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 劉祖峰
摘 要:高校學生的安全健康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與未來,同樣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以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特征、成因研究為基點,以班級建設的實踐為入手,有效預防是解決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問題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 人生傷害事故 預防 班級
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不同于一般的人身損害,在侵害對象、損害時間、損害地點、損害結果等方面,均呈現出不同的特有屬性。傷害事故的類型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多變形,目前我國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的界定也相對模糊,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同類型學校、不同階段學生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因此,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有效預防是解決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問題的最佳
途徑。
一、當前關于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研究的關注點
(一)關于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guī)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有關學生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方面的專項法律、法規(guī),只散落在《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等。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內容較具體全面,但僅作為一個部門的規(guī)章,在各地執(zhí)行起來存在還較大的難度。北京、上海、浙江、湖南、重慶等大部分省市區(qū),都已制定了學校安全或學生人身安全方面的相關法規(guī),但適用范圍設定為中小學校。2014年11月《貴州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正式施行,江西省人大在2015年12月立法通過了《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通過立法手段,明確各方在預防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中的責任和義務,有效預防和減少學生人身傷害
事故。
(二)關于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涉及的責任認定、法律問題、賠償問題研究
黃小銘(2010)在《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責任主體研究》等對大學生傷害事故的界定、責任主體等進行了探索和研究;艾柯(2015)在《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法律問題研究》等對學生傷害事故中遇到的法律、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學校所承擔民事責任的性質開展分析和研究;黃樂平(2015)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流程與賠償標準圖解本》等在《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賠償中民事責任的認定》的學術論文中就學生傷害事故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計算標準開展分析和研究。
(三)對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處理涉及的應急處置、危機處理研究
徐挺(2008)在《高校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與管理》、芮鴻巖(2010)在《高校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及應急預案演練》學著專著, 鄧亞男(2016)在《高校公共突發(fā)事件的預防處置研究》、趙旭(2016)在《高校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研究》碩士論文中對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傳播和輿論引導、詳細細節(jié)處置和心理危機干預等開展分析和研究。
綜上,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條例、學術研究對于預防、減少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及妥善處置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從現有研究關注主體來看,學術界更關注的是未成年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應如何處理,較少關注和研究高校在校生人身傷害事故特別是預防問題;從現有研究成果內容來看,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人大、政府各級部門制定的關于涉及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和條例,另一類是專家學者從不同側面出發(fā)對于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界定、后續(xù)處理的責任。
二、以班級為單元進行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研究的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有助于預防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江西省教育廳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中小學發(fā)生學生人身傷害事故351起,高校發(fā)生學生死亡事故43起;2014年,全省中小學學生人身傷害事故395起,高校發(fā)生學生死亡事故64起。以班級為單元,有效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安全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的組織機構、工作制度,制定預防措施低于預防人身傷害事故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有助于高校制定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預防措施,有效地開展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活動
高校班級能實現對全體學生的全覆蓋,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單元和基礎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平安班級建設,是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專業(yè)化水平的一項探索,是切實提高學生人身傷害預防工作的一個抓手,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基礎更加扎實、底線意識和質量意識更加牢固,全員育人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更加有效。
(三)有助于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厘清各有關方的義務和職責,有效地做好平安校園建設
學生和家長也往往在事故發(fā)生之后,不能理性對待問題,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引發(fā)“校鬧”事件在全國多有發(fā)生,據權威部門統(tǒng)計,江西省各類學?!靶t[”事件中的比例高達80%,其中超過60%的“校鬧”事件為學生傷害事故引發(fā),“校鬧”事件表現出持續(xù)時間長、社會影響大、賠償協(xié)商難等特點,當事人常常在事故原因、責任分擔、賠償范圍等方面糾纏不清,有時還出現“圍堵學?!薄ⅰ霸谛@內設靈堂、擺花圈”等極端行為,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有效做好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工作,對于厘清各有關方的義務和職責,建設平安校園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有助于為專家學者、各級政府制定法律法規(guī)、開展學術研究提供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撐
從高校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fā),積極預防、科學預防,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地開展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研究,對相關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條例的制定、學術研究開展有積極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Z].2002—03—26
[2]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Z].2015—11—20
[3] 彭婕著.大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M].北京: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5
[4] 于虹.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及處理機制研究[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3 (6)
作者簡介: 黃 思(1989.7---)女,漢族,江西撫州人,碩士,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 研究方向:區(qū)域管理與公共政策;
第二作者 劉祖峰(1988.7---)男,漢族,遼寧本溪人,本科,南昌航空大學招生就業(yè)處, 研究方向:體育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