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張安權
高考政治非選擇題要求運用教材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或說明某一具體問題,即試題的解答都與教材、材料和問題三者相關,但三者中往往是以一者為主導,其他兩者配合。因此,根據解答試題的主導因素劃分,可以將高考政治非選擇題的考法分為三種:一種是基于對教材知識運用的考查,一種是基于對材料信息解讀的考查,一種是基于對問題本身探究的考查。對應這三種考法,本文對應探討其解答的基本方法。
基于對教材知識運用的考查往往在試題的設問中有明確的知識要求,如示例1中的“依法治國方略”。解答此類試題,一般可以采用主體定位法、主題關聯(lián)法和概念置換法等三種基本方法。
即針對“措施類”問題,找出并確定行為主體,回答“誰做”;或者針對“意義類”問題,明確影響的對象,回答“對誰產生影響”。
即針對“措施類”問題,圍繞探究的主題內容,聯(lián)想教材相關知識,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或者針對“意義類”問題,回答“什么影響”。這一方法及主體定位法在《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試題的考查中較為常見。
是指將教材一般原理中的關鍵概念用材料分析的具體情境話題去替換,從而形成對問題的具體化分析。這一方法在哲學試題的考查中尤其突出。
【示例1】(2019·全國Ⅲ卷·38)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材料一黨的十九大要求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制定外資基礎性法律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
商務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司法部經征求中央財辦、外交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等72個中央有關單位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等方面的意見,起草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草案)》。
2018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這一草案并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2019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外商投資法》的制定是如何體現(xiàn)依法治國方略的。
【試題解答】這是一道“措施體現(xiàn)類”問題,可按以下方法解答此題:
1.運用主體定位法,首先明確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行為主體有哪些?回憶教材可知,依法治國的行為主體有黨、政府相關部門、人大、政協(xié)和社會各界、公民等;再閱讀材料,材料中體現(xiàn)的立法行為主體有黨、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大。
2.運用主題關聯(lián)法,材料中的主題內容是立法,由此聯(lián)想教材相關知識有:人民當家作主與立法的關系、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學性、立法以實現(xiàn)有法可依等。
3.運用概念置換法,將教材上關于依法治國的有關知識與材料分析的話題“外商投資”進行對應具體化,如將“黨是領導一切的”通過概念置換具體化為“堅持黨對外商投資法立法工作的領導”。
【參考答案】堅持黨對外商投資法立法工作的領導,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立法計劃、審議通過法律草案,是人民當家作主在立法程序中的體現(xiàn);相關部門和社會各方有序參與,體現(xiàn)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神,保證了立法質量;立法先行,為新形勢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提供了法律依據。
基于對材料信息解讀的考查往往在試題的設問中沒有明確的知識要求,且材料信息內容與設問指向直接相關(如材料中描述影響,設問要求分析意義;或材料中描述做法,設問要求回答措施)。解答這類試題,一般可以采用斷章取“意”法、言外之意法、系統(tǒng)構建法等三種基本方法。
即將材料信息先進行分層,再進行提取,用學科術語進行概括。這一方法運用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分層要“斷”得準確,二是取“意”概括的術語要準確。
即材料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述大多不是完整的,需要在概括材料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其他信息的補充,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是按照生活邏輯,材料信息的描述存在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缺失,需要補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政治生活》中權力運行的一般機制:領導——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如果材料描述的是領導、決策、執(zhí)行的相應“做法”,設問要求回答“措施”,那么監(jiān)督就是按照生活邏輯需要補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二是按照理論邏輯,從材料中概括出的信息間存在邏輯鏈條的缺失,需要補充(如示例2)。
即答案要點并不是完全按材料信息展現(xiàn)的先后進行羅列,而是將材料信息進行重新整合,按照問題的邏輯構建答案要點的基本框架(段落骨架),再將具體要點填充在此框架中。
【示例2】(2019·全國Ⅲ卷·38)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材料二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迅速,生產企業(yè)已達200多家,產業(yè)集群優(yōu)勢明顯。2018年,中國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允許該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新通過的《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的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某公司是國外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其設計與生產理念同當前全球先進制造、綠色能源、智能制造高度契合,2018年該公司入選世界品牌500強。2019年1月,該公司決定在上海投資70億美元開工建設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超級工廠,預計年生產純電動汽車50萬輛。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59.9%和61.7%。市場預測,到2028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將超過1 100萬輛。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該公司為何在中國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
【試題解答】本題可按以下方法解答此題:
1.運用斷章取“意”法,首先解讀材料,材料中體現(xiàn)的相關信息先后:新能源汽車的產業(yè)發(fā)展趨勢、國家的相關鼓勵政策、該企業(yè)自身的優(yōu)勢、產業(yè)消費需求??蛇M一步概括為相應學科術語:“產業(yè)集群優(yōu)勢明顯”“中國營商環(huán)境日益優(yōu)化”“企業(yè)技術先進、品質上乘、具有市場競爭力”“中國市場需求旺”。
2.運用言外之意法,適度補充邏輯鏈條(如“產品有廣闊的銷售前景”“外商投資權益能夠得到保障”等)使答案要點的邏輯鏈條完整。
3.運用系統(tǒng)構建法,思考影響企業(yè)生產經營決策的系列因素,可能涉及企業(yè)自身發(fā)展狀況、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國家的政策、市場的競爭等,初步構建系統(tǒng)分析框架。然后將概括的材料信息要點和補充的要點有機重組,形成全面、具體和有序的答案。
【參考答案】該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先進、品質上乘,具有市場競爭力;中國市場大、需求旺,產品有廣闊的銷售前景;中國產業(yè)技術基礎良好,利用國產供應鏈降低成本的空間大;中國營商環(huán)境日益優(yōu)化,外商投資權益能夠得到保障。
基于對問題本身探究考查的題目,其設問往往指向于“為什么”,即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意義。解答這類試題,一般可以采用望文生“意”法和兩端拆解法等兩種基本方法。
即緊扣設問的關鍵字詞進行知識聯(lián)想,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知識要點。這一方法運用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分層要有“望”的視野,聯(lián)想的知識點要全,二是生“意”的術語要表達準確。
【示例3】(2017·全國Ⅰ卷·39)(材料略)
結合材料,說明為什么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以及這一解釋的重要意義。
【試題解答】本題可按以下方法解答此題:
運用望文生“意”法,首先解讀設問,明確其中的關鍵字詞: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其次,回答原因時可以聯(lián)想到教材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性質和地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定職權”等相應知識,回答意義時可從全國人大常委會聯(lián)想到“對國家的影響”,從香港基本法聯(lián)想到“對香港的影響”以及“對法律的影響”三個層面進行回答;最后,細化具體要點形成答案。
【參考答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根據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規(guī)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解釋基本法的權力。
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獨”;維護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嚴;維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法治秩序。
這一方法大多用于回答設問中有明確兩端的問題,如分析說明“A對B的影響”(A、B分別代表兩個相關的分析要素)一類的設問。這一方法運用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需要對A和B分別進行拆解,二是需要將拆解的要點通過中間搭橋的方式(補充要點)進行有效對接,形成嚴密的因果邏輯鏈條。
【示例4】(2018·全國Ⅱ卷·38)(材料略)
(2)結合材料,分析企業(yè)稅負降低與財政收入增長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
【試題解答】閱讀材料圖文,容易看出,企業(yè)稅負降低可以促進財政收入增長。因此,本題的實質是考查“為什么企業(yè)稅負降低可以促進財政收入增長”。
運用兩端拆解法,首先,拆解出兩端:一端是企業(yè)稅負降低,另一端是財政收入增長;其次,逆向思考,分析后端財政收入增長的方法,從教材理論“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可知,要使財政收入增長,需擴大稅收來源和增加稅收規(guī)模;再次,分析前端企業(yè)稅負降低對企業(yè)的影響有:增加企業(yè)所得,從而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以及扶持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等方面;最后,將前后兩端進行對接,形成因果邏輯鏈條,構建答案。
【參考答案】降低稅負,能增加企業(yè)所得,擴大生產規(guī)模;能激發(fā)企業(yè)活力,促進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能激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扶持小微企業(yè)發(fā)展。最終能夠擴大稅收來源和規(guī)模,增加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