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娜 張成崗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檢測血清胱抑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總結血清胱抑素C的臨床診斷價值。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數據顯著超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正常值范圍進行對比后,實驗組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分別為40.0%、30.0%,常規(guī)組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分別為2.5%、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較高,能夠有效提升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早期檢出率,值得推廣普及。
【關鍵詞】血清胱抑素C;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692.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疾病本身具備發(fā)病慢、隱匿性強等特點,可以逐漸發(fā)展成為慢性腎衰竭[1]。臨床中慢性腎小球腎炎男性患者比較多,臨床中表現(xiàn)涉及到水腫、血尿、蛋白尿以及高血壓等,病情遷延性強,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腎功能衰退[2]。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干預能力,本文以我院部分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為例,探討血清胱抑素C的臨床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57~83歲,平均年齡(69.5±3.4)歲,病程0~1年,平均(10.9±1.0)月。同時選取年齡相似的健康體檢者80例作為對照對象。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采取SIEMENS生化儀DimensionXpandplus進行檢測,血清胱抑素C、肌酐以及尿素采取奧林巴斯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檢測時均采取配套試劑。
采取所有患者的晨尿,同時采取科力增強免疫抑制比濁法實現(xiàn)對尿微量白蛋白的測量,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ml實行血清分離,采取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實現(xiàn)血清胱抑素C的檢測,酶法檢測尿素、堿性苦味法檢測肌酐。
正常值范圍:血清胱抑素C范圍0.56~1.05 mg/L、尿微量白蛋白范圍0~20 mg/L,尿素范圍2.5~7.5 mmol/L,肌酐范圍男性44~133 μmol/L,女性44~120 μmmol/L,超出范圍則為異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數據顯著超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正常值范圍進行對比后,實驗組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分別為40.0%、30.0%,常規(guī)組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分別為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數據顯著超過常規(guī)組,數據差異顯著。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早期診斷率較高,異常率檢出可能性較高,值得作為臨床常用診斷因素。
綜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較高,能夠有效提升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早期檢出率,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 崔紅權.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與胱抑素C聯(lián)合檢測在腎臟疾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7,14(23):3425-3427.
[2] 張立娟,孫樹榮,武佳蕾.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性急性腎損傷患者中早期診斷價值的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9):1158-1160.
[3] 黃向陽.尿NGAL檢測對急性腎小球腎炎早期腎損傷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3(2):242-243.
[4] 董 磊,馬紅雨,孫立美,等.血清胱抑素C與β2-微球蛋白在診斷慢性腎病中的臨床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1):8-1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