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曄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 100102
調研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高校思政課學生評教體系與其他學科評教體系基本一致,有的高校評教體系設置至今少有更改,且無論是專業(yè)課還是選修課,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從評教題目到權重設置幾乎都一樣,這樣的評教體系沒有考慮思政課的學科特點,對不同學科教師的評價也會有失公允。
調研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高校思政課學生評教體系在設置之初都會參考專家或同行評教的指標體系,借鑒其指標體系的分類和權重設置。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完整,但畢竟學生評教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專家、同行或領導,視角偏頗會導致評教體系題目設計不符合學生實際,影響學生評教效果。
調研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高校在構建思政課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時,求多求全,造成評教題目總量多,學生評教易疲倦;有的不注重主客觀題目數(shù)量的搭配;有的題目表述有歧義;有的忽視了題目間的邏輯關系,造成一題多問,含義冗雜,問題頗多,嚴重影響學生評教工作。
思政課作為大學生必修課,與其他學科不同。與專業(yè)課相比,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內化于心而后外化于行;與選修課相比,規(guī)范性更強,學生不分專業(yè)不分年級,都必須參加思政課學習。所以,在評價體系的構建時,應針對思政課政治性強等特點設計評教體系。
學生評教體系的構建,要時刻從學生視角出發(fā)??紤]什么樣的課程設計是學生喜歡的,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是學生關心的,什么樣的教授方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什么樣的考核方式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所學的等等。采用學生的話語體系,避免科研用語和專業(yè)術語,注意書面化清晰表述。
構建學生評教體系時,要注意維度設置的合理性和評教題目間的邏輯關系。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感受最深,評價也最真切,但對于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學水平等,學生僅憑聽課很難判定,難免以偏概全,所以要根據(jù)上述情況設置合適的評教維度。
評教題目的設計上要注意邏輯關系,一個維度的題目切勿重復、相互包含,要合理分配主客觀題目數(shù)量,控制題目總數(shù)量,封閉式和開放式題目相結合,題目語言要平實、簡潔,無情感導向。
表1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評教指標體系
各個高校思政課學生評教體系一級指標不盡相同,有的分為“基本素質、教學技能、教學效果、教學條件”四大類,有的分為“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講授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材選用”六大類,有的分為“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四大類。
基本素質涵蓋了教學素質、教學經驗等,這些指標專家評價更合適;教學技能包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等,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雖不完全相同,但可合并評價;教學條件一般包括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料或教材選用,其中教學環(huán)境一般是專家、領導評價的內容,教學資料或教材選用學生評價也意義不大。綜上所述,學生評教體系的核心指標應集中在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
二級指標體系涉及具體問題的描述,參考各高校評教體系,去粗取精,結合思政課學科性質,設置如下,見表1。
各個高校思政課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權重設置方法不一,有的采用專家排序法,有的采用層次分析法,有的采用薩蒂提出的標度法。
本文在指標體系權重設置時,面對面調研思政課任課教師、教務處工作人員、同行專家等,并匯總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學生的意見建議,認為四個一級指標都很重要,不可厚此薄彼。多數(shù)教師認為教學效果評價中“教師的講授能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通過學習,能將課程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更為重要。
考慮到題目數(shù)量以及總分值,本文構建評教指標體系權重如下:一級指標教學態(tài)度權重0.24,下轄四個二級指標,每個權重0.06;一級指標教學內容權重0.24,下轄四個二級指標,每個權重0.06;一級指標教學方法權重0.24,下轄四個二級指標,每個權重0.06;一級指標教學效果權重0.28,下轄四個二級指標,前兩個指標每個權重0.06,后兩個指標每個權重0.08。
各高校評教體系采用的評分制也不盡相同,有的采用等級評分制,有的采用1-5分或1-10分評分制。等級評分制選項設置多為兩種,一種是“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太滿意、非常不滿意”五等級,一種是“優(yōu)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級。
等級制的優(yōu)點是簡潔明晰,從字面意思就能讓學生明白評價等級,但其容易引導學生感性評教,缺少量化數(shù)據(jù)。而評分制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用數(shù)字客觀理性評價,相比之下1-10分閾值更廣,準確度也更高,本文選用1-10分評分制對思政課學生評教指標體系進行分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