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厚鑫 廖貴益
1.1 供體一般情況及捐獻類型 供體,男性,年齡13個月,身高60 cm。血常規(guī):白細胞3.65×109/L,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5.7%,血紅蛋白95 g/L,血小板169×109/L;肝腎功能:清蛋白38.4 g/L,谷丙轉(zhuǎn)氨酶5.0 U/L,谷草轉(zhuǎn)氨酶22 U/L,總膽紅素4.9 μmmol/L,直接膽紅素1.3 μmmol/L,血尿素氮3.9 mmol/L,血肌酐16.6 μmmol/L,血鉀3.96 mmol/L,血鈉137 mmol/L,血氯103 mmol/L;每小時尿量約200 mL;體溫正常,血壓依靠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在正常水平;HbsAg(-)、HBV(-)、HIV(-)、梅毒(-);痰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陰性。傷后ICU救治3 d,由2名有資質(zhì)高級職稱??漆t(yī)師共同診斷該供者臨床腦死亡,根據(jù)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分類標準,本例捐獻者屬于中國三類(C-Ⅲ),即中國過渡時期腦-心雙死亡標準器官捐獻[1]。
1.2 供體器官獲取過程 確認捐獻后,供體在便攜式人工呼吸器輔助通氣下轉(zhuǎn)運至手術室,供體全身肝素化后撤除人工呼吸器,專人記錄生命體征變化,撤機后呼吸消失,12 min后心電監(jiān)護示一條直線,觀察2 min無自主心跳。器官獲取小組采用腹部多器官聯(lián)合切取技術獲取供體器官,肝腎獲取后分離肝腎分別置于0℃ UW液中無菌保存。按照網(wǎng)絡分配,獲取的1肝2腎分別配送并移植于上海仁濟醫(yī)院1例肝臟衰竭患兒和筆者所在醫(yī)院l例晚期尿毒癥成年患者。
1.3 腎臟受體一般資料 男性,38歲,身高:170 cm,體質(zhì)量:55 kg,體質(zhì)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9 kg/m2,血型A型、Rh(D)+,群體反應性抗體為 0%。因慢性腎小球腎炎致慢性腎臟病5期3年余,合并腎性貧血,已規(guī)律血液透析治療3年;臨床診斷為慢性腎臟病5期、腎性貧血。術前血紅蛋白108 g/L,血尿素氮9.4 mmol/L,血肌酐714.5 μmmol/L,雙下肢血管彩超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1.4 手術方式及預后 于右下腹腹直肌旁做一長約11 cm弧形切口,修剪腎靜脈,在髂外靜脈壁上縱形剪開與供腎下腔靜脈主干口大小相當?shù)拈_口,用6-0血管縫線將供腎下腔靜脈與髂外靜脈作端側(cè)吻合;再用6-0血管縫線將供腎腹主動脈與髂內(nèi)動脈下端作端端吻合;依次松開靜脈、動脈止血鉗,觀察移植腎血運良好,當即有尿液排出;將一對供腎放入右髂窩并良好固定,把雙側(cè)輸尿管裁剪后合并與膀胱吻合,內(nèi)置雙“J”管2根,于右髂窩、輸尿管膀胱吻合口處各置血漿引流管1根。
術前30 min口服他克莫司2 mg,嗎替麥考酚脂膠囊0.75 g;術中靜滴甲潑尼龍500 mg;術后采用他克莫司+嗎替麥考酚脂+潑尼松三聯(lián)免疫抑制方案,術后前2 d使用甲潑尼龍500 mg/d,術后第3、4、5、6天甲潑尼龍分別改為250 mg/d、120 mg/d、40 mg/d、40 mg/d,第7天甲潑尼龍改為潑尼松片10 mg長期維持;根據(jù)他克莫司血藥濃度調(diào)整免疫抑制劑的劑量;患者術后第1天尿量(17小時)達5 545 mL,血肌酐550.5 μmmol/L。術后彩超檢查提示移植腎血流灌注良好,阻力指數(shù)正常,未發(fā)生移植腎排斥反應,病情穩(wěn)定后出院,門診隨訪?,F(xiàn)患者術后近1年,一般情況良好,腎功能已恢復正常,尿量約2 200 mL/d,B超顯示移植腎形態(tài)、質(zhì)地、血流均正常,雙腎較移植時分別增大約3 cm。
嬰幼兒供腎無論在受體選擇、器官取出、手術技巧、供腎修整以及術后護理等方面均與成人供腎有較大區(qū)別。受者的年齡、體質(zhì)量等是影響移植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接受小兒腎移植的受者BMI一般不超過30 kg/m2[2]。本病例受體BMI 19 kg/m2,術后未出現(xiàn)移植腎衰竭。在器官摘取時推薦使用原位插管灌注的方法,由于嬰幼兒腹主動脈短且細,整塊摘取可以很好保護供腎輸尿管和血管。
國內(nèi)外對嬰幼兒供成人腎移植術選擇單側(cè)或雙側(cè)整塊腎移植,目前尚無定論。移植后的腎臟體積會逐漸增大,2~3周功能與體積可增加1倍,約18個月后可達到正常成人水平[3]。限制嬰幼兒供體單側(cè)腎移植的最大問題是腎單位不足,而雙腎移植可滿足受體早期腎功能的需要。因此,嬰幼兒供體的年齡和體質(zhì)量可作為選擇單側(cè)或雙腎整塊移植的重要參考指標[4]。Kayler等[5]報道嬰幼兒體質(zhì)量比年齡預測嬰幼兒供成人腎移植的術后成功率更加敏感。國內(nèi)學者[6]研究發(fā)現(xiàn),單側(cè)腎移植與雙側(cè)整塊腎移植相比,其成功率并無明顯差異。當然,這些與供體器官的維護及圍手術期的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該例嬰兒腎臟移植手術采用雙腎整塊移植方法,參考標準為供體年齡<5歲、體質(zhì)量<15 kg,受體術后未見腎功能延遲恢復及蛋白尿,術后復查顯示移植腎功能恢復良好。
隨著我國在2015年1月起取消了死囚器官來源,公民死亡后捐獻成為最主要的合法器官來源。由于嬰幼兒發(fā)生意外死亡率較高,故有望成為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獻的重要來源,但目前仍需進一步研究探索,以期降低移植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促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