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禹
【摘要】科學是小學階段中一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實驗和操作為主,并且在教學內(nèi)容中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所以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起著積極作用。在本文中,筆者從教師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學方式轉變等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育 科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183-01
不同于其他學科,小學科學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更近,而且教學內(nèi)容大多是來源于生活,并將各種事物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所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本文中,筆者從教師角度、教育理念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希望對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起到一些參考。
一、從教師角度分析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導,所以能否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師對科學的理解以及教師是否具備專業(yè)的教學能力。
(一)加強教師對科學的理解
對于科學學科,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并不能真正理解。甚至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很多教師對科學的理解仍然是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比如,認為科學具有實證性,通過觀察和推理得出設想的結果。但是對于科學的本質觀理解不足,或者對于理論、方法等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教師對科學的本質觀不會因為教學時間長短、經(jīng)驗的積累發(fā)生轉變。所以,要想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必須提升教師對于科學本質觀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使小學科學教師可以更好的理解科學性質。
(二)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擴寬科學知識面
除了加深教師對于科學性質的理解以外,也應該重視對教師知識面的開闊,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程度及興趣。
1.學校和教育部門需要重視科學知識對于教師教學起到的作用,為小學科學教師提供進修與學習的機會。在進修過程中,教師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與時俱進,掌握更多的新知識,了解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科學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2.鼓勵科學教師多參加講座,可以與其他優(yōu)秀的教師、專家進行交流,積累更多成熟的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自身實踐教學情況將這些教學經(jīng)驗進行整合和完善,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
二、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科學教學手段
在新課改實施以后,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已經(jīng)明顯不能適用于科學課堂,必須重視對課堂氛圍與教學方式的開放和創(chuàng)新。
(一)在科學課堂中應體現(xiàn)出學生的地位
新課改實施以后,明確要求了課堂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對灌輸式教學方式在科學課堂中必須進行改善或創(chuàng)新。在科學課堂中,很多知識內(nèi)容都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和操作才能得出來。如果教師直接為學生講解結論,學生不好理解,而且也體現(xiàn)不出科學的開放和靈活性。所以,在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考慮到教學計劃中:
1.在學習科學新知識時,教師可以主要用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
2.在進行科學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一些注意事項外,應該給學生更多自己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操作、只有在不斷研究和發(fā)現(xiàn)中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操作能力。
(二)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多樣化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的科學課堂中,因為沒有先進的設備和豐富的資源,很多實驗都不能進行,只能靠教師的講解,也就不能讓學生更加至關的理解。隨著信息技術在科學課堂中的運用,為科學教學提供了先進的電教設施和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對于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1.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課件的方式為學生播放實驗操作的過程的各種反應,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知識。另外,多媒體在科學課堂的使用,也是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產(chǎn)生興趣的一種有效方式。
2.在課堂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社交工具進行結合,讓學生可以在一些網(wǎng)站中擴展自己的知識,激發(f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與愛好。當學生對科學探索有了濃厚的興趣以后,必然會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適當增加一些課外活動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
科學課堂是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課堂上能夠學習的東西還是有限的,尤其對于科學來說,更應該從生活中觀察和研究。所以,為了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或者通過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用所學習的知識去解釋這些現(xiàn)象。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并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最后,學科學是引導學生走入科學世界的重要階段,必須創(chuàng)新多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從自身角度考慮提升自己的科學教學能力和開拓知識面;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課外活動,讓學生從實驗操作中走進實際生活,加深對科學理解的程度。
參考文獻:
[1]姜扣兵.基于新形勢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09:86.
[2]李華.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