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愛波,江西外語外貿(mào)職業(yè)學院
《挪威的森林》的完成是在村上春樹歐洲游學期間,一經(jīng)出版銷量就突破了千萬,并暢銷至多個國家,一度掀起了“挪威的森林熱”現(xiàn)象。國內(nèi)讀者對《挪威的森林》也是非常喜愛,相應(yīng)也對《挪威的森林》進行了深入研究,但目前研究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主人公的孤獨和迷茫,生與死等人生態(tài)度方面,而對都市風景描寫的手法方面少有人提及,因此,本文針對這方面的不足進行分析。
《挪威的森林》這篇作品的寫作背景是二戰(zhàn)結(jié)束20年之后的日本都市東京,那時候的日本經(jīng)濟處于復(fù)蘇階段,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尤其是城市的發(fā)展速度迅猛,而社會人際關(guān)系卻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越發(fā)冷漠。生活在東京這樣都市的青年男女,不由感受到了深刻的孤獨感,迷失在都市“森林”中,他們對個性、自由及愛情的追求顯得前路迷茫。《挪威的森林》中的“森林”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義,與書中多次提到的“枯井”一樣,是人性深處的黑暗和虛無的指代,象征著孤獨、凄涼及前路的迷茫之意。
《挪威的森林》中描述了生活在東京大都市的“森林”中的高樓大廈、酒吧街道、夜場歌舞廳場景,反應(yīng)了都市青年男女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無論是主人公渡邊還是綠子對社會人際關(guān)系都過于冷漠,漠視生活,一味沉溺于自我方的小世界里,掙扎或沉淪。生活在東京大都市的男主人公渡邊和那是的普通日本青年一樣,上寄宿學校,混跡酒吧,沉迷歌舞廳的燈紅酒綠,然而熱鬧的都市生活之后,都市狹小的空間和社會的冷漠,使人感到窒息。特別是直子在木月死后,更是完全失去了精神寄托,消極逃離都市生活,隱避山中的療養(yǎng)院,卻仍是逃脫不了自我的束縛,最終只能走向滅亡。
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段風景描寫,自以為是在男主人公得知直子的死訊后,巨大打擊之后開始四處旅行,摸索自己以后的人生出路。其中有一段這樣的風景描寫,給人印象深刻?!捌狡炉B青瀉翠,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風的......直覺雙目隱隱做痛[1]?!薄扒屣L拂過草地,微微拂動她滿頭秀發(fā),旋即向......細微的如同從另一個世界的入口處傳來似的[2]?!边@一篇篇的風景畫卷隨著文字層層鋪開,勾起了都市青年對自由與往日情懷的向往,這種恬靜的風景足以慰籍都市青年的孤寂,撫平傷痛,追求個性自由的生活方式。
《挪威的森林》中鋼筋水泥筑成的都市“森林”風景,束縛了都市青年男女的思維,然然他們?nèi)钥释杂?、追求個性釋放,雖然掙扎得頭破血流,卻仍然向往那片“草地”的風景。通過這些風景描寫,暗示了這些青年男女在那篇美好的風景中自由和諧地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都市生存的人性的疲憊和對生活的恐懼,這是在都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下所產(chǎn)生的都市病。另外《挪威的森林》的風景描寫,通過自然對比都市的鋼筋水泥的“森林”風景和鄉(xiāng)村山中的“森林”自然和諧的風景,自然揭露了都市男女“森林”生活的壓抑和郁悶。在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下,隨著經(jīng)濟社會體制急速轉(zhuǎn)變背后,伴隨著人們更多的是孤獨感和恐懼感,隨著都市“森林”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失自我,“我在那里?”“我要去哪里?”這不僅是主人公的心聲,更是當時都市青年的普遍心聲,是脫離還是抗爭?這是生活在都市的青年男女自我追求的出路。
在《挪威的森林》這一作品中,村上春樹運用風景描寫,沒有刻意追求場景的刻畫,更多的是自然鋪設(shè)都市的風景和草地的風景畫面,以點綴的方式,體現(xiàn)了都市與風景的融合,從而構(gòu)成了完整的畫面。風景描寫的寫作具有其明顯的獨特性,文學作品的一般都是作家對人性、人生的價值觀態(tài)度的表現(xiàn),通過風景描寫構(gòu)建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將自然的靈性融入人與社會,是文學作品生命的體現(xiàn)[3]?!杜餐纳帧方沂镜氖嵌际星嗄昴信娜松鷥r值觀,以一個都市人的角度,描繪了都市冷漠的鋼筋水泥的“森林”生活,同時刻畫和諧自然的森林風景,表達了都市青年對自由個性釋放的追求,從而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刻的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的寫作注重刻畫生活中的細節(jié)風景,通過這樣常人可能會忽視的場景描寫,傳達人物豐富的情感和感懷,同時通過這些場景刻畫出的人物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觀,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這也是其作品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之一?!杜餐纳帧肥谴迳洗簶涞拇碜髌分?,其打破了一般愛情小說的俗套,以紀實的手法和詩意的風景描寫,表現(xiàn)了都市青年男女的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對個性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參考文獻】
[1]張秀閣.關(guān)于《挪威的森林》中譯本的比較研究[J].嘉應(yīng)學院學報,2012,30(07):69-73.
[2]張文彬.森林中的彼岸世界——從《挪威的森林》中透析村上春樹的生命態(tài)度[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01):194-195.
[3]厲梅.風景與認同關(guān)系析論[J].學理論,2014(2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