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鋒
新一輪課程改革,不僅僅是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鍛造一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目前,我們的教師普遍感到缺乏專業(yè)指導,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培訓量大面廣,而后續(xù)培訓更為關鍵,僅靠專家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針對這一情況,積極創(chuàng)新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徑,構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應是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教研工作的重點。
首先,要積極構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如何開展校本教研,建立什么樣的教研模式是校本教研的關鍵所在,學校應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將校本教研確立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研的主要內容。為確立校本教研的主要地位,要按照“以學校為中心,以教室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研要求,充分利用好學?,F有的資源,發(fā)揮老師們的集體智慧,同時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形成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的內在機制。
二是形成校本教研模式,促進校本教研的開展。積極探索“參與分享式”的教研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開展教研活動。如在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時,將教研地點就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培訓者先親自上課,然后結合實踐講理論,一會兒給教師講,一會兒給學生講,把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課堂直觀地表現出來。
三是建立與校本教研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切實將校本教研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建立理論學習制度,每周要有一定的集中學習時間,保證學習的實效性。建立對話交流制度,定期開展對話交流活動,進行專題研究等。建立課題研討制度,每項課題從申報、立項到制訂實施方案,再到實驗過程都要確立嚴格的制度,保證每項課題的順利實施。采取“請進來”的方法加強教研,邀請專家、名師來校座談,拜全國著名教學專家為師等。
四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提高校本教研質量。加大網絡硬件建設的力度,保證校園網絡的暢通;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對全體教師進行網絡教研的校本培訓;制訂詳細的教研計劃,以便更有目標地參與網絡教研活動;開設豐富多彩又有針對性的欄目,拓寬教研視野;建立教研組長博客,通過對教研專題的討論加強對教師教研的深度引領,實現及時交流、追蹤問題、在線研討、共建資源、共享成果的目標。
其次,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評價機制,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對于適應期的青年教師要加強對他們職業(yè)道德的評價,重點考查他們的教學基本功,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對于發(fā)展期的合格教師,要重點評價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引導他們結合自身工作,自選科研課題,進行課題論證,開展實驗研究等。
實踐證明,校本教研是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一種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培訓途徑。它必將在新課程實施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從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