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偉,馬本霞,李順蓮
(海東市樂都區(qū)蔬菜技術推廣中心,青海 樂都 810799)
八里橋綠蘿卜是青海省著名的地方名優(yōu)蘿卜品種,是青海省地理標志產品,屬于地方保護的特色品種[1]。八里橋綠蘿卜主要種植在樂都區(qū)(東經102°09′—102°47′,北緯36°16′—36°46′),地區(qū)海拔在1 850~2 600 m,年種植面積610 hm2,年總產量5.1萬t。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八里橋綠蘿卜的獨特品質,該品種外皮綠色,內肉淺綠色,肉質根細嫩,甜脆,多汁,不易糠心[2]。八里橋蘿卜產地環(huán)境無污染,不用農藥,施用有機肥,是天然的綠色蔬菜,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由于八里橋綠蘿卜栽培歷史較長及人為原因,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品種嚴重退化現(xiàn)象,影響了其正常發(fā)展,對可持續(xù)化特色生產造成威脅,故該品種的提純復壯對有效提高品質及抗病性,維持青海八里橋綠蘿卜品種的特殊品質及特色風味具有重要意義,是振興地方優(yōu)質蔬菜,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基于長期的育種實踐管理技術及蘿卜的提純復壯技術[3-4],樂都區(qū)蔬菜技術推廣中心從2003年開始了八里橋蘿卜原種提純工作,嚴格規(guī)范原良種生產程序,采用原種田、繁種田二級留種制度,原種田采用大株移栽留種,重點對肉質根進行嚴格選擇[5];繁種田用原種直接播種、小株留種,做好除雜去劣,致使提純效果很好,生產出的蘿卜品質優(yōu),抗性好,耐貯藏,很受種植戶和消費者的歡迎[6]。
種株栽植的前1年10月中旬,在原產地碾伯鎮(zhèn)八里橋村的高產蘿卜田進行綠蘿卜原始種質材料收集,單株選擇的標準是:植株高(60±6)cm,開展度(33±5)cm,葉簇半直立型,花葉型,葉片數(shù)(14±2)片,葉長倒卵形,正面綠色、背面淺綠色,葉面刺毛及茸毛密而短且較硬,葉脈綠色,葉柄淺綠色。初選后根據(jù)以下肉質根標準再次篩選:肉質根長圓筒形,長(17±5)cm,橫徑(8±1)cm,2/3露出地面,地面露出部分外皮綠色,入土部分白色;無側根,細尾根長(10±2)cm,粗(0.13±0.02)cm,表皮光滑,肉質根基本無開裂及分叉現(xiàn)象。
選擇符合以上性狀的100~120株掰去葉片,堆在田間,覆蓋蘿卜葉,避免陽光曝曬及霜凍。冷凍前入土窖中壓土貯藏,窖底距離地面60~80 cm,放1層種株蓋1層潮土。4月初挖出貯藏的種株,淘汰感病植株,其余植株用打孔器從肉質根中部橫向打孔,取出根內組織觀察,淘汰黑心、糠心及組織變色的植株,選擇優(yōu)良單株50~60個,并進行隔離移栽。5月下旬花期前單株網紗隔離,使其自交分離。7月下旬按單株分別收種。
第2年4月初,選擇地勢較高且冷涼的地塊建立八里橋綠蘿卜株系比較圃,播種后正常管理,6月初淘汰不良株系,收獲前再在選留株系內淘汰不良植株,混合收種。
8月初將株系圃所得的種子播種在大田,10月在蘿卜收獲時進行選擇,淘汰雜、劣、病株,留好保純。第3年春移栽到原種圃繁殖原種。當選植株分2個檔次,第1檔為最優(yōu)植株,約占當選植株的5%,移栽在原種圃的中間位置;第2檔為次優(yōu)植株,移栽在最優(yōu)植株的四周,形成保護隔離層。最優(yōu)植株與次優(yōu)植株間不隔離,相互自由授粉,分別混合收種。從最優(yōu)植株上獲得的種子用于下年原種田供繼續(xù)選擇并繁殖原種,次優(yōu)植株上采得的種子用于繁種田生產良種,依此重復進行,以達到保純的目的。
將次優(yōu)植株上獲得的原種直接播種于繁種田不再移栽,以小株收獲種子,其優(yōu)點是生產成本低,種子產量高。于4月初撒播,適當密植,667 m2用種量0.5 kg。出苗后間苗2次,定苗株行距保持30 cm×35 cm。一般667 m2產量80 kg。播種不能太遲,否則營養(yǎng)生長期短,植株矮小、分枝少,種子粒小,影響產量。保證繁種田純度的主要措施是除雜,可分2次進行,第1次結合間苗拔除雜株,第2次在始花初期拔除明顯的雜色花株。
應選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田塊,保水透氣,水源充足,前茬為小麥的地塊,注意和別的蘿卜有1 200 m的直線距離。所選地前茬小麥收獲后立即整地秋翻,每667 m2施磷酸二銨15~18 kg,用50%辛硫磷0.5 kg拌適量沙土后撒入;若土壤墑情不足,可提前灌水。提前將地塊耙平整好待播;種株定植前667 m2施農家肥3 000 kg、高效復合肥30 kg,若土壤墑情不足,可提前10~15 d澆水,也可定植后澆大水。
秋季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初,可適當早播,播種方法主要有撒播和條播,以撒播為主,667 m2播種量0.4~0.5 kg,播后耙耱,注意破碎坷垃,地塊要平整;在樂都區(qū)種株定植一般于清明節(jié)前后進行,肉質根埋入土中只露肩,踩實土壤,適當稀植,株行距45 cm×55 cm,667 m2栽種密度2 800~3 000株。
播種后到幼苗籽粒頂土出苗一般不需澆水,利用土壤底墑即可,等到幼苗出土,長到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一般進行2次間苗后定苗,株距22~25 cm,結合間、定苗進行田間除草、中耕等工作。種株定植后苗期不澆水,雨后多中耕,同時注意田間的去雜工作,保證種株的純度。
間苗后開始澆水施肥,澆水要緩,注意不要讓大水沖倒幼苗。結合灌水可以追施尿素,澆水前撒入田間,667 m2用量為10 kg;肉質根膨大期結合澆水追施碳銨,667 m2用量為20 kg;中后期保持土壤濕潤直到收獲。種株苗期不旱不澆水。種株在5片葉子后為了保證花芽分化良好,可以進行葉面追肥,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愛多收、鉀肥等進行葉面噴施,保證營養(yǎng)充分,形成良好花器,有利于結籽。種株在開花前還應去除明顯提早抽薹開花的植株。
花期從初花開始到種莢落黃,需經常澆水,保持田間濕潤,但不能大水澆灌,以免落花,結合澆水667 m2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15 kg,之后不再追肥。
做好花后管理是保證籽粒飽滿、提高千粒質量的關鍵。注意控水,減少澆水,保持田間適當濕潤,以利種子后熟。到頂莢開始落黃時停止?jié)菜?,同時進行葉面追肥,追肥需在10:00前或17:00后進行?;ê笾θ~茂盛易發(fā)生病蟲害,此時應注意防蟲、防病,對癥處理。
留種蘿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和黑斑病。菌核病在發(fā)病初期(莖基部有水浸狀淡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和始花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黑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每7 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留種蘿卜對缺硼十分敏感,可于花期前噴施硼肥提高結實率。
果莢大部分黃熟后一次性采收,用剪刀將結莢花枝剪下,運到曬場上晾曬,注意不要連根帶泥地將整株拔下,不利于種子提高凈度。后熟期嚴防雨淋,以免種子在種莢內發(fā)芽,同時還要勤翻動種株堆垛,防止霉變。等到果莢完全干燥后,用石磙打壓脫籽,揚凈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