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在時代的迅速發(fā)展過程中,教育領域進行了多方面地調整和改革,無論是基礎的校園管理,還是深層次的校園教育,都進行了本質上的完善,實際的教育效率得到了相當有效的提高。但是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有必要在新時期的發(fā)展當中實時采取一些科學的激勵理論,以實現(xiàn)高效率的學生管理,確保學生教育的完善性。
關鍵詞:激勵理論;學生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8 — 0123 — 03
從本質上而言,班級管理應當是整個校園管理的核心內容,而在班級管理當中,對于學生的管理往往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不同的班級所擁有的學生是完全不同的,對不同學生所開展的教育,教師有必要實時采取一些全新的激勵辦法,進而使得學生能夠保持較為積極的學習心理,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健康積極性。對于學生而言,它的基本單位是班級,而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必然與班級管理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班級管理難以合理有效的開展,學生管理必然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而學生管理是每個班級管理當中的基礎內容。在適應班級生活的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的迎合完全不同,因而在適應過程中的表現(xiàn)也是完全不同的,一些學生會表現(xiàn)出各種過激的心理,一些學生會表現(xiàn)出積極的學習心理,還有一些學生會感到十分盲目,缺乏學習的活力。在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分別針對這些學生,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性地提高。而最為有效的班級管理措施,必然與激勵理論有著一定的關系,激勵理論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管理方法,其主要通過對人們的激勵使得人們的內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進而完成一定的任務。對于學生而言,激勵理論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積極性,確定自身的學習有著相當高的重要性,并且自己身上有著相當多的優(yōu)點,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實際的學習質量必然會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在設定班級管理新規(guī)定的時候,一些個性平和的學生會選擇主動接受,而一些個性較為尖銳的學生往往不容易直接接受,甚至會由于約束著自己的行為進而產生一定的內心抵觸。在實際的激勵理論運用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主體性,制定最為合理的班級管理措施,進而實時提高整個班級管理的科學有效性。
一、因地制宜地運用激勵理論
1.對學生性格及生活表現(xiàn)的分析
通常而言,個性心理活動的主要動力特點表現(xiàn)在人的情感以及各種活動發(fā)生的過程中,因而在現(xiàn)代心理學當中,對于人的性格往往會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沖動型。這種類型的人有著強烈的興奮感,并且對于自身的各種不良情緒很難抑制下去,情緒容易表現(xiàn)出激動,反應較為迅速,十分容易出現(xiàn)各種辦法的狀況。第二種是隨和型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敏捷好動,長期都在接受著外界的沖擊和洗禮,并且善于接受外界的變化,懂得交際,即使處在全新的環(huán)境當中也不會過多地感到約束,在工作學習過程中有著相當高的精力,但是注意力十分不穩(wěn)定,容易轉移基礎的興趣。第三種是緘默型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會忽視外界的變化,內心對于外界的變化不會有太多的碰觸,并且長期保持平靜的姿態(tài),雖然整體的反應能力較為緩慢,但是依舊能穩(wěn)重地進行學習,不容易轉移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最后一種是呆滯型學生,這類學生往往較為呆板,尤其是做題的時候,他們不懂得靈活判斷,行動也十分緩慢,一些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孤僻的狀況,但是做起事兒來往往都是小心翼翼,能夠直接觀察其他人所不容易觀察到的事情。
2.根據(jù)不同性格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
在班級或者學生開展一些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以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但是往往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愿意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的。比如學生運動會地開展,往往有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參與進去,他們認為運動會與自己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坐在那里觀看不如去忙別的事情,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必然需要采取一些科學的激勵措施,根據(jù)他們的不同性格,分別為他們分配相應的運動會任務,比如負責后勤工作,使得學生能夠有能力完成相應的工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否出色,都需要對學生的努力加以肯定,使得學生能夠產生積極的興趣,有利于以后校園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對于那些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他們認為運動會本身是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因而他們幾乎不用去進行激勵,僅僅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目標任務,便能很快進入到實際的狀態(tài)當中,享受不一樣的活動樂趣。教師在采取激勵措施的時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出發(fā),從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實際潛力,進而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
二、激勵理論在學生管理中的實時運用
1.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責任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責任意識主要是指學生處于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需要對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有著一定的認識,其中包括了角色的直接認知和相關的角色行為。由于不同的學生都對自己有著形象上的勾勒,因而必然需要了解自身是什么樣的人,又想成為什么樣的角色,到了那個角色的位置以后,又需要承擔哪些能力與責任。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身邊的人,尤其是教師,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評價,如果這個評價是正面地,學生會大受鼓舞,表現(xiàn)出積極的學習心理。如果這個評價包含了太多的負面內容,學生則會感到十分消極,不利于學生朝著既定的目標持續(xù)前進。在激勵理論運用到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相應的能力和責任,而對學生的評價必然是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那么,教師應當采取怎樣的評價方式呢?在實際的評價學生過程中,教師需要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不盲目夸大,也不虛假迎合,轉而從學生的內心思想出發(fā),給予最為直觀地評價。比如,一些學生在班級內充當著班干部的角色,但是在任職的過程中,許多班干部都表現(xiàn)出了模棱兩可的狀態(tài),因為在他們的心里,班干部僅僅是一個虛職,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可言。而且即使自己做地太多,班級內的學生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激,因而沒必要做地太好。這樣的思想幾乎覆蓋了許多班干部的內心。為了徹底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需要對這些班干部采取合理的評價措施,如與他們共同討論班干部的能力和責任,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對于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做出客觀地表現(xiàn),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平時工作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足之處,并進行實時地改善和調整。一些學生在剛進入班集體的時候,嚴重地缺乏自信,教師需要幫助這些學生努力認識到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并且引導他們對自身做出準確的評價,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寄予一定的未來成長希望,如對學生的某些優(yōu)點加以認可,鼓勵學生繼續(xù)擴大自己的優(yōu)點,進而成為將來社會上的棟梁之才。
2.以目標對學生進行激勵引導
目標管理本身是一種注重過程的激勵理論,其十分強調通過合理地設置目標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并對學生的行為形成相應地指導。沒有目的行為往往很難衍生出最終的成果,但是有目的的行為往往會得到最為合理的成果。在現(xiàn)代心理學當中,在學生進行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設定一定的目標,并且能夠朝著這一目的而持續(xù)地練習,往往會提高實際的學習效率,比沒有目的的學生更快地達到學習目標。因而,在新時期的班級管理開展過程中,一方面要給班級管理設置整體的前進目標,使得學生有著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實踐目標,另一方面需要為班級的每個學生分別設置針對性的成長目標,幫助學生健康積極地成長起來。比如,每個學校都會存在一定的班級評比,教師也可以將班級評比作為學生努力的目標,并且為這一目標設置合理的努力方向和階段性目標。通??梢耘c學生共同討論班級評比的目標,一部分學生會在這個時候提出,班級評比目標可以設置在前三名,那么如何才能達到前三名呢,必然需要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做出實時地努力。而由于這一目標是班級內的學生所共同決定的,因而必然會在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當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達成相應的目標。
接著還需要為每個學生設置個體成長目標。個體成長目標與班級整體目標有著相當大的區(qū)別,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制定最為合理的個體成長目標。首先,個體目標應當具體。只有將目標明確,才能夠使得學生形成明確的學習和前進概念。比如,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數(shù)學成績十分不理想,教師在這個時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成長目標,如果學生現(xiàn)階段的成績甚至沒有達到及格的標準,在這個時候要求學生考90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學生也很難確認這樣的目標符合自己的實際需求。教師可以將及格設定為學生當前的成長目標,這樣的目標往往對學生而言,有著較高的合理性,學生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這一目標。其次,目標需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不能輕而易舉地完成目標,否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嚴重下降。比如,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語文學習持續(xù)穩(wěn)定在80分左右,如果要求他下一次的考試達到80分,對于他將沒有絲毫的挑戰(zhàn)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難得到有效地提高。接著,目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定,因而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即讓學生能夠接受,如果學生不能接受相應的目標,那么這個目標的設定本身必然是錯誤的。如果設定的目標超出了學生的實際成長狀況,學生會感到相當大的壓力,進而喪失學習的勇氣和斗志。最后,目標設置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提高自身學習成績的過程中來,一方面可以使得整個目標的設定更加具體有效,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自己產生較高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和實踐意識。在學生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并給予一定的幫助,實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科學有效性。
3.公平激勵理論
公平激勵理論指的主要時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將自己所做的貢獻以及最終得到的報酬,與和自己同等條件下的人進行地比較,如果兩個人之間的比值相等,那么兩個人都會感覺到公平?,F(xiàn)如今,學生的公平意識相當強烈,并且渴望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下互相競爭。一旦有學生破壞了這樣的狀態(tài),將會給班級學生的成長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尤其是一些不公平的因素容易直接引起人與人之間的不愉快,進而使得整個班級的學習積極性嚴重下降。在現(xiàn)階段的班級內部評比當中,經(jīng)常會設置優(yōu)秀班干部民主投票這一項,一些班干部都認為自己應當是優(yōu)秀班干部,但是在選擇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是他們的狀況,而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他們便會感到不滿,并且認為有人從中作假。這些班干部的不良情緒往往會維持一段時間,直接影響后期的班級管理工作開展效率。為了實時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應當鼓勵每個班干部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實時地總結,并指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匿名投票。由于一部分班干部必然會落選,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消除他們的不良心理,并且對他們的工作開展加以實時地認可。
4.適當采取懲罰措施
在將激勵理論運用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實時地引導和贊揚,一些時候,還需要配合一定的懲罰措施,進而使得整個激勵效果更加明顯。同時,懲罰在大多數(shù)時候也可以轉化激勵學生前進的動力,很大時候會引起學生的積極心理。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對于各種懲罰和批評的方式,需要盡可能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對于容易接受批評并且善于改正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直接批評的方式。而對于不容易接受批評,一遇到批評容易出現(xiàn)抵觸心理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暗示進行實時地批評,一方面不會對學生心理產生太大的觸動,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一些時候也需要運用到懲罰方法,無論什么樣的懲罰方法,在運用的時候,都需要注意三方面的內容:首先必然要有合理的依據(jù),教師需要實時了解整個事情的發(fā)生經(jīng)過,進而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心甘情愿地接受懲罰。其次,雖然整個過程是在懲罰學生,但是懲罰的目的始終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因而要在懲罰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教師的苦心。最后,教師所采取的懲罰方式應當是一些簡單、能夠起到督促學生效果的方式,不能夠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因而需要選擇一些合理的懲罰方法,不能超出了學生地接受范圍,否則容易對學生產生較大的打擊。
總之,在新時期的學生管理當中,激勵理論有著相當高的適用性,教師應當加強對激勵理論地科學運用,進而全面提高基礎的學生管理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參 考 文 獻〕
〔1〕李健.激勵理論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3,(27).
〔2〕張成恕.和諧校園視角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3〕方喆.淺談“激勵理論”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 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7,(02).
〔4〕姜華木,沁榮,宋新新.激勵理論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意義與運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09).
〔5〕姜婷.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4,(05).
〔6〕戴悅.淺談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才智.2013,(10).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