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霄 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
陳昊 浙江工業(yè)大學教科學院
沈一峰 浙江學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王永固 浙江工業(yè)大學教科學院
信息技術支持的精準教學是一種旨在借助信息技術實現高效減負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屬于人本主義指導的教學實踐。它通過采用適當的技術,生成個性化的精準教學目標,開發(fā)適切的教學材料,設計適宜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并且頻繁地測量與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表現,以精確判定學習者存在的當前問題及潛在問題,針對判定的問題,采用適當的數據決策技術以對教學策略進行精準的優(yōu)化和干預。[1]近年來,很多學者利用電子書包的數據分析技術優(yōu)化和完善基于電子書包的教學模式,以實現精準教學。但是,通過數據庫文獻分析發(fā)現,目前學術界尚缺少基于電子書包的精準教學模式的系統(tǒng)性文獻綜述,這將影響基于電子書包的精準教學的研究創(chuàng)新。
鑒于此,筆者以“電子書包”“教學模式”和“精準教學”為關鍵詞,查閱中國(CNKI)全文數據庫、CNKI博碩學位論文庫和萬方博碩學位論文庫等,檢索相關學術論文,分析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相關研究的結果,并預測未來發(fā)展趨勢,以期實現基于電子書包精準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
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式”教學模式是指利用電子書包系統(tǒng),在課前實現“導學任務驅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中實現“層級式問題驅動學生的合作探究”和“評測與分享驅動知識內化”。[2]在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微視頻、查閱資料、在線交流等方式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則通過作業(yè)練習、與教師和同伴互動交流、參與小組學習活動和疑難問題討論等活動完成知識的內化。[3-4]
在“翻轉式”教學中,電子書包為師生開展教與學活動提供技術支持,通過三種機制實現精準教學。第一,學習空間個性化。電子書包為學生提供獨立的個人賬號和學習終端,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素材,記錄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過程數據,支持個性化的云端學習活動。第二,學習過程自主化。課前學習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進度;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檢測,依據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動態(tài)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推送合適的學習材料,以滿足學生課中學習的自主性。第三,學習診斷數據化。電子書包能夠及時收集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和問題數據,為師生和生生提供合適的交互通道,保證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5]因此,在電子書包的支持下教師借助學習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教學,學生借助學習數據分析實現按需學習。[6]
基于電子書包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電子書包作為載體開展探究式教學。[7]它是指依托電子書包環(huán)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達到三維教學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8]
在“探究式”教學中,電子書包為師生開展教與學活動提供不同的技術支持,通過三種機制實現精準教學。第一,探究過程自主化。電子書包為學生提供豐富資源和探究工具,提供在線指導和在線討論平臺。學生通過電子書包自覺管理探究過程,實現自我導向的個性化學習。學生探究后通過練習測試的方式評價其探究成果,電子書包提供多樣化的強化練習方式,實現知識的鞏固強化。第二,探究成果協(xié)作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成學習共同體,協(xié)作完成任務。在此基礎上,通過電子書包展示小組的探究成果,實現組間互評。第三,能力拓展分層化。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分層作業(yè),為學有余力的學生布置拓展課題,極大地體現了教學的精準。[9]同時,基于電子書包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有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形成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獲得。
基于電子書包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指以電子書包作為支撐,以學案作為載體,通過學生自學、教師導學,實現課前自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復習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10]
在“學案導學”教學中,電子書包學習環(huán)境為師生開展教與學活動提供不同的技術支持,通過三種機制實現精準教學。第一,導學方案差異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差異性,制訂分層學案,實現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電子書包與同學、教師交流討論,在教師答疑區(qū)進行問題咨詢。第二,學習計劃個別化。學生自學完成后,進行自學檢測,電子書包自測反饋系統(tǒng)即時將自測結果反饋給教師和學生本人。教師根據課前自測統(tǒng)計數據以及學生重難點問題記錄,動態(tài)調整課堂教學計劃,學生根據自測反饋評價自學效果。第三,課后輔導人性化。教師將課程資源、問題分析與習題解析材料共享至電子書包資源庫,供學生課后復習鞏固使用。依托電子書包學習系統(tǒng),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11]
電子書包教學系統(tǒng)契合中小學精準教學的教學理念,與學校教學同步進行,與學科深度融合,實現了對學生個性化、分層次的教學,實現因材施教。筆者認為,基于電子書包的中小學精準教學模式的未來研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探究電子書包的減負作用。電子書包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首要任務是探究其減負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電子書包教學系統(tǒng)能夠實現客觀題自動批改、主觀題學生自我校對,有效減輕教師重復工作,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未來研究應探究電子書包在各個方面對教師的減負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教師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布置分層作業(yè),學生實現個別化學習需求,關注電子書包如何實現對學生減負,也是今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第二,關注電子書包的增效功能?;陔娮訒慕虒W模式的直觀應用效果是提高課堂效率。但是,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各有利弊,不存在絕對高效的教學模式,要克服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傾向,提倡多種教學模式的互補融合。因此,未來研究應關注電子書包如何更加高效提升課堂效率。
第三,探索電子書包的提質效能。許多教學實踐已證實電子書包應用于教學能夠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有潛能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有效工具。但是,電子書包在諸如語文、英語等學科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為此,今后的研究應該是針對不同學科,構建基于電子書包的中小學精準教學模式,并對模式開展實證研究,驗證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