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彥秋
【摘要】新課改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也在發(fā)生著不斷地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代的教育特點,所以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采用導學式教學模式。導學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還能夠讓教師充分發(fā)揮出主導作用。導學式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不斷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到歷史知識。
【關鍵詞】導學式 高中歷史 運用
雖然新課改不斷地提出新的教學要求,但是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對歷史沒有興趣,從而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非常低,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將導學式教學方式充分的運用到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筆者就導學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及應用的方法進行分析,以實現(xiàn)學生歷史學習的進步。
一、導學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歷史的學習本來就是相對枯燥乏味的,由于高中歷史知識龐雜,許多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完全不符合新課改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主體的要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如果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甚至會對學習歷史產(chǎn)生厭煩心理。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采用導學式教學方法。導學式教學方法很好的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學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很好地喚醒出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在歷史教學中充分地運用導學式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只要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才會愿意去思考問題。在運用導學式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并且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在課上進行積極的發(fā)言,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并且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高中歷史的教學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導學式教學則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運用講授、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看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可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應重視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將其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以實現(xiàn)學生歷史學習上更大的進步。
二、導學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進行教材的自學
在運用導學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教材進行自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讓學生在進行自學之前,教師應該將自學的要求和自學的意義告訴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自學的重要性。在學生進行自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做好充分地引導工作,幫助學生編寫自學提綱,并且合理的安排自學時間和自學進度,避免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學,因為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學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保證,而且還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學式的預習和思考。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思考鴉片戰(zhàn)爭事件的性質和造成的歷史影響。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學生在進行預習自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掌握好學生的學習進度,并且在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重點的講解,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快速提高。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在導學模式下開展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以角色扮演為載體,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習知識,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以趣味元素,趣味形式為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
3.進行交流和討論
在利用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能夠很好地取長補短,讓學生及時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在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討論的問題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產(chǎn)生的意見不同,教師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討論,并且解決問題。第二種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通過進行交流和討論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在學習過程中以主體的位置進行學習,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4.對學生的討論進行一定的啟發(fā)
在學生進行討論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指導的作用,及時地為學生做出正確指導,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學習。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為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討論學習中,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展現(xiàn)自我,讓學生在討論學習充分發(fā)揮自我的才能。教師在進行指導的時候應該是具有耐心的,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掌控課堂的討論進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討論。
5.做好練習和總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為學生布置課后書面作業(yè)來鞏固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方式?jīng)]有辦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也達不到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不是課后作業(yè)的時候應該讓課后作業(yè)變的多樣化,在有課本作業(yè)的同時也要有一些實踐的作業(yè),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既鞏固了知識點,又提高了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也應該重視對學生練習的點評和總結,讓學生通過點評和總結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改正,然后繼續(xù)保持自己的優(yōu)點,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總結
本文主要針對導學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導學式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注重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在日后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應該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歷史知識,為學生未來更高階段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鳳冰.轉化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
[2]楊越.淺談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03).
[3]林勝偉.淺談“以史為體”的高中歷史教學[J].考試周刊,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