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嬋
【摘要】? 在班級管理當中,總有一小部分學生存在著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如何打開這部分學生的枷鎖,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是班主任需要深入探討和花時間精力去做的一件事情。本文通過一個真實的學生案例,分析了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及形成障礙的個人以及家庭原因,研究了心理輔導的種種策略,并動員該生所信任的身邊的所有人,對其心理問題進行了對癥下藥的長期的輔導,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心理障礙 家庭背景 人際危機 信任關愛 溝通調試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9-251-02
一、案例基本資料
姓名:涂河玲;? ?性別:女? ? ?年齡:17歲
二、問題概述
該生對老師較尊重,但性格內向孤僻,幾乎不與同學打交道,存在著一定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記憶性思維較混亂,學習和生活上存在著一定的記憶障礙,時有間歇性莫名其妙的笑聲,語言表達喜反復且不清晰,喜歡整天沉浸在自我世界中。
三、個案背景探究
1. 家庭情況
該生老家在湛江廉江,父母幾年前到東莞打工,初三時其隨父母到東莞讀書。父親是長安鎮(zhèn)一酒店主管,母親因病閑置在家。該生還有一個姐姐,于2014年9月考入廣州一民辦大專,每年學費生活費高昂,經濟壓力較大。2014年該生母親去世。父親與一離婚女人同居,對子女感情較淡漠,并時常抱怨子女花銷大。2015年底父親自身也查出了患了鼻咽癌,邊打工邊治療。2016年10月,該生姐姐因在校感情遭受較大打擊而得了抑郁癥,輟學在家,同年12月因精神問題送至廣州某精神醫(yī)院治療,該生也曾請過長假陪護姐姐。
2. 學校生活
該生讀小學時,成績較好,對老師很尊重,與同學相處融洽,人際關系也較好。進入初中后,由于其性格愛絮叨愛管事,同學關系開始僵化,她對同學有高度的戒備心,認為同學都很虛偽,勢利,愛向老師打小報告,而同學卻都覺得她有點古怪,反復無常。漸漸地她覺得同學較難相處,形成了獨來獨往的性格。到高中進入我校之后,該生是住校生,這種性格也得不到改善,同學認為她過于孤傲,目中無人,在一次口舌之爭中宿舍全體女生對她進行群毆,事后其原來的班主任也沒有深入調查了解,據(jù)眾人之辭認定過錯在于該生而草草了事,致使該生孤僻的性格、人際交往障礙問題更加突出。
3. 個性與興趣
性格內向,脾氣古怪,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與記憶性障礙。愛好聽歌,散步,涂鴉。
四、分析與診斷
1. 家庭環(huán)境造成人格障礙
由于母親的去世,父親的再娶,父親與后母的冷淡,使年幼的河玲沒有得到足夠的溫暖和愛,使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恐懼。母親去世后,父親再娶,雖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但并未彌補其心理創(chuàng)傷,其內向孤僻的性格反而讓父親和繼母認為這個女兒不乖巧,并不疼愛。加上后來姐姐的上學、父親的得病,使這個原本經濟并不寬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父親曾勸說她不要讀書外出打工,但河玲堅持苦讀,并利用寒暑假打短工的工錢維持自身的生活。姐姐不幸得了抑郁癥、父親患鼻咽癌后,家庭的種種使河玲的心理壓力更大,她的整個身心都被家庭所牽絆,致使她本人記憶力急降,精神問題日漸嚴重。
2. 人際關系危機造成自我意識欠缺
由于家庭原因,造成河玲內向孤僻、不喜與人打交道的性格,加上后來精神世界的分裂、自言自語與莫名其妙的笑聲,使同學認為她又精神問題,都不愿意與她來往,連同桌也嫌棄她也不愿意與她同坐。
由于最親近的父親的不完全接納,造成河玲認為自己是家里多余的;同學的冷落造成河玲認為自己是班里多余的人;而她自己也認為自己笨,成績不好,不會討好別人,不值得別人愛,生活在這個世上是多余的,加上家庭的種種重壓,使他有時痛苦無法排遣時,真想一死了之。這些都是認識上的偏差,造成她無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 本個案有明顯精神焦虛傾向,屬心理障礙。
五、輔導策略
1. 采用合理情緒和認知調整的輔導方法。
2. 學校和家庭的配合輔導。
3. 邀請學校社工、心理老師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六、輔導經過
1. 用信任與關愛,解開心結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河玲的人際交往障礙源于她對同學的不信任、曾有的同學矛盾所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為此,一方面我抓住她對老師的信任,經常與她聊天,了解她的思想動態(tài),關心她的學習生活情況,在知道她爸沒有給夠她伙食費而造成她經常吃泡面、有一頓沒一頓的情況下,我私自掏錢給她吃飯;了解到她受家庭問題困擾,我經常開導她,要她積極樂觀面對,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知道她學習記憶有困難,我經常鼓勵她要有自信,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多與老師、同學交流。知道她心事重,愛寫日記,我讓她把生活和學習中最不滿意的事情、最感到挫敗、最心煩和不安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讓她找到一條宣泄的途徑。根據(jù)河玲的興趣,我把班上的板報工作交給她負責,讓她分散一點注意力,她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認真,板面設計新穎,內容豐富。我經常因此在班上表揚她。她在找到了信任和自身的價值后,開始逐步向我敞開了心扉。
另一方面我通過主題班會、班級活動等形式引導全班同學要加強班級凝聚力,同學之間應該團結互助,做到不歧視不欺凌弱小,并找到河玲的同桌還有她身邊的同學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到河玲的遭遇,要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她走出困境。
2. 與家長配合,營造愛的氛圍
河玲心理障礙產生的一重大因素就是家庭問題。母親的去世、父親的再娶、家庭的淡漠、父親與姐姐的先后得病,都使到本不屬于她這個年齡的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壓力,致使她整天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而產生了精神上的游離問題。
為此,我通過電訪、家訪,積極與其家長溝通,讓她的父親能關心她的學習、生活,在經濟上能力所能及的給予她足夠的生活費,要加強家長的管教能力,同時要求家長能當孩子的表率,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因為家庭自身困難就完全撒手不管。在家也應多表揚鼓勵孩子,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和承受困難的能力。
要發(fā)揮其特長,激發(fā)自尊心和自豪感,并訂立明確的學習目的,短期目標等階段性目標的獎勵。多與子女聊天,不要把太多的家庭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
3. 加強溝通,做好心理調適工作
鑒于河玲的實際情況,我通過直接交談向她介紹一些心理健康知識,使其能形成一些比較正確的認識,從而能正確對待自己遇到的麻煩。除此之外,我還利用書信方式(因為河玲愛寫作),幫她分析自己的情況,問題出在哪里,應如何面對遇到的問題,例如:父親與姐姐的病情不是你造成的,不要過多怪罪自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而應振作起來,多關愛父親姐姐,保持樂觀心態(tài),營造融洽有愛的家庭氛圍;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和自己;自己就是自己,任何人無法替代,我是獨一無二的,要活得不卑微,不自踐,要有骨氣;當我們無法改變一些既成的事實時,要把心靈的窗戶投向那些美好的事物。
另外,為更有效的解決河玲的心理問題,我還專門把她的相關情況向學校社工、心理老師做了匯報,與他們探討治療河玲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問題,邀請有經驗的社工和心理老師與她做交流,做好其心理輔導工作。通過組織相關的社工活動,讓河玲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以提升其人際關系與自身交際能力。
七、輔導結果與反思
通過對河玲半年多來持之以恒的輔導,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她漸漸樹立起對學習、生活的信心,性格變得開朗樂觀起來,同時學會及時控制、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提高自控能力,與同學的關系也變得融洽起來,較好地融入集體大家庭。面對家庭困難也沒有那么的悲觀壓抑,記憶障礙也得到了一定的消除,學習上有了一些進步。
對于心理存在嚴重障礙的學生,教師在進行心理輔導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去挖掘其原因,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打開學生封閉的心扉入手,只有讓學生信任了老師,老師的心理輔導才能達到切實的效果。同時,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動員該問題學生身邊的所有人,如家庭成員、同學、朋友、社工、心理老師等,對她做長期持之以恒的關愛與心理輔導,才能收到實質性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葉奕乾,何存道,主編.《普通心理學》 2004年6月第四版.
[2]黃玉梅.《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階段性特征及矯治對策》,中等職業(yè)教育,2010年6月.
[3]全芳芳,王杰.《中職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歸因分析》 ,《學周刊》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