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重點研究的課題。新課程理念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都要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師需要努力構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課堂模式,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語文;存在問題;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各科教學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語文教師需要將這些理念貫徹到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構建更加有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此外,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活力與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一段時間了,這一段時間的初中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但是總體來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語文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首先,初中語文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潛在需求,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機會很少,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下降。其次,語文教學的內容比較單調,隨著社會發(fā)展,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新的需求,但是教師還是局限于教材的內容,進行的課外拓展相對較少,也沒有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最后,初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盡相同,需求也不一樣,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1、更新教學理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之下,教師認為教學就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教師只要完成教的部分,學生也就會自動地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就構成了課堂的主體內容。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相對較少,這樣的課堂氣氛也比較沉悶枯燥。因此,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例如,在講授《背影》這一課時,我就為學生打造了自主學習的舞臺。首先,我讓學生展開自主閱讀,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體會文章的語句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針對課文提出一些問題。接著,我將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進行匯總整理,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比如“當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時內心有何感受?”、“橘子在文章有什么象征意義”。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與理解,并且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2、借助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項知識內涵十分豐富的學科,詩歌、小說、散文等都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但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相對單一,課堂表現(xiàn)力十分有限,閱讀文本中所承載的內容得不到很好的呈現(xiàn),學生也很難做到有效的理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可以融合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對學生形成多種感官的刺激,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橋,比如倫敦塔橋、舊金山金門大橋、悉尼海港大橋、珠港澳大橋等等,讓學生觀察這些大橋有什么共同特點,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中提到了“趙州橋”和“盧溝橋”,我也利用多媒體將文中描繪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比如“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引澗 ”。借助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石拱橋的特征,同時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3、實施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差也比較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就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此外,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有的學生喜愛小說,有的學生對詩歌情有獨鐘,而有的學生的文言文功底很好,這就需要教師在補充學生短板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
例如,在講授《珍珠鳥》這一課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讓學生只需要掌握本文的生字、詞語,理出文章的脈落;而對于基礎相對較好的中等生,我讓學生在理解文中字詞的基礎上,體會一些關鍵句子所表達的含義,比如理解“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對于優(yōu)等生,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探究問題,比如理解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按照學生的興趣特點,建立各種小組,比如詩歌小組,散文小組等等。
總而言之,新課改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學習和貫徹和新課改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熱愛語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云聰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探討 [J].課程教育研究 ,2016(19):28-29
[2]桂利華 .基于新課改背景談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J].華夏教師,2018(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