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安魂曲》
1868年11月13日,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羅西尼去世,意大利舉國哀悼,各地紛紛用各種活動來紀念這位音樂家。
4天后,為了緬懷羅西尼,威爾第發(fā)出倡議:“全國杰出的作曲家每人寫一首《安魂彌撒》,在羅西尼周年忌辰上演出?!?/p>
他的倡議得到積極響應,他與另外12位音樂家各寫了一個樂章,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部作品未能上演。
1873年5月12日,威爾第的好友、意大利著名詩人曼佐尼逝世。噩耗使威爾第極為悲痛,他給出版商李科迪寫信:“我明天不能去米蘭,我無法承受參加他的葬禮,我要過些時候獨自一人去他的墓地……”
威爾第將先前為緬懷羅西尼創(chuàng)作的《安魂彌撒》中自己創(chuàng)作的那部分—《拯救我》的譜子要了回來,并致函米蘭市市長:“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沖動,一種迫切的需要—以我的全部力量向這位偉大的人物表示致敬?!?/p>
1874年5月22日,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際,威爾第在米蘭圣馬可教堂親自指揮100人的樂隊和120人的合唱隊,首演了這部作品。沉重的音樂,低回的旋律,讓現(xiàn)場所有的人悲痛不已。
《拯救我》后來被命名為《安魂曲》的合唱曲,成了威爾第歌劇之外一部最負盛名的聲樂作品。
巧克力計劃
1879年8月的一個夏夜,李科迪、劇作家法喬等人一同來到威爾第下榻的飯店,與他一同就餐。席間,法喬有意地提起莎士比亞的戲劇《奧賽羅》,試圖激發(fā)威爾第再寫一部歌劇。畢竟自《阿依達》之后,他已經(jīng)有10個年頭沒有創(chuàng)作歌劇了,更何況他已是63歲高齡。
“談何容易??!”威爾第搖搖頭:“莎士比亞的戲劇簡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詩人波依托對莎士比亞很有見解,如果他能幫助你的話,或許會有很大的突破?!狈▎烫岢鲎约旱南敕?。
威爾第雖不太情愿,但還是愿意與波依托見上一面。為了不走漏威爾第10年后可能再寫一部歌劇的消息,幾個人約定把這個秘密命名為“巧克力計劃”。
過幾天,波依托就送來了《奧賽羅》的腳本提綱,并源源不斷地將手稿送到威爾第的書桌上。但威爾第作曲的進展十分緩慢。
之后的幾年里,李科迪總會在每年的圣誕夜,給威爾第送上一塊蛋糕,上面站著一個用巧克力雕成的小人……
一晃又是6年,威爾第終于寫完了《奧賽羅》的全部曲譜。他隨手給波依托寫了一張便條:“大功告成,讓我們祝賀吧!”
1887年2月5 日,這對米蘭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了。然而,米蘭市民卻像迎接盛大節(jié)日一樣,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大街小巷彩旗飄揚。16年來,他們多么地期待大師再出新作啊,《奧賽羅》還沒登場就已經(jīng)贏取了意大利人民的喜愛。
熄滅的燈光
1892年,在波依托的努力下,已近80高齡的威爾第再度出山,創(chuàng)作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歌劇《福斯塔夫》。意大利人民把《福斯塔夫》的演出看作是民族偉大的勝利。法國政府為表彰威爾第的功績,特頒給他一枚“大十字勛章”。
1897年,陪伴威爾第半個世紀的第二位妻子因病去世,從此他的心情一蹶不振,身體狀況也一落千丈。
1901年1月21日,威爾第正要起床,突然仰面倒在床上。此后的幾天里,米蘭市民度日如年。威爾第已經(jīng)病入膏肓,他躺在專門為他保留一層的曼佐尼大酒店里,距此一步之遙的斯卡拉歌劇院也停止了一切活動。
為了讓偉大的音樂家休息好,米蘭的市民自發(fā)地把麥草鋪在大酒店周圍的馬路上,只為不讓馬車的車輪發(fā)出一點兒聲響。他們還把馬蹄用布包好,摘掉馬匹上的鈴鐺,為了給音樂家一個寧靜的環(huán)境。商店餐館提前打烊,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師已經(jīng)為時不多了,十萬市民自發(fā)地聚集在酒店周邊,看著那間閃耀著燈光的房間。
1901年1月27日凌晨2點50分,房間的燈光熄滅,大師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威爾第逝世的消息迅速傳開,幾十萬人向他的遺體告別。在他的悼念儀式上,20萬人在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指揮下,齊聲高唱了大師的名作—歌劇《納布科》中的合唱曲《飛吧!讓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