合起來,有趣的故事泡泡一樣冒出來,課堂上就出現了許多佳作。有的孩子筆下的小黑具有博大的胸懷,看到大鯊魚被人類捕撈,身陷漁網掙脫不得的時候,和其他海洋生物一起拼盡全力咬破漁網,救得大鯊魚的性命,大鯊魚從此成為弱小生物的保護神,多么和諧美好的畫面??!有的孩子猜測魚群中一定出現了自以為是的家伙,他們不聽從小黑的安排,讓大鯊魚看出破綻,為集體帶來殺生之禍;還有的孩子寫出了小黑的變化,因為成功嚇跑大鯊魚,所以得意洋洋,不把同伴放在眼里,最后被趕出魚群……
二.改寫——舊貌煥新顏,“元素”啟新思
小朋友的腦海里,總是存儲著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白雪公主》《龜兔賽跑》《小紅帽》等,這些故事耳熟能詳,幾乎每個孩子都會講。這么有趣的故事,如果讓它們沉睡,就太可惜了。我們可以嘗試以這些簡單有趣的故事為底本,加入“元素”,激活“想象”,產生新的故事。
加入什么“元素”呢?
首先,可以加入新東西。在《小紅帽》的故事里,加入了一臺摩托車,想象故事會有怎樣的變化?
其次,可以改變新觀點?!洱斖觅惻堋凡灰沂尽膀湴辆蜁 保潜憩F“友誼比輸贏更重要”,應該怎么寫?
再次,可以轉換新環(huán)境?,F代穿越小說,就是轉換新環(huán)境的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
《聰明的徐文長》是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描寫徐文長小時候“提水過橋”和“竿上取物”的故事,表現了徐文長的聰明機智。學完課文,我讓學生改寫這個故事。
課文中,伯父為了考考孩子們的智力,出了一道難題:他拿了兩個裝水的小木桶,把十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小孩子領到一座又矮又小的竹橋旁邊,說:“孩子們,誰要是能雙腳不沾水,把兩桶水提過橋去,我就送給他一包禮物!”孩子們都做不到,只有徐文長巧妙地利用了橋的特點和水的浮力,輕輕巧巧解決了這一難題。如果當時你也在現場,并且你有一個從未來社會帶過去的“秘密武器”,你會怎樣完成這一任務呢?
因為加入“秘密武器”這一意外元素,教室里頓時沸騰了,孩子們按耐不住地比劃著:迷你機器人、磁懸浮闊步鞋、紅外線位移機……每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秘密武器”,他們盡情展現著“武器”的神奇功能,夸張著故事里人物的驚訝表現,想象如汩汩泉水,涌流不絕。
三.創(chuàng)寫——想象聚新智,“聯系”展新篇
每個孩子都有講故事的天賦。雖然看上去有的孩子口齒伶俐,有的孩子羞于表達,但是他們都有噴薄的想象力,尤其是現在媒體發(fā)達,孩子們獲取信息,增長見識更為容易,他們的心中有著故事的種子,只待合適的土壤發(fā)芽。作為教師,我們不是要規(guī)定故事的情節(jié),而是要幫他們尋找要素,建立聯系。
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是:火星上有什么呢?發(fā)揮你的想象,寫一篇有趣的文章。
火星上的故事也是各種要素聯系的產物。憑借教材提供的資料,我與學生一起整理:
可能看到的環(huán)境:寒冷、沙漠、塵暴、環(huán)形山……(現在的環(huán)境);神奇的世界…… (未來的環(huán)境);
可能遇見的人物:來自地球的移民,宇航員,火星人,火星生物,其他外星人,機器人,地球上曾經滅絕的生物……
有了人物,有了環(huán)境,好的故事就可以上演了。孩子們會自覺地把這些內容進行取舍,并調用自己頭腦中的故事模型創(chuàng)建聯系,在他們的想象中,火星上會發(fā)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
科技漫步型:火星人帶著“我”參觀了步步神奇、處處錦繡的火星世界……
科幻爭斗型: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我”和火星人為爭奪能源展開戰(zhàn)斗……
合作探險型:“我”與其他科學家在火星上探險,發(fā)現了……
間諜考察型:“我”深入火星人組織內部,考察他們的生活狀況,不幸,被發(fā)現……
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在他們的筆下流淌??纯匆浑p雙小眼睛咕嚕嚕轉著,筆桿不住地搖,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們真喜歡寫故事。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故事大王”,提供寫故事的機會,教授寫故事的方法,常常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作為老師,我們要找到故事思維的導流管,就可以讓孩子們頭腦中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一直一來,大家爭論不休的話題是:作文教學到底是作前指導重要還是作后指導有效。從三年級故事創(chuàng)作教學實踐來看,我覺得這個話題因課而異,對于剛剛走在作文啟蒙道路上的三年級孩子來說,作前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牢記指導的內容是“法”,不是“文”。所謂“法”,指的是思路和方法;所謂“文”,指的是教師心中已有的成型文章,請君入甕。很顯然,學生的想象力,遇“文”則死,遇“法”得活。
做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培養(yǎng)一群會寫故事的學生,讓生活處處有故事,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p>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岸區(qū)漢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