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馨 張 敏 劉恒方 劉 方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常見的卒中類型[1],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2],而腦干梗死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特殊類型,在腦卒中中病情相對較重,部分患者預后較差[3],因此腦干梗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腦血病介入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后循環(huán)TIA或腦梗死被證明與椎基底動脈狹窄有關[4-6]。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可以無創(chuàng)的記錄聽覺通路傳導并誘發(fā)腦干水平神經(jīng)細胞生成的生物電活動,有研究表明BAEP 與腦干梗死之間密切相關,且隨缺血程度不同而變化[7-8]。本研究旨在探討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對腦干梗死患者BAEP的影響和BAEP與神經(jīng)功能評分的關系,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選取2015-04—2018-06就診于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合并椎動脈狹窄的腦干梗死急性期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男20例,女12例,年齡(59.6±9.8)歲。所有患者行頭顱磁共振檢查,其中腦梗死5例,腦橋梗死21例,延髓梗死5例,伴發(fā)放射冠梗死7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CTA與DSA證實椎動脈狹窄,其中椎動脈起始部位狹窄6例,末端狹窄16例,余8例中段狹窄。椎動脈支架成形術適應證符合《中國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介入診療指南2015》[9]中關于顱外段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的推薦意見。
所有研究對象分別于入院2 d內及椎動脈支架植入術后3 d行BAEP檢查。應用日本光電MEB-2300型誘發(fā)電位儀檢測,刺激形式Click聲音刺激,另一側采用白噪音掩蓋。受試者在隔音屏蔽室取坐位,交替測試兩耳。記錄電極置耳垂,參考電極置Cz點,接地電極置于額正中點,濾波帶寬1~100 Hz,刺激頻率 10 Hz,疊加 1 024次,分析時間10 ms,每側重復測試不少于2次。分別記錄Ⅰ、Ⅲ、Ⅴ波的絕對潛伏期(PL)、波幅形態(tài)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間潛伏期(IPL),將雙側刺激所得的潛伏期值相加后取平均值作為該波的潛伏期。所有研究對象均由2名神經(jīng)內科醫(yī)師分別于術前及術后3 d獨立按照1995年我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0]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取兩者均值為最終評分,若差異較大,則由第三名高年資醫(yī)師進行評判。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椎動脈支架植入前后患者的BAEP檢查結果及神經(jīng)功能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 Spearman 相關分析分析患者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前后BAEP潛伏期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例急性期患者,于入院2 d內行BAEP檢查發(fā)現(xiàn)不同程度的異常,14例Ⅲ波延遲,并且有不同程度波幅降低,13例單側Ⅴ波潛伏期延遲,波幅降低,4例Ⅰ波潛伏期延遲。所有研究對象支架植入后的Ⅰ、Ⅲ、Ⅴ波峰潛伏期(PL) 、Ⅰ~Ⅲ、Ⅲ~Ⅴ的波峰間的潛伏期(IPL)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所有患者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總分均較術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各單項評分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見表2。
取Ⅰ、Ⅲ、Ⅴ波峰潛伏期(PL)和均值為絕對潛伏期,?、瘛?、Ⅲ~Ⅴ、Ⅰ~Ⅴ波峰間的潛伏期(IPL)和的均值為波峰間潛伏期,分別對其和神經(jīng)功能評分的總分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后腦干梗死患者的BAEP絕對潛伏期與神經(jīng)功能評分呈正相關性(r=0.462,P<0.05),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后腦干梗死患者的BAEP波峰間潛伏期與神經(jīng)功能評分呈正相關性(r=0.579,P<0.05)。
表1 急性期腦干梗死患者的BAEP檢查結果對比
注:治療前后對比,*P<0.05
表2 治療前后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結果比較
注: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P<0.05
腦干梗死是腦梗死中最嚴重的一種,由供血動脈及其分支血管動脈硬化、閉塞引起[11],出現(xiàn)相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腦干梗死起病急,臨床癥狀復雜多樣,多為交叉癱、吞咽及發(fā)音困難、意識障礙(昏迷、緘默癥)等,預后較難把握,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2],因此尋找腦干梗死患者預后的客觀評價指標顯得至關重要。
腦干梗死病灶常見于腦橋,根據(jù)TOAST分型[13],患者可由椎動脈狹窄或者動脈-動脈的斑塊脫落導致[14],本研究觀察到椎動脈成形術后患者癥狀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說明椎動脈成形術在腦干梗死伴椎動脈狹窄患者的治療是有效的,這與申龍俊等[15]研究表明的椎、基底動脈腦梗死急性期血管內成形術治療可以改善患者預后相一致,同時ZHANG等[16]研究也表明椎動脈狹窄是腦干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可能是預防和治療腦干梗死的措施之一。
BAEP由Jewett在1971年首先從人顱頂部描記出來[17],亦稱短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遠場耳蝸電位,而后被廣泛被用作腦干中樞水平的聽覺外周通路的客觀評價工具[18-19]。BAEP可協(xié)助確定聽覺通路損害的部位在末梢聽神經(jīng)或位于腦干的上部、中部、下部[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腦干梗死患者行椎動脈成形術后BAE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絕對潛伏期及波峰間潛伏期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的縮短,這與涂清南等[21]的研究發(fā)現(xiàn)的腦干梗死患者經(jīng)治療后BAEP檢查結果改善相一致。這表明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對腦干梗死患者BAEP檢查結果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我們同時對椎動脈支架植入術后腦干梗死患者的BAEP檢查的絕對潛伏期、波峰間潛伏期與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后腦干梗死患者的BAEP絕對潛伏期、波峰間潛伏期均與神經(jīng)功能評分呈正相關,BAEP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價格便宜等特征,且不受睡眠、意識、鎮(zhèn)靜藥物的影響,是檢測腦干功能的有效方法[22],可以按照聽覺通路各個波代表部位判斷其病變部位[23],因此我們認為腦干梗死患者BAEP檢查的潛伏期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可以作為腦干梗死患者的臨床預后評判的一種輔助檢查手段,可以為患者的臨床轉歸提供一定的預示作用。
腦干梗死患者椎動脈支架成形術后的BAEP絕對潛伏期和波峰間潛伏期不同程度的縮短,神經(jīng)功能評分降低,且絕對潛伏期和波峰間潛伏期與神經(jīng)功能評分的總分有一定的相關性,這對判斷腦干梗死患者椎動脈支架成形術的預后有一定應用價值。這有待于我們將來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