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這節(jié)課我準備得挺充分的,可為什么就是達不到預期效果呢?”“我怎么總是達不成目標呢?”這些問題經(jīng)常困擾著新任教師。我們的課堂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教師往往不敢忽略任何一個知識點,過于重視面面俱到而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抓不住核心問題,難點得不到有效突破,大費周章備課、授課,卻達不到預期效果,往往下課后自己累得一身汗,學生卻仍是一臉茫然。這種教學困境的形成主要在于教師備課時搜集的資料太廣太雜,不能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過于強調(diào)范圍上的廣度而忽略精度與深度,不能有效突出重點、難點與疑點,從而影響課堂主旨任務和核心目標的達成。
概括之,新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師所用的教案或者課件呈現(xiàn)的教學目標很多形同虛設、流于形式,整個課堂的教和學與教學目標之間關系并不緊密。長此以往,課堂教學經(jīng)常導致老師累、學生累、教學效果差。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要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教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nèi)容,簡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p>
在王希鋒校長帶領語文教學改革后,我們學校實行“單元整合式小學語文教學法”。該模式中的11個課型有效地解決了語文教學中“詞”“句”“章”的問題,明確了每個課堂模型中的教學目標,設定了每種課型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實施都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進行。
對于“詞”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基礎過關課一”和“基礎過關課二”。
“基礎過關課一”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正確認讀一類字和二類字及由它們組成的詞語,正確書寫一類生字。為了檢驗教學效果,整堂課都是圍繞“讀”與“寫”展開,課堂上實行了4人小組的合作模式,4名學生為一個團隊,每位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采取兩種方法:(1)分小組進行計分,采取答對加分的原則;(2)采取減分制度,對預習不到位或是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適當減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完成正確書寫一類生字的目標,可以用書空、筆寫、利用熟字換偏旁等方式達成目標,做好聽寫準備。
“基礎過關課二”是對“基礎過關課一”的查漏補缺,當天檢查反饋,語文字詞等基礎部分是需要學生進行反復記憶的,對于字詞學習的要求,要達到100%的過關率,特殊情況下,做到降量保質(zhì),給基礎稍弱的學生多一點時間,保證質(zhì)量,但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盎A過關課二”增加了美觀書寫一類生字的目標,這比“基礎過關課一”的目標更高,要求更明確,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目標,教師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字帖,先由學生仔細觀察其偏旁、占格、結構等,再由教師范寫,之后讓學生描紅,做到描紅不露頭,再在田字格中美觀書寫兩個生字,做到鞏固練習。
“句”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整合式小學語文教學”下的主題讀悟課、讀寫結合課、拓展閱讀課、習作指導課等,每個單元設定兩個教學目標,一個是語文的人文性目標,一個是語文的工具性目標即知識點目標。前者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表達,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法,然后再在悟中讀。后者通過語文的工具性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以致用。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整個單元全都是描寫動物的文章,主題就是“我喜愛的小動物”。我們在認真研讀了課標的情況下,將本單元的人文性目標設定為“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悟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緊緊圍繞這個目標,通過指導學生朗讀,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加深思考,并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碰撞和共鳴,從而達成這一教學目標。知識點目標設定為“學會運用反語的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這一目標是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目標,在讀寫結合課上,首先讓學生從教材文本出發(fā),復習課本中出現(xiàn)的關于運用反語修辭的語句,再嘗試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仿寫,從而達到閱讀與習作的配合提升。我們又在習作指導課上,指導學生完成整篇關于運用反語修辭描寫小動物以表達喜愛之情的文章,以達成學生對篇章結構的掌握。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既學習鞏固了本單元的知識訓練點,又訓練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習作水平明顯提升。
“單元整合式小學語文教學法”模式下的教學目標是經(jīng)過集體教研提煉總結而出,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都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實施的,教學目標真正地契合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市高新區(qū)豐奧嘉園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