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阿莉
(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西 太原030024)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 mannia gl utinosa Libosch.的塊根,最早記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關于地黃的炮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金匱要略》中記載:“生地黃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服?!薄独坠谥苏摗酚性疲骸胺彩股攸S去皮,瓷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笔紕?chuàng)以酒為輔料拌蒸地黃?!肚Ы鹨矸健吩唬骸昂蚝们缛毡阍缯糁?即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物蓋之,明朝又蒸?!睂Φ攸S的炮制提出了進一步要求?!蹲C類本草》曰:“取肥地黃三、二十斤……搗絞取汁,投銀、銅器中……飯上蒸三、四過……又曝使汁盡。其地黃當光黑如漆,味甘如飴糖,須瓷器內(nèi)收之。”提出了“光黑如漆,味甘如飴”的質量標準,一直沿用至今?!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有酒燉和蒸兩種炮制方法,《全國中藥炮制規(guī)范》有酒燉、酒與砂仁拌燉和酒蒸。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地黃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斷改進。
臨床常用的地黃飲片規(guī)格有:鮮地黃、生地黃、干地黃、熟地黃、生地黃炭和熟地黃炭。清·《本草便讀》記載:“生地未經(jīng)蒸曬,即今之所謂鮮生地,色黃,味甘,性寒,專入脾胃,散血清熱?!彼巍ぁ侗静輬D經(jīng)》記載:“地黃,二月、八月采根陰干……陰干者,是生地黃?!泵鳌ぁ侗静菝审堋酚涊d:“生干地黃,味苦、甘……日干者平,火干者溫,蒸干者溫補,生干者平宜。”《本草圖經(jīng)》記載:“二月、八月采根,蒸三、二日令爛,暴干,謂之熟地黃。”熟地黃經(jīng)炮制后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甘,功效由清轉補,多用于滋陰補血、填精益髓??梢娕谥品椒ú煌?其性味迥異,功效也不同。
1972年日本學者Kitagawa首先從地黃中分離得到了梓醇、甘露糖和蔗糖3種成分。目前從地黃中分離出了近百個化學成分,主要為環(huán)烯醚萜苷類、苯乙醇苷類、糖類、氨基酸類、呋喃醛衍生物、有機酸及微量元素等[1]。
1.1 環(huán)烯醚萜苷類 環(huán)烯醚萜苷類化合物為蟻臭二醛的縮醛衍生物,具有半縮醛及環(huán)戊烷環(huán)的結構特點,因其半縮醛的性質不穩(wěn)定,故多以環(huán)烯醚萜苷類成分存在于植物體內(nèi),主要有梓醇、桃葉珊瑚苷、密力特苷、二氫梓醇、乙酰梓醇、益母草苷等[2]。梓醇、益母草苷等穩(wěn)定性差,受熱易水解,水解速度與糖的數(shù)量有關,單糖苷(梓醇)>雙糖苷(密力特苷)>三糖苷(地黃苷D)[3]。因炮制方法及輔料不同,炮制品中梓醇含量依次為生地黃>熟地黃>酒熟地黃>蒸熟地黃>砂仁制地黃>生地黃炭>熟地黃炭。不同地黃炮制品梓醇的平均含量依次為:鮮地黃(4.07%)>生地黃(1.53%)>熟地黃(0.267%),或許與梓醇在加熱條件下易水解、氧化有關[4]。隨著地黃蒸制次數(shù)增多,梓醇的含量下降,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增加,且梓醇的減少與5-羥甲基糠醛的增加在一定范圍內(nèi)呈對應關系[5]。
1.2 苯乙醇苷類 地黃中的苯乙醇苷類多含苯乙氧基和苯乙?;?二者多存在于生地黃中,因此兩種化學物質加工炮制易水解,故熟地黃中含量較少。地黃中一些成分含有酯鍵,如毛蕊花糖苷和異毛蕊花糖苷。若在蒸制過程中,p H呈弱酸性,毛蕊花糖苷發(fā)生可逆的酯化反應后可轉化為異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平均含量依次為:鮮地黃(0.243 0%)>生地黃(0.053 1%)>熟地黃(0.025 7%)[6-8]。
1.3 糖類 地黃中的糖類占比較大,類別包括單糖、寡糖和多糖。常見的有葡萄糖、蔗糖、果糖、水蘇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及半乳糖。多糖的含量:生地黃(16.59%)>熟地黃(3.33%),可能因為在蒸制過程中部分多糖隨水分而流失,部分水解成為單糖和寡糖。研究證實,熟地黃在清蒸和酒燉過程中還原糖含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清蒸22 h和酒燉48 h含量最高[9]。在地黃炮制后總糖量無明顯差別,但熟地黃中的水蘇糖和棉籽糖明顯降低,果糖含量增加。對生地黃和熟地黃中的單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及寡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蘇糖、毛蕊花糖)進行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熟地黃中果糖、葡萄糖、蜜二糖、甘露三糖含量高于生地黃,其余糖含量低于生地黃。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技術發(fā)現(xiàn),在地黃烘焙過程中,水蘇糖分解成了棉籽糖和半乳糖,蒸制后水蘇糖、棉籽糖發(fā)生了脫果糖反應,從而使果糖含量增加[10]。
1.4 呋喃醛衍生物 地黃中大多數(shù)化學成分在炮制過程中處于下降趨勢,但是呋喃醛衍生物(如5-羥甲基糠醛)經(jīng)炮制后含量不降反升。生地黃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為0.01%,而蒸制60 h后,其含量增加到0.36%[11-12]。經(jīng)炮制后5-羥甲基糠醛含量增加可能為:醛糖類成分與氨基酸在弱酸性及高溫條件下發(fā)生Maillar d反應(羰氨反應),也可能是在弱酸性及高溫條件下,己糖脫水而得。研究發(fā)現(xiàn),5-[α-D-吡喃葡萄糖基-(1-6)-α-D-葡聚糖-乙基]-2-呋喃羧醛僅能在熟地黃中檢測到,生地黃中檢測不到,可以作為區(qū)分熟地黃的標志物[13]。
1.5 氨基酸類 鮮地黃中含有二十幾種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生地黃中游離氨基酸有15種,6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按含量排序依次為丙氨酸>谷氨酸>纈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絲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胱氨酸>賴氨酸。利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分別測定鮮地黃、生地黃及熟地黃中總氨基酸和游離氨基酸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顯示:經(jīng)加工炮制后地黃中總氨基酸和游離氨基酸的質量分數(shù)均降低,特別是精氨酸、賴氨酸等堿性氨基酸的質量分數(shù)顯著降低[14]。
1.6 微量元素 對地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進行測定,結果顯示:鮮葉及鮮根中K的含量最高,Mg、Ca、P的含量位居第二,Na、Fe的含量居第三,Cu、Al、Si、B、Sr、Zn含量次之,Ba、Cr、Ti、Ni、Co含量最少;干葉中Fe和Cu的含量比干根中高,對干地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進行排序,依次為:K>Mg>Ca>Fe>Na>Mn>Zn>Cu,K、Mg、Ca、Na的含量大于500 pp m,Sr、Cr、Co、Pb的含量小于5 pp m,酒蒸和清蒸后熟地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一致。干地黃與熟地黃的水煎劑微量元素溶出率比較:Ca、Mg的溶出率基本一致,Cl、K、Na、Sr、Mn的溶出率熟地黃較低,Cu的溶出率熟地黃稍高,加酒燉制后的熟地黃水煎劑Zn、Al、Fe的溶出率升高[15]。
2.1 血液系統(tǒng) 由鮮地黃或生地黃組成的增液湯都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脂,且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無明顯差異,而由熟地黃組成的增液湯,其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對血糖和血脂作用均不明顯[16]。生地黃、熟地黃均可促進血虛動物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骨髓造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與地黃中的地黃苷A單體對骨髓的造血功能及外周血白細胞的增殖有促進作用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地黃苷A對于白細胞減少癥模型小鼠有明顯治療作用[17]。鮮地黃能夠減輕血熱出血大鼠的熱象,改善異常的血流變及凝血系統(tǒng)指標[18]。生地黃多糖能增強腦細胞抗氧化能力,改善腦缺血細胞能量代謝障礙。熟地黃多糖對血虛模型小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有保護作用,且優(yōu)于熟地黃非多糖部分[19]。
2.2 免疫系統(tǒng) 地黃中的地黃苷A單體可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白細胞減少模型小鼠有明顯治療作用。鮮地黃水煎液可增強陰虛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和T、B淋巴細胞的功能[20]。生地黃水煎液可加速脾臟淋巴細胞D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增加白介素-2的產(chǎn)生。生地黃多糖不僅促進T、B淋巴細胞增殖,還可增加干擾素-γ濃度,刺激白介素-2的分泌,通過調節(jié)樹突細胞刺激T細胞的增殖,提高對抗原的表達能力。熟地黃水煎液可增加小鼠外周白細胞數(shù)量[21]。熟地黃中的磷酸二羥丙酮可激活巨噬細胞,從而阻斷ERK1/2及NF-KB的信號通路,抑制炎癥介質產(chǎn)生,熟地黃中的毛蕊花糖苷對腎毒血清腎炎小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22]。
2.3 其他方面 地黃中的寡糖具有調節(jié)糖尿病大鼠糖代謝紊亂、降低四氧嘧啶及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功能;生地黃水提取液可以改善糖尿病腎病大鼠的癥狀;生地黃多糖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癥狀,可能與生地黃的抗氧化作用有關[23]。低分子量地黃多糖對Lewis肺癌小鼠有抑制作用。生地黃、熟地黃水提取液可抑制人類肝癌細胞增殖,促使其凋亡[24]。生地黃中的梓醇可抑制T24膀胱癌細胞增殖[25]。地黃多糖b可扭轉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活力的下降和部分改善IL-2的分泌能力[26]。
綜上所述,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地黃的化學成分產(chǎn)生了質或量的改變,而這種質或量的改變直接或間接影響其藥理作用及臨床功效。所以,地黃加工炮制過程中其成分轉化與其藥效的變化有何對應關系還有待進行深入的研究。以熟地黃為例,“甜如飴,黑如漆”這種寬泛的感官指標不能作為評判中藥炮制質量的唯一標準,中藥的炮制急需客觀評判指標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