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雜糧粥,谷香撲鼻、色彩豐富、口感潤滑,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飲食多樣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健康成人每天應攝入12種食物,每周不少于25種。而一碗雜糧粥就包含了3~5種甚至十幾種食物。
1碗雜糧粥=雜糧和精白米比例1:3+種類不少于3種+加水量是糧食的6倍以上+泡豆至少8小時
雜糧包括全谷物和雜豆,小麥、大麥、稻米、燕麥、黑米、玉米、高粱、小米等,都可以通過合適的加工方式作為全谷物,而雜豆則包括除了黑豆、黃豆以外的淀粉豆類,比如紅豆、綠豆、白蕓豆、花豆等。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推薦,每天吃全谷物和雜豆類食物50~150克,大約相當于一天中谷物的1/4~1/3。
這樣搭配,一方面考慮能夠保持較為平穩(wěn)的餐后血糖,另一方面考慮到富含淀粉的豆類和部分全谷物沒有黏性,雜糧與精白米或糯米一起合理搭配,能夠同時滿足營養(yǎng)與口感上的需求。
淀粉豆類的蛋白質(zhì)含量是大米的3倍,而且富含谷物中所缺少的賴氨酸,豆類與谷類一起搭配,可以發(fā)揮氨基酸營養(yǎng)互補作用,從而提高蛋白質(zhì)生物價(蛋白質(zhì)被機體利用程度的指標)。
為了更好地完成“每天不重復的食物種類達到12種以上”的目標,雜糧粥中豆類和谷類的種類數(shù)最好在3種以上。
如果用電壓力鍋做雜糧粥,糧食與水的比例大概是1:10~1:6。
因為電壓力鍋主要是靠壓力烹調(diào)食物,不會像普通明火烹調(diào)那樣,有較多的水分蒸發(fā),所以加水量可以控制在6~10倍。
但如果是普通湯鍋做,需要添加更多水,跟雜糧種類和烹調(diào)時間都有關(guān)系。
豆類和全谷物的質(zhì)地比較堅實,無論是煮粥還是做雜糧飯,最好提前浸泡。
一般來講,豆子浸泡8~12小時,多數(shù)全谷物2~4小時為宜。
如果不是高溫的夏季,方便起見可以選擇電壓力鍋的預約功能,直接預約8~12小時即可。
如果是夏季,可以直接把清洗過的各種雜糧放在容器中,加水沒過食材浸泡一夜,然后再煮粥。
如果認真清洗過雜糧,那么泡雜糧的水最好不要丟掉,否則浸泡出來的維生素和鉀等營養(yǎng)成分就損失了。
需要提醒的是,雜糧粥固然健康營養(yǎng),但聽從身體的反饋最重要。
平時沒有吃雜糧的習慣,剛開始吃時可以適當減少雜糧比例,如先加10%,如果身體沒有不適,可以逐漸增加,一般不要超過一半為宜。這種循序漸進的辦法,同樣適用于消化能力較弱的老人或幼兒。
另外,可以優(yōu)先選擇小米、大黃米、高粱等,有利于改善消化吸收問題的黏性雜糧。
當然,如果仍有不適,可以選擇將雜糧打成糊糊的辦法適量吃。
如果需要控制體重或者三高人群,除了各種顏色的糙米,燕麥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其中含有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的β葡聚糖。
這里注意選擇整個的燕麥?;蛘邏罕獾难帑溒?,而不是添加了糖等成分的速食燕麥片。
大麥和燕麥類似,也含有β葡聚糖,比燕麥更好消化一些。
各種淀粉豆類的消化速度都比精白米面慢,如果腎功能沒有問題,絕大多數(shù)人都適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