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懿 鄭少蓮 梁麗墉
2 型糖尿病在老年群體中屬于常見病和多發(fā)病, 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功能下降, 細胞功能也大幅變化[1]。尤其是胰島細胞, 胰高血糖素內分泌激素, 屬于蛋白質類激素, 由胰島細胞分泌, 其與胰島素一起發(fā)揮作用來調節(jié)血糖的水平。當血糖(葡萄糖)濃度低時, 胰高血糖素刺激肝臟將儲存的糖原轉化為葡萄糖, 并立即釋放到血流中, 以此來升高血糖的濃度。胰島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還可以增加肝臟中蛋白質生成葡萄糖的速率。2 型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含量影響的疾病, 一旦胰島素相對不足或無法正常供應, 這種內分泌疾病就會被引發(fā)。這種狀況下, 對于血糖, 患者都會選用降血糖的藥物來進行調控[2]。只是, 這種藥物的長期使用會加劇患者其他功能的不健全, 如胰腺功能。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2 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效果十分顯著, 本院在2017 年 8 月~2018 年7 月針對這一課題進行臨床試驗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 年8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2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100 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60 例, 女40 例;年齡37~69 歲, 平均年齡(45.6±8.1)歲。研究組患者中, 男50 例, 女50 例;年齡36~69 歲, 平均年齡(46.3± 8.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 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為7%~10%;③患者不存在精神性疾病, 可配合研究治療;④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治療。排除標準[3,4]:①患者具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惡性腫瘤等;②患者處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 ③患者具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④患者的肝腎、心臟等器官存在功能異常;⑤患者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⑥對于治療藥物具有禁忌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胰島素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 給予二甲雙胍片口服, 0.5 g/次, 3 次/d, 要保證能夠控制空腹血糖在7.0 mmol/L 左右, 且餐后2 h 血糖<10.0 mmol/L。在患者的治療前后, 需要采用血糖檢測儀進行檢測。對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情況進行觀察和監(jiān)測, 需要按照患者具體的病情, 保證對使用胰島素的劑量進行重要而且適當的調整。1 個療程為2 周。
1.3 觀察指標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 型號7180)測量兩組患者治療2 周后血糖水平,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合格例數, 比較合格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2 周后, 研究組患者中空腹血糖合格60 例, 空腹血糖合格率為60.0%;治療2 周后, 對照組患者中空腹血糖合格30 例, 空腹血糖合格率為30.0%;治療2 周后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 研究組患者中餐后2 h 血糖合格83例, 餐后2 h 血糖合格率為83.0%;治療2 周后, 對照組患者中餐后2 h 血糖合格50 例, 餐后2 h 血糖合格率為50.0%;治療2 周后研究組患者餐后2 h 血糖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 2 型糖尿病可以說是一大問題, 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以一種極快的增長速度而引起人們的注意, 從臨床治療的方面來講, 2 型糖尿病是一種疑難雜癥, 當下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徹底治愈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就是高血糖。高血糖的起因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導致的胰島素的生物作用受損, 也是直接引起這種癥狀的重要原因。因 2 型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 會導致各種組織功能障礙。一些學者普遍認為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 與環(huán)境、飲食、情緒變化等多種因素都有關系[5]。胰島素是一種由胰島β 細胞受外源或內源性物質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類激素, 通常, 機體內血糖的穩(wěn)定與調節(jié)都是由胰島素來完成的[6]。人體內能夠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就是胰島素。胰島素也是人體內唯一一種能夠有效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 并且能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7]。而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不僅可以增強療效, 最主要的是可以避免胰島素給患者機體帶來的損傷。單純飲食控制及體育鍛煉治療無效的2 型糖尿病, 特別是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首選二甲雙胍片, 本品與胰島素合用, 可減少胰島素用量, 防止低血糖發(fā)生[8]。該藥物能夠增加細胞膜上的葡萄糖的轉運量, 以達到降低磷酸化的目的。胰島素對于二甲雙胍的輔助能夠有效增加降糖效果, 這樣有利于對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控制。從根本來講, 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進行2 型糖尿病的臨床治療, 能夠獲得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這種方法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 在掌握適應證及禁忌證的情況下, 采用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可使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維持在較好水平, 效果較為理想, 是適宜大力推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