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生動地解釋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一個人閱讀量的多少是其能否寫好文章的關鍵,也是衡量這個人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條件之一。在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閱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寫作則是語言的輸出過程,語言的輸出是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其前期的語言輸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梢?,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之密切。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談起寫作,學生普遍長嘆一口氣:“哎,不會寫,完全不知道怎么寫?!苯處熞矔锌f千:“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逼鋵崳谡Z文寫作教學中,我們只要找到閱讀與寫作的關聯點,掌握好這兩把“利劍”就能達到“雙劍合璧,威力大增”的功效。那么,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有哪些?怎樣實現閱讀為寫作更好地服務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閱讀為寫作提供了素材
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晚年在繁忙的公務中仍舊利用休息時間寫作,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就立即摘取身邊的樹葉記錄下來,回家后儲存在瓦罐里。這樣年復一年,十年后將所積累的素材加以修改整理,最終寫下了《輟耕錄》。可見,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因素。在初中語文寫作中,學生之所以不知道作文怎么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素材可寫。閱讀作為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圍繞教材,為學生選擇一部分讀本,讓學生閱讀揣摩、消化、領悟,最終形成自己的內在語言,這樣他人文章中的養(yǎng)料才能內化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只有掌握大量的素材,學生在寫作時才能信手拈來、下筆如有神??梢赃@么說,語文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素材往往來源于閱讀中或直接或間接的感受。因此,在語文閱讀中累積語言素材是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意義。
在閱讀中累積素材,首先,需要教師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教師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欣賞,內化,讓學生得到知識的滋潤、藝術的熏陶。其次,在課外延伸閱讀中,作為閱讀主導者的教師要注意把握現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選擇構思新穎、視覺獨特、富有新鮮知識的閱讀材料。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材料,學生自己選擇的閱讀材料才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將閱讀材料中的語言轉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在寫作時讓學生“有水可倒”。
例如,在九年級語文《沁園春 雪》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多加閱讀,并且背誦?!氨眹L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边@句話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句話也寫出了視野的遼闊?!胺狻睂懙孛妫话察o;“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又如《星星變奏曲》這首詩中寫到的“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卑岩雇淼陌矊帯⑵届o、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上述例子中,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了描寫雪的風光以及描述星空的語句,這些都可以成為以后寫作中的素材。
在閱讀中能夠提升寫作情感
2017屆文科狀元吳錚說:“在整個學習階段,學習語文最大的感受就是閱讀。父母給的零花錢有一多半都用來購買語文閱讀材料。語文就是厚積薄發(fā),我現在很慶幸堅持了自己的寫作道路。除了廣泛閱讀的深厚積累,還要歸功于自己堅持了一種在應試中稍有風險的寫作風格。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累積情感,帶有自己的觀點,并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運用到寫作上,帶著真實感情去寫,自然能夠一氣呵成?!?/p>
在這里,閱讀的時候需要帶有感情地去讀課外讀本。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色彩斑斕、撲朔迷離的情感世界,因此語文閱讀對學生的心靈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讀本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理念和情感,對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情感教育這一要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細胞,只有讓學生在情感中體會,他們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強烈共鳴,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真正到位,才能讓學生的感悟更加透徹,才能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從而運用到語文寫作中,才能更加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才說,語文閱讀于寫作情感起到了重要意義。
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
首先,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對好的文章進行模仿,茅盾說過:“模仿是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低形式?!蹦7?,顧名思義并不是照抄,模仿其中的用語、模仿文章的格式、模仿作者的表達方式等,結合閱讀的文章精華進行模仿寫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思維,促使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并提升自己,通過模仿汲取文中的營養(yǎng)成分,最終以模仿達到超越模仿,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寫作風格。模仿是學生創(chuàng)作文章的基礎,創(chuàng)作是讓學生模仿的目的。教師讓學生模仿時,要帶有目的去模仿,幫助學生深度解剖范文,感悟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體驗、學習作者表現生活的方式,讓學生觀察、認識寫作的本質,掌握寫作規(guī)律,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具有真意的文章。例如在《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中,作者寫母親對自己的關愛時,并沒有直接描述母親是如何照顧癱瘓兒子的,而是通過一句話來表達的:“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眱H僅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母親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兒子的身上,其他的事情都無暇顧及。這種側面烘托的效果比直接描述更能打動人心,學生在寫作中對人物描述時就可以借用這種手法,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運用,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進而將淺顯的模仿內化成為自己的信息,在以后的寫作中靈活運用。
其次,通過閱讀范文,可以讓學生從原文的閱讀中跳出來,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散思維,在寫作的空間遨游。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通過第一段中可以得出濟南的冬天沒有風,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第三段作者寫到“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對于這一段,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讀完,然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腦海中濟南的冬天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其次,再讓學生回憶一下,我們生活的地方,冬天又是一幅怎樣的場景?我們可以讓學生再想象一下我們的家鄉(xiāng)之外的地方,冬天是什么樣子的?那么其他地方呢,有沒有冬天,冬天是什么樣的?甚至可以讓學生自行想象,其他季節(jié)的景象。這樣能夠讓學生源于文章,跳出文章進行想象,進而擴大想象的范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思維。當然,想象的起點是生活,想象的終點要高于生活,我們要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仔細品味生活,感受生活,高出生活,跳出生活,將自己的一切感受以文字為載體記載下來,最終回歸生活。
結語
實踐證明,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將閱讀和寫作看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對待,將二者緊密聯系起來,先讀后寫、以讀供寫,讀寫結合、相互促進,從而能較好地發(fā)揮整體優(yōu)化的作用。總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反之,寫作又促進了閱讀質量的提高。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閱讀的基礎作用,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詞匯量,最終提高作文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