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琳琳
【摘要】在進行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彩虹》朗讀教學的過程中,依照《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彩虹》教材的課程設計中突出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本文將主要圍繞著關于《彩虹》案例的設計理念及相關環(huán)節(jié)進行朗讀教學的反思感悟。
【關鍵詞】朗讀 語文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87-01
一、關于設計理念
在進行《彩虹》課文文章案例教學設計時,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明確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1]。根據(jù)以上規(guī)定就可了解到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進行課文朗讀時經(jīng)常遇見長難句,這里的長難句是指,句子結(jié)構(gòu)復雜,句子成分多并且句子較長。在進行長句的朗讀過程中由于受到小學一年級學生自身認知發(fā)展水平的限制,經(jīng)常出現(xiàn)讀錯字音,讀漏字詞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就成為一年級的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在進行長句朗讀的教學過程中采取與普通短句不同的多種教學方法與多種教學方式,在多元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增加朗讀的趣味性,幫助低年級學生克服朗讀過程中面對長句時的恐懼心理。
二、課文目標定位
關于課文目標的定位,第一點需要考慮的是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考慮學情。第二點是結(jié)合語文教學過程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恫屎纭肥且荒昙壍恼Z文選材,根據(jù)相關教育規(guī)定以及一年級學生發(fā)展水平,確定以下朗學習目標:通過利用豎線分割詞組的方式,并借助標點符號、語言、動作和想象等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導學生在進行長句朗讀時,能夠根據(jù)句子詞組的化分讀出停頓和相應的情感。
三、案例設計描述
(一)基本設計理念
在課前的學生預習作業(yè)的檢查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朗讀狀況可知學生在進行長句朗讀時仍然存在較大的困難,容易出現(xiàn)錯字錯音以及句子成分缺失或多余的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而在進行本文的朗讀教學過程中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就是能夠讓學生大聲、正確、流利的進行課文朗讀。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nèi)容句子成分的基礎之上能夠正確進行課文朗讀。在達成此項目標之后,教師再利用多元的朗讀指導策略、朗讀評價策略和輔助策略加強學生關于長難句閱讀能力的鍛煉。
(二)多元朗讀策略
在進行長句的朗讀過程中,需要相應的長句朗讀策略。 1.利用豎線劃分字詞停頓。讓學生進行長難句朗讀的重要方法是教給學生長難句句子成分劃分的本領[2]。那么在進行長難句閱讀中的斷句時,利用豎線將一句話中的不同成分進行劃分。例如: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麗的橋。你就不用/挑水去澆田了,你高興嗎?等等。(設計意圖: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受到相應的年齡限制,在進行斷句的過程中往往比較困難,又要盡量避免讓學生進行長句斷句而引起學生對語文朗讀的反感與恐懼,因此教師在進行長句停頓劃分的時候,可以教師進行朗讀示范,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朗讀過程中的判斷進行斷句,再選擇幾個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方法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以及接受。)
(三)語氣調(diào)整讀出感情
在教材《彩虹》一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中具有鮮明的特色——都是用三個問句組合而成的,例如:爸爸,你那把澆花用的水壺呢?這句話中的語氣應當是蘊含著對找不到水壺時的著急和疑惑。因此教師在進行范讀教學時,注重自己語氣的變化,讓學生在模仿中逐漸學會朗讀中語氣的變化和情感的表達。(設計意圖:人在不同的情感狀態(tài)時,自然而然說話的語氣情感的波動,都將隨之表現(xiàn)出來,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與其讓學生可以模仿或者學習老師朗讀的技巧,不如帶領學生體會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讓學生產(chǎn)生相應的同理心,利用移情作用,幫助學生學會情感自然而然的在朗讀中的流露,有著積極作用。)
(四)身體語言的表達
在讓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根據(jù)朗讀材料的情節(jié)描述加以動作配合。(設計意圖:這是根據(jù)一年級學生認知發(fā)展和思維發(fā)展水平來進行設計的。一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仍處于萌芽狀態(tài),在進行思考的時候往往憑借相應的動作表達當做輔助,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此在進行朗讀課堂教學,可以借助學生的動作表達,來融入教材內(nèi)容的表述之中,體驗文章的真情實感。)
(五)多元評價方式
學生在掌握相應的多元長句朗讀方式的基礎之上,在進行評價時,除了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中的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進行生生互評[3]。(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出自己認為好的朗讀,并做出評價哪里好,為什么好。學生在進行評價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朗讀技巧回憶鞏固的一個過程,并且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朗讀產(chǎn)生喜愛。通過教師評價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因為長句的朗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以肯定鼓勵的態(tài)度為主。)
在對一年級《彩虹》教材進行多元長句的朗讀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一年級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的特點進行相關的教案活動設計,達成實現(xiàn)學生長句閱讀的目標,但是語文朗讀不是短時訓練就可以完成的,在今后的語文朗讀教學中繼續(xù)貫徹實施幫助學生朗讀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陳丹丹.強化寫長句.提升三年級學生語段寫作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7年17期
[2]陳光培.長句整體教學一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6年10期
[3]程逸汝.縮縮句子句子短:麻雀作文(第三十八課)[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