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遍喿x課教學中的小練筆是基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充分挖掘了課文中可供練筆的訓練點,既培養(yǎng)了學生習作興趣,又減緩了教師作文教學的坡度。在閱讀教學中,我常根據課文后的“思考·練習”的提示,創(chuàng)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小練筆,引導學生從讀學寫,以寫促讀。歸納起來,練筆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照樣仿寫——借他人之長,寫自己的文章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chuàng)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眱和加兄烊坏哪7履芰Γ聦懯菑拈喿x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形式。
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有一個單元是圍繞“學習說明性文章”的課文,其中有些介紹事物特點的文章十分值得學習。如:《新型玻璃》的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分別介紹了一種玻璃的特點。學生在了解了這些新型玻璃的特點后,課后也有這樣一個練習“請你試著做一回小發(fā)明家,把你想發(fā)明的玻璃用你喜歡的方式寫出來?!痹诮虒W中,我先通過對前面幾段的學習,學生基本了解了介紹玻璃的方法后,也試著安排讓學生自己寫一寫,發(fā)揮出他們的想象力。
其實,通過這樣一次的讀寫結合,許多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這樣的介紹方式,需要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不斷加強鞏固。但是堅持這樣的訓練,持之以衡,久而久之,學生在介紹事物方面自然而然會有很大的進步。
二、靈動補白——補出孩子靈動的火花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意蘊空間,同樣,“空白”也為學生打開了同往作者心靈的大門。學這樣的文章,教師可充分抓住這些“空白”,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補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完整,學生通過填補這些“空白”,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文章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而這也是讓學生進行片斷練習的下筆之處。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放飛出自己的靈性,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飽滿。
三、真情表達——情到深處,寫心動的一霎那
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著作者的“情”,流動著作者的“情”。教師根據寫作目的,為學生提供一個有益的啟示、一個激發(fā)靈感喚起寫作沖動的具體情境,使他們通過實際的體驗,喚起興趣,自然就有話可說。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這個情感交融的好時機進行練筆,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點”,精心設計寫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當感受到“我”跑到工廠看到母親在昏暗、嘈雜的環(huán)境下還在疲憊地縫衣服,這時的“我”第一次發(fā)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對于母親辛勞的深入了解,學生感觸也很深,母親為了照顧、撫養(yǎng)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自己也漸漸地變得瘦小、衰老了,自己這么辛苦的賺錢,而對于我買書的要求卻十分贊同,一點也不吝嗇,讓學生們十分感動。這時,我適時地插入:寫一寫此時此刻自己的心情,想一想自己的母親為了照顧你,一天到晚都在辛勤的工作著,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學生有感而發(fā),真情流露,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實踐活動,在閱讀中適時引入小練筆,就是將豐富多彩的語言、崇尚個性的思維在不同的學生中沉淀下來,這樣的閱讀方式無疑具有很強的活性,猶如一個磁場,能不斷攝取、融合新的語言信息,培育思維品質,從而改造學生自身的語言和思維。
四、想象續(xù)寫——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后續(xù)故事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很多課文不僅情節(jié)生動,而且故事性很強,學生學到結尾總是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受,而很多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的多樣性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學生或延伸情節(jié)、或補充結局,對深化理解原文,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頗有益處。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后,我試著讓學生去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通過查找資料,讓學生了解到了現在圓明園的情況。然后,假設情境,假如你現在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你會看到怎樣的情景,腦袋里會浮現什么呢?試著寫一寫吧。又如:學習完《秋思》后,要求學生想象《愁思》中描繪的畫面,把《愁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學生興趣濃厚,一個個都開動腦筋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文字雖顯稚嫩,但卻是學生對語言感悟與理解后的童心釋放,是來自學生內心的聲音。
實踐證明,故事性強,可續(xù)性強的課文讓學生喜歡想象,而趣味性的練筆,學生也“樂”寫,“愿”寫。這樣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這種小練筆的巧妙進行,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從而也極大提高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而且,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理解領悟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這根線上,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對文本的另一種感悟與體驗。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fā)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校本課程。在課堂練筆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加大了學生語言運用的頻率,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鮮語匯,學生的語言得到了不斷豐富。憑借著教材的豐富資源,我努力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在活動里,時時處處操練文筆,讓學生在練筆中體驗成功,在成功中感受習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