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敏
摘 要:蘇青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強烈、明晰而獨特的女性意識?!督Y婚十年》是其對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社會女性本體的深刻見解與反思。該小說具有獨特濃郁的女性色彩,肯定男女區(qū)別的同時,敢于直面女性在男權社會中主體意識的失落,建構獨立自強的現代女性知識分子形象。整個蘇懷青的一生,就是女性追尋獨立自主生活的鏡子。
關鍵詞:蘇懷青;《結婚十年》;新女性;女性意識
一、前言
中國的女權運動是女性在五四之后受先進男性知識分析鼓舞后開展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社會的批評上,又因為剛開始創(chuàng)作女性題材作品的都是男性作家,因此并沒有對女性心理有更深入的描寫。(王向東,1996)。
作為女性主義者,蘇青作品的內容大多是站在女性的視角和觀點來書寫?!督Y婚十年》這部小說真切描寫了一對并無感情基礎的夫婦十年平凡而實在的婚姻生活,細致地敘述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和情感糾葛。女學生蘇懷青經人介紹,與從未謀面的男青年徐崇賢舉行了新舊合璧的婚禮,步入婚姻殿堂。在這沒有愛情的婚姻中,與丈夫若即若離的微妙關系,夫妻間的爭執(zhí),婆媳間的生分,她倍感孤獨和失落,并最終忍受不了自身價值和尊嚴被壓抑損害的痛苦,在結婚十年后與丈夫分手。
二、《結婚十年》中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現
主人公懷青“不幸”生女,被周遭的閑言碎語壓得無法翻身,此時的她不是一個偉大的母親,而是像“做了錯事的人”忍受著親戚對自己的冷言冷語,甚至自己的母親也好像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家說話竟也生分了許多。這便是封建社會重男輕女之風的最好印證,在他們眼里,女性只是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然而,在懷青決心改變自己去小學當教員時,又有閑話傳出來,“聽說學校校長長得很漂亮呢”(蘇青,2009),這是對女性的歧視,在大眾眼里,同異性工作往來就是不守婦道,就是被批評的對象。
作為懷青的丈夫,周崇賢雖然上了大學,思想里卻仍然是守舊的男權思想。他不喜歡懷青看書,他覺得女人就應該對男人撒嬌。當他知道懷青寫作投稿時,他明確表示了反對。女性在封建家庭、封建男權的壓迫下舉步維艱,這里也體現了女性價值的失落,新思想是有的,但是現實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往往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追求,以自己的犧牲來維護婚姻家庭。
小說中最后懷青離婚是最經典的一筆,當得知麗英已經懷上了崇賢的孩子時,懷青堅決要求離婚。在傳統(tǒng)社會里,女人是沒有離婚的權力的,男人可以拋棄她們,她們卻絕不能做出背棄家庭的事。而此時的懷青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女性,更是一個獨立的人,是人就擁有諸多權力,包括離婚。同時,她的退出并不是懦弱或者無原則的妥協(xié),而更多是出于麗英和自己的未來的理性考慮。
三、《結婚十年》中的新女性形象特點
(一)對純真愛情和美滿婚姻的向往。蘇青筆下的蘇懷青對愛情和婚姻充滿了向往,即使已為人婦,在遇到自己以
為的“真愛”———應其民時,也敢于大膽表露自己的感情,甚至在發(fā)現自己懷有身孕時,還有過為真愛舍棄家庭和孩子的念頭:“舍不得他,我只恨自己,恨腹中一塊肉,當夜我就起了一個犯罪的念頭,我想打胎”(蘇青,2009)。對于家庭,懷青曾經心里想到“對于‘小家庭三個字倒確實有些心向往之”。
(二)追求人格尊嚴的意識,不甘受到男人的壓迫
首先,蘇懷青認為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男人受到女人的尊敬,同樣也應該尊重女人。她在受到丈夫的委屈后,“索性掉下淚來同他吵。對自己受到的委屈,蘇懷青也不像傳統(tǒng)婦女那樣忍氣吞聲,而是直接反擊,發(fā)泄出來,“我說誰要喝你奶,人奶又腥又淡一些味道也沒有。她訕訕地自進后房去了。(蘇青,2009)。
(三)追求經濟獨立,不愿做男人的附庸。小說中不止一次提到她要找職業(yè)的意愿。她對丈夫不愿負擔養(yǎng)家的責任而懊惱,想過找職業(yè)出氣,因家庭生活困難想找職業(yè)掙錢補貼家用,“我很難過,巴不得能幫他賺些錢來補貼家用,而且最好在面子上能夠不讓他知道”(蘇青,2009)。不論是出于什么目的,蘇懷青終究想過找職業(yè),也終究邁出了這一步。
(四)正視自己的欲望,對和諧的性愛有著美好的追求和渴望。中國封建社會建立在兩性關系領域特別是女性愿望領域中的男性法令使婦女們長期受到性的壓抑。兩千多年來,婦女的“性”僅僅是為了滿足男性而存在,絲毫沒有自我價值,但在這里,蘇青借蘇懷青之口勇敢地說出了廣大婦女內心中對性愛和欲望得到滿足的渴求。
(五)有自己的愛好、追求和理想。作為知識女性的蘇懷青,熱愛學習和閱讀,即使知道丈夫不喜歡自己看書,依然“常偷翻著他的法律及社會科學書籍看”; 她還有利用文字來賺錢的遠大理想,“常摘記抄錄下來,準備自己做洋洋萬余言的論文”。相反,離開了書本,她便沒有了熱情。而一旦能向自己的理想邁進,她又會滿心歡喜。
《結婚十年》,不僅使作家確認自身“女人”的本質,尋求主體意識,欲達男女平等的社會地位,實現女性自身擺脫男性附屬地位的獨立型社會角色的定位。而且該作品中的新女性意識對于當時社會女性受眾的女性意識覺醒有極大的意義,并鼓勵女性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重視自己的人格建設以及著眼于自身價值,做一個有別于傳統(tǒng)的新女性,從而進一步推進社會的女權運動進展,促進社會的進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2]蘇青.結婚十年[M].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