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嘯 種坤
摘 要:古陜州是絲綢之路上溝通東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且具有鮮明地方特征的地域文化。陜州八景即為陜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分析陜州八景涉及的豐富歷史地理信息,可以管窺陜州歷史的千年滄桑。
關(guān)鍵詞:陜州;八景;三門峽
陜州,因“陜”而名。歷史上的陜州東據(jù)崤陵,西望函谷,南依甘山,北臨黃河,是古代長安與洛陽之間來往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絲綢之路上東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陜州八景即為陜州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這八景中涵蓋有今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絲綢之路崤函古道石壕段、民族精神的象征中流砥柱、北宋詩人魏野故居、黃河漕運等諸多歷史遺跡,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根據(jù)八景內(nèi)容和方志記載,陜州八景概念形成于北宋之后,在明中期已經(jīng)定型。明萬歷十年《陜州志》中,稱之為“郡城八景”。王子謙為每一景寫下的七言定名詩是目前可考最早有關(guān)陜州八景內(nèi)容的史料記載,惜無繪圖。清乾隆年間編修的《重修直隸陜州志》在卷首圖考中首次繪制了陜州八景圖,而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的《陜州直隸州志》的八景圖最為細致,如下圖。
崤陵風(fēng)雨:《左傳》記載:“晉人御師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崤陵為崤函古道的一部分。崤函古道起于潼關(guān),過秦函谷關(guān),經(jīng)陜州,避風(fēng)雨也,是東至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一處極其珍貴的文化遺存。公元前627年,晉軍在崤陵附近設(shè)伏擊敗秦軍,史稱“崤之戰(zhàn)”。除卻戰(zhàn)事,崤陵地段山勢險峻,樹木蔥郁,較周邊地區(qū)易形成雨雪小氣候,故崤陵常與風(fēng)雨相連。唐劉禹錫《寄陜州姚中丞》詩中開篇就寫到:“八月天氣肅,二陵風(fēng)雨收?!碧拼笤娙硕鸥ν窘?jīng)此處寫下了著名詩篇《石壕吏》。2014年,崤函古道石壕段作為絲綢之路一部分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洪巖秋霽:洪巖位于三門峽市湖濱區(qū)高廟鄉(xiāng)小安村附近。這里的秋日風(fēng)光旖旎,特別是秋雨過后,紅葉如屏,云山重疊,百鳥和鳴,古寺巍峨,流水飛瀑,美不勝收。這里有古寺一座,名為洪巖寺。據(jù)明代《洪巖寺石路記》碑記載,洪巖寺最早為石窟寺,后逐漸在石窟外修建了大殿等建筑,惜現(xiàn)已不存,但至今留有明清碑刻多塊。
峴山煙靄:峴山又作峴頭山,位于三門峽南部陜州區(qū)與靈寶市交界處,屬秦嶺崤山山脈主要山峰之一。《新唐書·地理志》記載陜縣有峴山?!蹲x史方輿紀(jì)要》記載有靈寶峴山“在縣東三十五里,山連陜州界。曹陽水出焉。形似襄陽峴山,因名”。由此可知,陜州峴山仿湖北襄陽峴山而來。襄陽峴山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三國時,孫堅“單馬行峴山”為劉表部將黃祖士兵射殺而亡。西晉名將羊祜屯兵襄陽時“樂山水,每風(fēng)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與友人也常登此山,感慨懷才不遇,留下《與諸子登峴山》一詩。名人勝跡,后人多所附會,陜州峴山便是附會襄陽峴山而來。當(dāng)然古時的陜州峴山的景致和地理位置都與襄陽峴山極為相像,植被較好,樹高林茂,常有云氣從山中升騰,形成茫茫霧海,有峴山煙靄之說。而陜州人的附會,有如蘇東坡赤壁懷古,赤壁真假已在其次,如清人朱日浚所說“赤壁何須問出處,東坡本是借山川”,峴山煙靄可以說是與此異曲同工。
金沙落照:陜州故城西北方有一大片黃河灘地,這里春日繁花似錦,風(fēng)景優(yōu)美,有“萬錦灘”之名。夕陽西下時,霞光四射在這里的黃河河面上,泛出萬道金光,被譽為“金沙落照”。古時途徑陜州的帝王將相常登上陜州城北城樓,登眺此處,抒發(fā)胸臆。《舊唐書》記載貞觀十二年二月,唐太宗巡幸陜州,于“春日登陜州城樓,俯眺厚野回丹,碧綴煙霞,密翠斑紅,芳菲花柳,即目川岫,聊以命篇”。詩曰:“碧原開霧隰,綺嶺峻霞城。煙峰高下翠,日浪淺深明。斑紅妝蕊樹,圓青壓溜荊。跡巖勞傅想,窺野訪莘情。巨川何以濟,舟楫佇時英?!碧瞥娙藙⒂礤a也曾在此寫下了《登陜州北樓卻憶京師親友》:“獨上百尺樓,目窮思亦愁。初日遍露草,野田荒悠悠。塵息長道白,林清宿煙收。回首云深處,永懷鄉(xiāng)舊游”。
繡嶺云橫:清代以來誤作“繡嶺橫云”。繡嶺,在今陜州區(qū)菜園鄉(xiāng)石門村南。嶺南是橐山,嶺下是槖水,居高臨下,依山傍水,草木蒼翠。繡嶺坡上有唐代繡嶺宮及唐三生公主墓,隔河有唐大通寺和神雀臺。據(jù)《新唐書》載陜州硤石縣“有繡嶺宮,顯慶三年置;東有神雀臺,天寶二年以赤雀見置”。繡嶺宮是唐代崤函古道上重要的皇帝行宮?!睹骰孰s錄》記載:“上(唐玄宗)幸東都,至繡嶺宮?!币蚺忈藕诺溃緩酱颂幍奈娜四蛯C嶺多有吟詠。如唐代詩人陸龜蒙,寫下的《開元雜題七首·繡嶺宮》:“繡嶺花殘翠倚空,碧窗瑤砌舊行宮。閑乘小駟濃陰下,時舉金鞭半袖風(fēng)?!碧评疃吹摹独C嶺宮詞》、崔涂的《過繡嶺宮》等詩,也都借此地景致抒發(fā)了對大唐盛世的懷念。
草堂春曉:魏野草堂是北宋著名詩人魏野隱居的地方,在今三門峽市湖濱區(qū)上官村。魏野,字仲先,號草堂居士,陜州人。《宋史》記載魏野“居州之東郊,手植竹樹,清泉環(huán)繞,旁對云山,景趣幽絕。鑿?fù)临笳?,曰樂天洞,前為草堂,彈琴其中,好事者多載酒肴從之游,嘯詠終日”。魏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fēng)格,多警策句”,在當(dāng)時詩名遠播。大中祥符初,遼國遣使至宋,稱其國有魏野《草堂集》十卷上半部分,請求給予下半部分,宋真宗下詔給予,其盛名可見一斑。宋真宗曾派遣陜令王希招其出山為官,被魏野婉拒。宋真宗命人給魏野草堂作畫以看究竟,并要求陜州官員對魏野要經(jīng)常照顧。天禧三年(1019)魏野去世,宋真宗下詔追贈其為秘書省著作郎。魏野一生清貧,因其優(yōu)秀的品格和詩作,為后世所尊祟。魏野草堂得到后世陜州地方官員的多次修繕,這也反映了地方官員在封建科舉及宦海沉浮下,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隱士文化強烈的共鳴與向往,“草堂春曉”自然成為古陜州八大景最具人文情懷的歷史景觀。
茅津夜渡:明萬歷《陜州志》稱之為茅津晚渡,至清代演變?yōu)槊┙蛞苟?。茅津渡,又名“陜津渡”,現(xiàn)址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區(qū)北部會興街道,所以又稱會興渡口,是黃河三大古渡之一。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云:“陜城北對茅城,故名茅亭,茅戌邑也,津亦取名?!泵┙蚨墒菚x南豫西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655年,晉國在此渡河假虞滅虢。古渡口傍依大河,夕陽時分及夜色頗具韻味。正如北宋陜州詩人魏野在《茅津渡》一詩中所描繪的“數(shù)點歸鴉啼遠樹,人行欲盡夕陽路。暮靄還生竹塢村,西風(fēng)乍起茅津渡。颙昂三兩待舡人,衛(wèi)塞抉篩理水濱。忽見爐中煙一縷,只應(yīng)炊稻烹霜鱗”。今日,茅津古渡已成為三門峽市黃河公園的主要景觀,向游人訴說著自己的千年滄桑。
禹門積雪:禹門即三門峽峽谷,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和山西省平陸縣間,是黃河中游的著名峽谷。相傳大禹在此治水,劈山導(dǎo)流,鑿龍門,開砥柱,于滾滾濁浪中形成了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故稱“禹門”。禹門之下有著名的中流砥柱。三門峽谷是古代黃河漕運最艱險之地,又有黃河峽谷奇觀,因此古代帝王士子常到此觀賞奇景,祭拜大禹。唐太宗李世民巡幸后曾題詩曰:“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碧拼鷷伊珯?quán)曾在《砥柱》詩中寫道:“禹鑿鋒芒后,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北彼螘r司馬光游歷到此,留下了《謁三門禹祠二首》《游三門開化寺》等詩篇。
陜州八景是陜州地區(qū)歷史人文積淀的產(chǎn)物,它將地理、歷史、人文充分結(jié)合,繪就了陜州的四時山水風(fēng)光。它濃縮了陜州的歷史典故,營造出詩情畫意的陜州景觀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為文化遺產(chǎn)保護、城市規(guī)劃、旅游開發(fā)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明)趙恒修,王承蕙纂.陜州志[M].明萬歷十年刊本.
[2](清)龔松林修.重修陜州直隸州志[M].清乾隆十二年刊本.
[3](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jīng)注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
[4](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8](清)趙希曾纂修,孔廣聰續(xù)修.陜州直隸州志[M].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9]歐陽珍.陜縣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附:明代萬歷《陜州志》王子謙八景詩
崤陵風(fēng)雨:崤陵地險當(dāng)要沖,勢與□□遙爭雄。五丁鑿山運神力,古路曲折如游龍。東風(fēng)吹云鎖蒼碧,一雨滂沱阻行客。風(fēng)雨猶存舊日聲,昔人避雨成空跡。山禽啼處坂轉(zhuǎn)高,馬蹄隱隱車勞勞。君行過此須努力,咫尺前途如矢直。
洪巖秋霽:洪巖秋霽如危屏,千年擁護甘棠城。崖前流水瀉銀漢,崖下古廟秋山靈。西風(fēng)瑟瑟苔花冷,旭日行空散清影。碧玉一片臥高崗,紅葉千林爛春景。巖前有客負奇才,只今射策黃金臺。臨談到景歌一曲,男兒那用傷離懷。
峴山霧靄:峴山峙立高千尺,俯視群峰青奕奕。終南太白遙爭雄,疑是芙蓉倚空碧。晴嵐爽氣日夕浮,遠迷征鳥低林丘,清風(fēng)乍起靈籟集。秋雨將來濕翠流,襄陽太守今何在。水底沉碑有遺愛,山頭落日照大河,長使行人增感慨。
金沙落照:太陽渡口黃河流,此岸平陸南陜州。晴沙兩岸燦金色,西風(fēng)洛日映孤洲。中條嵯峨壘晴土,朵朵芙蓉倚河曲。灘頭水長帶龍腥,岸畔水清凝雁足。小城花壓春云低,柳絳裊裊黃鶯啼。東風(fēng)阻席送行客,馬蹄踏破苔痕碧。
繡嶺云橫:繡嶺巉巖滴清翠,勢接崤函產(chǎn)靈異。峰頭古殿草迷蹤,巖畔殘碑苔蝕字。白云千丈空谷中,有時作雨從飛龍。流泉滴滴奏清音,古木蕭蕭含秋風(fēng)。我曾到此覽陳跡,幾度張筵送行客。不見當(dāng)年鶴發(fā)翁,空余千崴桃花碧。
草堂春曉:仙人騎鶴漢漫游,空余茅屋臨荒丘?;那鹉昴甏翰荼蹋扇藷o音鶴無跡。門前啼鳥自四時,落花幾度春風(fēng)吹。長松路濕翡翠葉,喬木月掛珊瑚枝。草堂幾度曾離別,遙憶仙人五情熱。君今燒尾赴龍門,會看蜚聲振前列。
茅津晚渡:陜州城頭鳥欲棲,茅津渡口日平西。波光溶溶散霞彩,萬古朝宗向滄海。三門直下障狂瀾,中流砥柱高巑屼。長鯨過此方變化,鵬飛六翮青云端。扁舟橫渡催行客,十幅蒲帆晚山碧。祖筵倒盡玉壺雙,鴻雁一聲天咫尺。
禹門積雪:大河西來觸禹門,洪濤千丈如雪奔。天生砥柱屹然立,疏通古跡今猶存。飛廉一夕驅(qū)滕六,剪出瓊花積空谷。誰移銀海向人間,玉立水□□吟目。甘棠有客賦遠游,沙邊落日暫亭舟。春雷咫尺驚潛蟄,行當(dāng)努力爭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