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陸瀟
指導教師 張 麗
自從考上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我第一次接觸到北郊的地質(zhì)科普館,它有388平方米,由地質(zhì)與環(huán)境、巖石與礦物、中華石文化和江蘇美石四個館組成。出于對石頭的好奇,在校本選修時選擇了《奇石鑒賞》校本課程。從此,不再是紙上談“石”,而是實地觀石、摸石、解石。雖然石不能言,但是石頭有以下價值。
北郊地質(zhì)科普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個可以兩人合抱、1.3米左右高的硅化木。外觀是樹皮的樣子,里面的木質(zhì)部分卻是光滑的玻璃質(zhì)感。它是怎么形成的?有何價值?老師一點點為我們剖析,原來它是一大片森林經(jīng)歷了類似火山噴發(fā)的突變,長時間深度掩埋與空氣隔絕形成的,形態(tài)保存完好如初。地層中的二氧化硅分子在高溫和高壓下與樹木本身發(fā)生交換替代作用,成株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地質(zhì)學科普價值。
館內(nèi)有遼寧岫巖玉、新疆和田玉等玉石,結(jié)合視頻資料和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大部分玉石的前身都是白云石大理巖,在遇到巖漿的高溫高壓后,就產(chǎn)生了奇妙的變化,玉石也就形成了。 山料是地下的礦體隨地殼運動上升,塊度大小不一,表面粗糙,且玉料質(zhì)量良莠不齊。籽料則是高山上的原生玉石礦經(jīng)過長期水蝕和風化作用逐漸變成碎塊,又在風沙冰川的作用下被搬運到山谷河流中,棱角被磨圓,變得溫潤細膩。
館內(nèi)有“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欣賞這些石頭,可以從“瘦”、“漏”、“透”、“皺”、“質(zhì)”、“形”、“色”、“紋”等方面入手?!笆荨蓖侵甘^以狹長纖細為美,骨架結(jié)實、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就是一塊好石頭;“漏”指不存水不存留,能疏風漏月就好;“透”指能讓光線穿過去,讓你看到背景,卻看不清楚,引出遐想;“皺”指表面不光滑,有曲折和滄桑感,褶皺有序,給人以蒸蒸向上的感覺。
每種巖石有其自己的特性。冰洲石屬于純凈的方解石,是會分身魔術的透明礦石。因為它具有雙折射的特性,光線射入后,會分解成兩股光波,一快一慢傳播速度不同,就形成兩個互相重疊的圖像。所以可用作制造光學儀器的原料,如偏光顯微鏡、槍炮瞄準器等。
石棉可以織布,而且不怕火燒。從火里取出來,像雪一樣潔白。由于它的隔熱絕緣性能良好,可以制造防火衣、電器絕緣體、隔熱防火板等許多東西。
用巖石可以打造實用、美觀、環(huán)保的家。 石灰?guī)r是用來制作水泥的原料;花崗巖可以用作堅固耐用的臺階;玄武巖是保溫隔熱磚的好材料;大理巖可以用作美麗的電視背景墻,石英砂巖又可以用來制作玻璃……
名人藏石為我們打開了又一片天地,令人大開眼界,譬如常州賞石協(xié)會的惲仲坤老師將色調(diào)瑩潤淡雅、敦厚端莊的彩陶石寓為四平八穩(wěn)、祥和安泰之意;石頭拼盤中“刀砧板”、“肉”、“心”、“肝”、“腰子”均為石頭,其天然形成的形、色、質(zhì)俱佳。肉耶?石也!他又把兩只形似青蛙的石頭命名為蛙戀,鑒賞如下:大雨過后水滿塘,二蛙相戀訴衷腸。左柔右剛正當年,千古傳承莫等閑。不忘天職吃害蟲,子孫萬年用續(xù)延。真是妙不可言。
受張老師的啟發(fā)和指導,我主動查找資料,一探館內(nèi)“風棱石”、“沙漠漆”的形成。原來,它們形成于戈壁灘上。戈壁灘上的石子是水沖來的,總是分布在傾斜的山麓平原上。山洪暴發(fā)時,從山里沖出來的許多沙礫,堆積在這一片地方。一年又一年,越堆越厚,堆成厚厚的礫石層。山洪消退后,這兒是風的天下,風像是不知疲倦的清潔工,把礫石縫里的塵沙清掃得干干凈凈,只留下吹不動的大大小小的石子,這就是戈壁灘。風把原本圓溜溜的礫石變成特殊的風棱石,留下自己工作的痕跡。在太陽火炭團似的強烈烘烤下,礫石表面常常沉淀著一層礦物結(jié)晶,好像涂抹著又黑又亮的油漆,叫”沙漠漆“。
《奇石鑒賞》校本課程的學習讓我逐漸理解到石頭凝聚了地球46億年的滄桑歷史,蘊藏著混沌初開及此后自然界的許多神秘哲理和變遷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