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實驗小學 吳美蓮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革,小學數學教學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在新課改之后,教育部的相關人員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探究性學習模式逐漸出現在了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模式主要指的是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并結合實驗操作、合作交流等探索性的活動去獲取知識、技能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模式作為新課改教學理念之一,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等。因此,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學生有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從中獲取知識。本文將對探究性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以及探究性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相關的闡述。
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以及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渠道,實施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教學情況不容樂觀,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都是灌輸式教學方法,該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幫助作用,但卻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且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對此,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探究性學習模式隨之出現在了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古人曾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探究性學習模式則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探究性學習模式就是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探究性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體現出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二是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同時,開拓學生的大腦思維;三是探究性學習模式能在課堂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讓學生完全融入課堂中,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上述針對探究性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進行了相關的闡述,由此可了解到,探究性學習模式帶給小學數學教學的優(yōu)勢是特別多的,相關教師需要加大對其的重視。本文也將通過三個方面對探究性學習模式下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相關的闡述。
問題是創(chuàng)造的開端。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數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特征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中激發(fā)出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在黑板上寫出課題:因數與倍數。教師可問學生:看到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提的問題?學生1:什么是因數,什么是倍數?學生2:兩者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當所有學生都提問完畢之后,教師需要將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而這些問題也將在極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其的探究欲望,這種探究學習氛圍也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教師在上課前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動手操作機會以及探究空間,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實踐,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以及知識發(fā)生的過程。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提出問題:身邊有哪些物品是長方體,哪些物品是正方體?學生可在此過程中仔細觀察、相互探討,積極發(fā)言。當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讓學生用紙張疊出長方體與正方體,并讓學生說說是如何疊成的,這種動手操作不僅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可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得以提升。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這種交流可以充分展現出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相互探討的過程當中尋找到解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就可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相互探討的過程中,通過畫一畫、剪一剪的方式把平行四邊形變?yōu)殚L方形。最后再讓學生統(tǒng)計出小組所討論出的方法。這種合作交流的形式不僅可在極大程度上營造出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而且能讓學生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學會探究。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之后,小學數學教學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為了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可采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而且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相關教師需要對其加以重視。