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清水鄉(xiāng)中心小學 繆志良
學生的寫作水平如何,有效地檢測了語文教學的成敗。作文教學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之一,到了小學高年級,在完成了對學生詞句準確性與流暢性訓練之后,就應該對學生文章中的文采進行要求,以便為文添色增采,與初中作文接軌。引用是常用的一種修辭,是指在說話或寫作中引用現(xiàn)成的話,如詩句、格言、成語、名人名言等,以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靈活運用引用的方法,為文章增加文采,增強說服力。
一篇文章,尤其是網絡文章海量的時代,如果擬出了一個新穎而別致的標題,就能讓人過目不忘,產生閱讀的欲望,邁出了寫好文章的第一步。要擬好一篇文章的標題,可以采用各種修辭手法來促使文章的標題更有內涵,其中引用與對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對稱是從字數(shù)與形式方面去要求,而引用則是從內容方面去要求。
如:如果要求學生寫一篇以愛國為話題的作文,學生就可以擬出這幾個標題《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寸寸山河寸寸金》《我的中國心》等;如果要求學生寫一篇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學生就可以擬出這幾個標題:《世上只有媽媽好》《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誰言寸草心》等等,直接引用或化用詩句來作為文章的標題,為文章增加了文采,使文章從標題來看就更具有文學味兒。
萬事開頭難,擬出了一個好標題后,馬上就可以進入了正文的寫作階段,讀者看完了標題,就要看文章的開頭,如果一篇文章的開頭不夠十分吸引人,讓人沒有產生讀下文的想法,文章也是夠糟糕的。
同樣的道理,在每一篇文章的開頭部分,充分而合理地引經據(jù)典,為文章設置一個好懸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引用俗語開頭。俗語就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語句。如: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摘自陳淼《桂林山水》)文章引用俗語開頭,寫出了人們對桂林山水的評價,包括作者對桂林山水的感受,就比作者直接說桂林山水如何美更好,更有說服力。
引用傳說開頭。如:有這么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摘自《太陽》)本文是一篇簡單的科技說明文,學生讀起來會感覺十分乏味,而引用傳說開頭就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欲望,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在文章的正文部分,也可以合理地進行引用,以便讓文章的內容更豐富與飽滿,人物形象生動而鮮明。
有的文章本身的內容就與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有關,在文章中有機地組合故事與傳說,一個故事接著另一個故事或套著民間傳說,讓文章增加了可讀性與趣味性。
如《文成公主進藏》一文中,文章的主體部分由“找出母子馬”“智識公主”“剪羊毛過沼澤”幾個小故事串聯(lián)成這篇文章,每一個故事相對完整,也同時表達了同一個中心,“找出母子馬”“智識公主”反映出吐蕃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機智聰明,“剪羊毛過沼澤”反映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旅途艱難。先后引用的這三個故事很好地表達了當時的情境。
如:爸爸等于給我說了一個謎,這個謎比“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讓我感到可怕,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摘自林清玄《和時間賽跑》)
在寫文章過程中,要表達自己觀點時,運用名人名言或詩句來代替。如說明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觀點,《談骨氣》一文這樣引用的: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币馑际钦f,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種種行為,表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有骨氣。(吳晗《談骨氣》)
一篇文章有好的結尾,能直接對人、事、物進行合理評價,揭示文章的中心,言簡意賅,并為文章留下余音余韻。
如: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摘自陳淼《桂林山水》)文章結尾進行了引用,把桂林山水美的意境描畫得淋漓盡致,并對桂林山水的美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評價。
綜上所述,在說話或寫作中,引用現(xiàn)成的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思想,總比作者一個人獨言堂好得多。引用的手法運用得當,表達的語言就更加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了感染力,增強說服力,具備了畫龍點睛之效,同時也升華了主題,對說理和表情達意都很有幫助,為觀點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證明,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巧引妙用,為文添采,有意識地創(chuàng)新和合理運用引用,實是提高語言文采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