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永寧路實驗學校富康路校區(qū) 王彩霞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這種教育理念的提出讓我國整體的教育觀念有了巨大的改變。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教育領域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因此將成績作為考核學生能力的主要指標,而教育中切實存在的生活化現(xiàn)象卻被忽視。許多教師都是采用機械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較弱,并且很難將語文和自身的生活聯(lián)系上。而目前,教師們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改觀,同時也在逐步將生活融入語文的教學中,以此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根本上來講,語文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并且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將相關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也說明了語文和生活是相輔相成的。從大范圍來講,生活需要教育才能提升其品質,教育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不容分割。但現(xiàn)在仍有許多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語文時,基本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而忽略了語文中所包含的生活,以至于許多學生學習語文時雖然付出了努力,卻沒有較大的進步。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豐富多彩的世界,而他們所能看到的、想象到的事物都是語文素材的來源,因此教師如果結合學生的生活為其講解語文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其學習語文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同時定期開展活動來鍛煉小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四季》一課時,可以提前準備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圖片等,由于這篇課文是詩歌的形式,所以可再為其搭配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然后教師可以做一些情景創(chuàng)設或者講解相關的故事,使得小學生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及冬天的飛雪有一定的概念和感受,然后再結合教師播放的和四季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從中去想象四季的特點。
現(xiàn)如今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挑選之后的美文,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不能把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至于其在學習的期間,對于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深刻道理,并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領悟。因此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再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然后再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生動且較為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如此一來,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也能夠得到充分的提升,并且課堂氛圍也比之前更加活躍,學生體會到語文的樂趣,自然學起來也更加輕松快樂。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方式的生活化主要體現(xiàn)在要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fā)現(xiàn)、領悟生活中的語文,而不僅僅是語文課本中的內容。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語文的藝術性,以此來調動學生探索語文、創(chuàng)新實踐的積極性,從而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感受課文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做的方法為依據(jù)來思考學的方法,再以學的方法為依據(jù)來確認做的方法。簡而言之,合理利用生活來進行教學,使得學生更容易領悟到所學知識表達的含義。比如教師在學生們的早讀時間可以適當對一些時事新聞、社會現(xiàn)象、好人好事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樣可以讓小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想象空間更大,同時還可以有效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情境趨向生活化的情況下,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到語文知識。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限,因此教師應當將教學情境生活化,才能讓全體學生更容易感受一些僅憑課文內容不能很好理解的東西。比如教師在講授《負荊請罪》一課時,由于是一篇古文,并且涉及到歷史內容,而讓當代小學生去感受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境有很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通過視頻去了解當時的環(huán)境,然后再設計合適的劇本讓學生去表演,讓他們將自己當成藺相如或者廉頗,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去感受歷史,理解課文想要表達的含義。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這種方式也同樣適用于其他故事性較強的課文中。
對于小學生來說,日記寫作可以對其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良好的訓練。這是由于日記寫作具有較大靈活性,且小學生在寫作期間可以自主描述自己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自由性,使得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感受到各色各樣的景物、人物、事物等,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將這些事物表達在日記中,這也能讓教師了解小學生對生活的想法。此外,之所以叫日記,就是因為每天都需要學生動筆寫作,從而促使小學生積累較多的詞匯量,語言素材等,對打開學生的思路,開闊其視野也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教師給學生布置日記寫作任務,也會更加趨向于生活化。
小學生還處于比較懵懂的階段,沒有較多的閱歷,因此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可能也會比較生疏,學起來也缺乏一定程度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教師要注重發(fā)掘課文中的生活化,以此來作為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出發(fā)點,從而引導學生去探究、挖掘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找到自身生活與課文內容的共同點,這樣就可以激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教授《詹天佑》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描述自身對鐵路的印象,再和京張鐵路作比較,然后通過對課文內容講述讓學生體會到京張鐵路修建時的困難,從而帶入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詞匯“藐視、阻撓、要挾”等,最后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演示京張鐵路的修建方法,進而讓學生體會到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情感和卓越的才能。
綜上所述,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而言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將實際生活和語文知識相聯(lián)系,能夠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得學生更容易去理解所學內容并掌握。此外,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充滿熱情,逐步學會應用語文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從而讓小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條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根本上得以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