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陳琦,張寧,王春雪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發(fā)病率為5%~67%,嚴重影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并增加其死亡率[1-2]。因此,對其抑郁癥狀的評估有助于指導醫(yī)師臨床用藥及評估其臨床預后。
在抑郁障礙的臨床治療實踐中,80%以上選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作為療效評估標準[3]。近年來運用手機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模式逐漸得到驗證。為快速掌握HAMD抑郁癥狀評估操作技能,本文運用手機視頻學習法教學練習HAMD抑郁癥狀評估操作技能,并與傳統(tǒng)的帶教教學法進行比較,現匯報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12月-2017年7月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精神與臨床心理科碩士實習醫(yī)師28名,其中男性10名,女性18名,實習時間為4周。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實習醫(yī)師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4名。實驗組采用手機視頻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
1.2.2 教學方法 由兩名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對被卒中后患者(非失語患者)進行HAMD聯合檢查,兩名評定員分別獨立評分,這兩名醫(yī)師對評定結果達成一致。由一名主治醫(yī)師與被評定者現場示教(同時錄制手機視頻),傳統(tǒng)帶教組學員進行現場臨床癥狀學評定,評定結束后,一名主治醫(yī)師對各項條目進行詳細解釋并互動。給予實驗組觀看手機視頻,并同時讓其參與臨床癥狀學評定,在授課課堂給予解釋和互動,然后根據教學計劃進入臨床實習操作階段,4周后進行專業(yè)理論及操作技能考試。對照組臨床操作時僅憑記憶或者筆記進行回顧;而實驗組可隨時使用手機視頻反復學習。
1.2.3 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主要包括操作考試和問卷調查。
操作考試:實習醫(yī)師實習結束時選取一名PSD患者進行HAMD抑郁癥狀評定臨床操作技能考試,由帶教小組老師根據精神科主治醫(yī)師給出的臨床技能操作考試評分標準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
問卷調查:學習結束后,對實驗組發(fā)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共包括7個問題:①手機視頻教學的可接受程度;②是否有利于增加學習主動性;③是否有利于臨床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④是否有利于增強臨床問題的分析能力;⑤是否有利于增強臨床疾病的診斷能力;⑥是否有利于增強知識的鞏固;⑦是否有利于師生交流。每個問題答案設置為:是、否和不知道。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調查實驗組對視頻學習法的評價,共發(fā)放問卷14份,回收問卷14份。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表示。兩組間比較用獨立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組平均考試成績?yōu)椋?2±3)分,對照組平均考試成績?yōu)椋?0±7)分,實驗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2)。實驗組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93%的實習醫(yī)師可接受在教學時使用視頻,86%的實習醫(yī)師認為視頻增加了其學習的主動性,93%的實習醫(yī)師認為手機視頻教學可提高臨床技能操作能力,71%的實習醫(yī)師認為手機視頻教學可提高其臨床癥狀分析能力,86%的實習醫(yī)師認為手機視頻教學可增加其臨床診斷能力,93%的實習醫(yī)師認為手機視頻教學可增強知識的鞏固,64%的實習醫(yī)師認為手機視頻教學有利于師生的交流。
鑒于PSD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及高致死率等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臨床醫(yī)師對PSD已經給予足夠的重視,急需了解PSD患者的嚴重程度,以指導其臨床用藥。但對于抑郁癥狀的評估,對評估者有一定要求,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
HAMD總分能較好地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可通過總分在心理咨詢或藥物治療前后的變化來衡量各種心理、藥物干預的效果。依據各條目反映的癥狀特點,HAMD可分為7個因子,因子分別可以反映被測者的抑郁癥狀的特點。但量表中的每個條目都需要有特定的訪談技巧及需要密切關注被評定者的表情、姿勢、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及談話的內容等,對于缺乏臨床經驗的實習醫(yī)師來說,快速掌握其臨床操作是個教學的難點。在本教學中引進手機視頻后,實驗組的醫(yī)師通過手機錄制帶教老師整個訪談的細節(jié)和對難點的討論,并且手機視頻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反復觀看,可快速提高臨床操作能力。
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教學模式,因其簡單、便捷、有趣、高效容易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故而能提高教學效果[4]。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信息內容往往被微小化、碎片化,且呈現廣泛分布,人們的學習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內容[5]。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被快速普及,新型移動學習模式已形成,學習者利用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在一定的“零碎”時間中進行學習的形式,在未來學習方式的普及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6]。醫(yī)學教學內容較為枯燥,手機視頻的使用可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有趣,因視頻能夠完整清晰地記錄教師的教學全過程,實習醫(yī)師可隨時觀看手機視頻,反復揣摩及模仿帶教老師的訪談技巧,能夠直觀地從視頻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有利于臨床癥狀分析評定及疾病診斷,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而傳統(tǒng)的帶教方式,實習醫(yī)師僅能靠記憶及筆記回顧教學內容,不能更加深刻地領會帶教老師的訪談目的及評定患者的癥狀表現。
這種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更容易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其可重復觀看和永久保存,并且可充分調動實習醫(yī)師的自覺性,有助于實習醫(yī)師自行觀察、分析、比較、研究和創(chuàng)造,并且實習醫(yī)師之間可反復就特定的問題討論交流,增強了實習醫(yī)師之間的交流和參與性[7]。總之,手機視頻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好的補充作用,值得在臨床技能操作教學中推廣使用,同時也要求廣大教師在實踐中認真總結,進一步探索及完善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